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章 新律四条 (第1/1页)
钟修的皮被卢植扒得干干净净。 这让朝堂之上的群臣毛骨悚然… 卢植不知道钟修隐瞒户口,以此来偷税漏税吗?那必然不是。 平均一个女人耕近五百亩的地,任谁都能看出问题来。 那卢植为什么说这个,诣在——土地私有化、瞒报户口,让我很难办啊!国家收不上税,服役没人,百姓吃不饱。 你们就是大汉的蛀虫啊! 军功爵的基础就是土地公有化。 别看钟修说的冠冕堂皇,什么与民修生养息,乍一听,太有道理了! 大汉朝经过这么多霍乱,修生养息养养元气,也挺应该的。 但是,什么是民? 是地主,是士人,是有产者。 像地主家的佃农,士族家的奴仆,苦守着几亩薄田为一家之人生计努力刨食的人,在…在他们眼里并不是民,是空气。 与民休养生息,关空气什么事?? 你们好好给地主、士族老爷好好当个工具人,给老爷们创造出价值即可。 因为钟修们身处‘人上人’这一阶层,当然是要为自己的阶层说话。 卢植还不懂他们在想什么吗? …… 钟修不敢开腔,场上的所有人都不敢开腔, “地方豪右势强,骤然如此施政,恐怕会引起反叛…还请卢令君及陛下三思啊!” 刘宏一听到这话,就挺来气,他一拍桌案,呵斥道:“那按照这位爱卿说的,就让地方豪右快活一辈子?然后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一直快活?” 话说这个人叫什么,刘宏都记不清楚,但是说的话,实在也气人。 “啊这…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刘宏追问道:“没有这个意思,那你是哪个意思?普天之下是豪右多还是平民百姓多?” 大臣磕磕巴巴地说道:“呃…回陛下的话,自然是平民多些…” “朕再问你,那是豪右多,还是给豪右种田,然后给豪右交粮的佃农多?” “佃农多…” 刘宏一拍桌案,呵斥道:“所以你是不把平民和佃农当人?” “啊…臣不敢。。。” 刘宏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玉陛之上。 “只要这世上还有豪右这种东西,那就会有更多的平民受难,这个道理,诸位明白否?” 群臣无言以对。 他们其实都挺明白的,现状确实是这样,大汉数千万人,有一大半还过着清贫的日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甚至有些家庭,只有一套衣服,谁出门谁穿。 不仅如此,他们种的田也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收获的粮食,也不是自己的,至少要交一半给地主。 刘宏意味深长地看着群臣,笑了笑:“朕知道,你们在心里都在反对朕。” 群臣惶恐地齐声喊道:“臣不敢…” “朕不管你们敢不敢,朕只想说,如果朕不被你们反对,那就意味着朕一定出现了问题。 妥协,让步,保持现有的情况和地主豪右们达成共识,那朕这个皇帝可当得太失败了。 朕也试着分析了你们的心态,无论是钟修,还是刚才发声的那位,家中尽是田宅丰饶且多,你们出言反对朕,恰恰说明,朕让土地公有是一件极其正确的事。 何也?连朝堂上本该为国为民的官吏,也尽是违反国法、压迫百姓之辈,那普天之下… 到底还有多少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恐怕很多。 国家要繁荣强大,靠得是你们数以千万计的百姓?还是千、万人才能挑出来一个的地主豪右? 想想吧,朕给你们时间。” 就好比一本书的成分,是纸重要,还是墨水重要,还是啃噬书的蛀虫重要?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不然,只要带点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 谁是最伟大的人? 在那个时代,人民说是他,他说是人民。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再没有像他那么伟大的人了,他都说人民最伟大,那便是。 无论中外古今,一个政权,它的权力都是人民所赋予的。 刘宏深以为然。 约莫半个时辰,整个德阳前殿都是雅雀无声的。 直到刘宏的忽然发声:“怎么样,诸位爱卿,想好没?想好的话,还是朕的爱卿,没想好的话……” 刘宏说话,特地带了一个小暗示。 想清楚了,咱们还是好同志,君君臣臣,其乐融融,想不清楚… 那可别怪我无情了。 懂的人自然懂。 群臣都懂,但是不愿意说。 刘宏笑了笑了,问下方的卢植道:“既然爱卿们不愿意说,那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吧。令君,把新律说一下吧。” 卢植冲着刘宏行了个礼,而后面向群臣,道: “新增律四条。其一,田律云:吏私相买卖田地者,处凌迟之刑。” 嘶… 此言一出,在场的官吏都动容了。 凌迟… 那日在刑场,刘宏可是有意给所有官员都拉去了。 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残酷的刑罚。 以至于听到这两个字,就毛骨悚然,面色苍白。 “其二,复律云:战场立功得爵授田,可按爵享与爵位对等的免赋税或者徭役之权。” 复,复除也,赋、役二者皆免。 这倒是好理解——想出人头地,参军立功,战场上杀几个敌兵,国家就会优待你。 “其三,户律云:民户必有田宅,若在编之民无田宅,首先责问郡县之户曹。” 这一条,可以与之前刘宏颁发试行的新政结合到一起来看。 流民编户造册入府库,按口授田。 如果这个环节没做到位,首先要找户曹的事儿。 “其四,徭律云:丁男,非战场立功者、在任官吏、严重残疾者或有司准允者,务必参与徭役,及徭失时者,罚金四两,徭役时长倍之;因缘故、权势避徭役者,处流刑,其家坐之。” 群臣:“……” 徭役迟到罚钱,时长上再加倍,因为各种缘故避开徭役的,流放,而且会牵连其家人。 这一条,不可谓不严厉。 但也有网开一面,譬如家中仅有一男丁,上有老人赡养者,可上报有司,有司核查,上报朝廷,朝廷准允,可免徭役。 毕竟大汉还是以孝治天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