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边倒的听证会 (第2/2页)
种态度,根本就是虚心请教,令赫斯非常受用。随手点拨了这位华国副总司令后,赫斯谈兴大起,竟一发不可收拾,两人越聊越投机,饭后竟是来了一次彻夜长谈。 所有这一切,都让赫斯感觉不虚此行,并在潜意识中,对华国,对奉系,对这位年轻的副总司令,好感倍增。 此时的赫斯,虽然是前来参加国联的听证会,实则对这些狗屁倒灶的玩意完全不感兴趣,坐在那盘算着,回国以后,如何向他无限忠诚的那位党魁,好好宣传一下华国和奉系,以便自己日后还能再过来享受。 毕竟,过来华国东北,不仅能享受到,在德国国内还远没有机会接触的物质享受,更有那种为人师表的精神享受。 双重满足感,让赫斯有些乐不思蜀了。 不防,有个年轻得过分的华国人,还带着个女人,大步向赫斯走来,用并不十分流利的英语向他问候。 赫斯有点搞不清此人身份,但他毕竟是在政坛中打滚的人物,心知能在听证会上出现,还可以走进休息室的家伙,想来并非一般人,此人又如此年轻,会不会是与那位副总司令有什么裙带关系? 因此,赫斯也是堆起笑脸,与马某人“热情”的交流起来。 别说,虽然对方英语不咋地,但两人那么一交流,某人对国家XX主义的领悟和理解,对德国现在的局势发展判断,对赫斯背后组织未来的前途的设想,都令赫斯大感意外。 怎么说呢,如果说,华国的那位副总司令,对赫斯秉持的主义和背后的组织的理解,还都是来自《人民观察家报》,也就是说,是赫斯能了解的东西,而且极为浅薄。而眼前这位年轻的华国人,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和预判,连赫斯都不敢轻易作出判断。 这种交流,甚至令赫斯产生一种幻觉: 是不是应该立刻与他无比忠诚的党魁通话,向党魁先生请教后,再来与眼前这个年轻人沟通? 虽然有些憋闷,但赫斯却越谈越有兴趣,越谈越感觉,似乎可以从眼前青年华国人身上,挖掘出宝贵的闪光点来。 就在这时,赫斯的助手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 打发走了护手,赫斯忽然笑起来: “马先生,听证会上,形势似乎对贵国,不是十分有利哦。” 此时的听证会上,双方早已打破之前的沉默。 打破僵持的是日本人,但并非佐竹信清所愿: 就在他好以整暇的静坐时,那个桀骜的中佐,嗯,叫石原完尔的家伙,竟然站起身,自顾自走到场中,在佐竹信清还有些懵逼,来不及斥责对方的功夫,石原已经走到王佳桢面前。 见到日本人有了反应,台下所有人都兴奋起来,目光齐齐盯住石原,那些记者更是将钢笔紧紧握住,耳朵高高支起,生怕错过一个字。 而奥利弗等人也是长出一口气,有人出面就好,否则,就这么干坐着,听着会变成茶话会,他们这群调查团成员回到本国后,岂不是成了外交界的笑话。 轻轻躬身后,石原完尔用质问的口气道: “请问阁下,根据华日两国过往条约,大日本帝国是否在满洲的土地上,是否享受特殊权利。” 王佳桢脸色一沉,才缓缓点头,但他绵里藏针回应了一句: “请你注意措辞,这里没有满洲,只有华国的东北地区。” 只可惜,这种回应,听在下面的记者耳中,简直绵软无力到了极点。 石原完尔嘴角自得的微翘: “这些特殊权利中,是否包括,在筑路两侧进行勘探的权力?” 王佳桢沉默了好一会,才无力的点头。 看到王佳桢的反应,蔡渊培感觉异常愤怒,这算什么,这是在投降么?他的手不禁死死攥紧。 石原完尔冷冷看向王佳桢,对方丝毫没有抵抗,这种行为让他也很惊奇,但对手放弃抵抗,这不正好。 不禁是他,佐竹信清也是非常惊讶,早知华国如此怂包,刚才还静坐什么,直接上啊。 于是,石原完尔拿出一摞材料,继续质问王佳桢: “证据显示,中村震太郎大尉的工作,是在修筑中的洮索铁路沿线进行地质勘探。 我方有人证,可以证明,在这次勘探工作中,中村大尉遭遇华国奉系军队袭击,一行五人被残忍杀害。如此证据确凿的恶行,在下不明白,华国有什么立场,要求国联举行听证会?” 说话间,石原完尔和他的助手,将手上材料分发出去,不仅交给国联调查团成员,还有交给在场的客人与记者。 看到日本人提供的材料,大会堂内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而蔡渊培看到,王佳桢面色铁青,依然一言不发。 王佳桢能忍,这位KMT元老却不想忍了,他代表的是金陵当局,坐在了华国代表团中间,与奉系就是一损俱损的关系。狗屁的人证,破案还讲究人证物证呢,随便掏钱收买个把人作证,谁不会啊? 想到这里,蔡渊培就要拍案而起。 哪知,身边的王佳桢一把拽住了此公,迎着此公惊异的目光,王佳桢脸色铁青,可还是微微摇头。 身边的队友都是猪队友,蔡渊培又不了解具体过程,任他如何想要振作,只能是徒呼奈何。 最终,KMT元老颓然瘫坐那里,坐视石原完尔等人,站在场中大言惭惭的宣讲日本如何讲究公理。 整个听证会上,就没传出华国一丝一毫的声音。 这完全是一边倒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