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廖化新传_26、河畔守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河畔守夜 (第1/2页)

    做好约定之后,廖化立即回到自己的队伍,安排将士休息。

    尽管廖化负责值守后半夜,但是廖化不希望将士浪费体力,如果吕蒙军在前半夜发起进攻,廖化同样得部署将士支援前线。

    所以,将士们需要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

    为了避免值守时手忙脚乱,任务被提前安排了下去。

    将士被分成了两组,一组专门警戒与应急,另一组待命。

    负责警戒的将士任务最重,西岸有两个要害位置。

    第一个要害,是面对吕蒙军大营的正面防线;第二处要害,是浮桥残骸位置。

    按照计划,正面防线由苏由带兵警戒。

    廖化更关心浮桥,所以,他会亲自带兵巡视。

    时间很快过去,上半夜,吕蒙军并没有渡河偷袭。

    醒来之后,廖化换好戎装,带队前往浮桥。

    廖化想做的,不仅仅是警戒。

    水中漂浮着不少浮桥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使用价值,却成为了行船的障碍。

    只不过,残骸的数量太少了,即使给敌人造成麻烦,也没办法制造大麻烦。

    廖化决定主动增加一些障碍物。

    关羽军将士需要警戒和应急,廖化不愿意把将士们的体力过早的消耗掉。

    所以,廖化叫醒了一批俘虏,这些俘虏不仅往浮桥处搬运杂物,还需要把杂物扔到河道里。

    为了最大程度破坏敌人水军行船,杂物以能漂浮的木料为主。

    白天修筑防线时,将士们用剩了不少废料,这些东西都被廖化二次利用起来。

    后来,一些破损的武器装备也被廖化利用起来。

    较轻的,绑上浮木,扔进河道。

    较重的,扔在浮桥处当成垫脚物,把浮桥向着河道中心线延长。

    就连杂草也被廖化扔进水中,这些东西可以在必要时刻缠住水军的船桨。

    为了加快物料的运输速度,廖化征调了不少小渔船。

    除了这些材料,廖化还紧急调集了一批防具。

    根据白天谢旌的奇袭,廖化对吕蒙水军的战法有了一个初步判断。

    夜袭的时候,对方可能不会采用相同手段,但是,一定会在接近浮桥前使用弓箭进行杀伤。

    盾牌可以为将士遮挡箭雨。

    如果敌军目的是清理河道,那么,他们不会使用笨拙的战船,而是选择小巧灵活的快船。

    快船又被称为艨艟,船体小,而且很狭长,不仅拥有很强的进攻能力,还保留了一定的防御和机动能力。

    廖化平时虽然好说话,但今天的态度却很严格。

    俘虏们的任务很重,而且,廖化下达了死命令,要求所有人保持安静。

    为了避免俘虏偷懒,他亲自站在浮桥尽头,往河道中倾泻杂物,以便于掌握进展。

    在众人的努力中,浮桥残骸处漂浮的障碍物数量大增。

    而且,将士们很快拓宽了浮桥处的落脚位置。

    夜色越来越深,防线处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锣声。

    锣声恰恰是廖化和苏由商量好的遇敌信号。

    吕蒙军果然连夜发起了突袭。

    廖化停下手里的行动,目光转向粉水河道。

    水面静悄悄,伸手不见五指。

    为了保证行动的突然,吕蒙军似乎没有使用火把。

    伴随着锣声,西岸防线处燃起了大量火把,负责警戒的将士们似乎已经被动员了起来。

    仅仅依靠苏由,未必能挡住吕蒙军,但是,将士们完全可以利用防线阻击敌人,坚持到赵累的援军进入战场。

    心中有底,廖化倒也没慌,在组织部队支援之前,他准备先处理好浮桥处的军务。

    多条命令被传达下去。

    负责警戒的将士们在浮桥上依托防具布防。

    俘虏们停止手上的工作,搬上浮桥的,全部扔下水,还没有搬上桥的,堆积在岸边。

    渔船也停止了运输,全部靠岸停放。

    防线方向已经响起了厮杀声,正当廖化准备带兵支援时,河道上传来了水声。

    廖化意识到,敌人到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朱然居然想利用兵力优势,同时从两处战场进攻。

    出现了敌情,支援防线的行动只能被叫停。

    而且,浮桥位置需要得到更多援兵。

    廖化把自己的判断口述给一名士兵,命令士兵向赵累求救。

    同时,廖化组织起身边的弓箭手,点燃火箭,朝着水声响起的方向进行抛射。

    火箭划破黑暗,照亮了水面,吕蒙军船队的踪迹在廖化眼中一闪而过。

    这种漫无目的的射击根本没有准头,少量命中船体的火箭也被快船外围蒙住的生牛皮挡住了。

    大概意识到了行迹暴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