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4、行刑现场 (第1/2页)
建安二十五年,一月三日,巴东城刑场。 距离行刑开始,还剩下半个时辰。 陈邵亲眼看着士兵把死囚推上处刑台。 在死囚的人选上,陈邵考虑了很久。 为了尽量减少破绽,陈邵本意想找一名年纪大的死囚。 但是,找遍整个大牢,陈邵都没有找到一个年纪合适的人选。 陈邵倒也不至于随便去城里抓一个老人,给郭村村长的替死鬼。 最终,陈邵听从了胡综的建议,从大牢的囚犯里,选了一个和村长体型相似的青年。 青年罪不至死,却不得不死。 为了避免死囚闹事,陈邵给了青年囚犯虚假的希望,说服对方会被释放。 为了让青年配合,每天还好酒好rou伺候着。 就这样,一直到了行刑台下,死囚都不知道自己即将被杀。 把青年带上处刑台之前,士兵一拥而上。 有人堵住嘴巴,有人捆住手脚,就连死囚的头部,也同样用黑色麻袋套住了。 行刑的时候,取消了验证身份这一步。 如果没有出现意外,青年的身份不会暴露。 两名士兵把死囚架上处刑台,随后,把死囚按倒在地。 负责行刑的刀斧手也取出了砍刀,随时准备动手。 监斩台下,围着大量观刑的平民。 这两天里,吕蒙军在巴东城里大肆搜捕,大牢内新增加了不少囚犯。 为了不被莫名其妙的抓走,百姓大多畏兵如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门。 巴东城的街道上已经冷清了很久。 但是,公开处刑吸引了民众的好奇,为了看热闹,大批平民还是来到刑场附近,把现场堵的水泄不通。 台下人满为患,陈邵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 陈邵觉得,敌人如果真想劫刑场,此时必然已经把部队混到了人群里。 否则,一旦行刑开始,根本不可能突破外侧吕蒙军的封锁,接近处刑台。 陈邵倒并不紧张,他的士兵同样埋伏在人群里,随时可以动手了。 一连三天,陈邵都在准备这场处刑,他设想了敌人的很多救人手段,对于这些行动,也准备了大量破解方法。 北方响起马蹄声,一名骑兵来到处刑台下。 勒住战马,骑兵的语气很慌张,“将军,不好了,北城区有人放火。” 骑兵的嗓门很大,引起了现场平民的窃窃私语。 陈邵有些不悦,连忙拍拍桌子,“我知道了,没事,让你的将军控制火势,抓捕纵火者。” 骑兵离开不久,又有一名骑兵赶到台下,“不好了,城西有人袭击了仓库,袭击者破坏了马厩,战马大多逃散到城里。” 陈邵再次出声指责,“你们的将军干什么吃的,回去告诉他,这件事处理不好,晚上提头见我。” 过了一段时间,又一名骑兵从东城方向现身,“不好了,东城门附近有士兵被杀了,谢旌将军正带兵搜捕。” 陈邵已经懒得指责了,只说了一句‘知道了’。 敌人同时在三个方向行动,不出意外,很快南门也会带回噩耗。 原本陈邵对胡综的话半信半疑,认为敌人不敢行动。 警情不断出现,陈邵终于明白,敌人肯定会在今天有大动作,即使不来救人,也会大肆破坏。 不论是放火、刺杀还是驱赶惊马,这些事情虽然会给城里制造混乱,但却不算重要。 行刑的事情更重要,陈邵决心不理会城里的混乱。 不论敌人想做什么,只要确保处刑台不出问题,他就立功了。 陈邵可以不理会,但是,在场下观刑的平民们却议论纷纷。 现场不时响起士兵的斥责声,然而,这些斥责声非但没有平息混乱,反而加剧了乱情。 就这样,行刑的时间很快就到了。 刀斧手摘下了死囚背后的亡命牌。 大概是觉得处刑即将开始,民众们开始停止窃窃私语。 现场响起了狂热的喝彩和叫骂声,甚至有人催促刀斧手立即动手。 不少平民拿出手中的白菜叶或者是石块,朝着死囚扔了过去。 受到高度和距离的限制,很多投掷物飞行到半路就落地了,现场堆积了大量杂物。 这些平民虽然和死囚没有冤仇,但他们似乎被压抑了很久,特别盼望亲眼目睹死囚开刀问斩。 在人群中,骂的最狠,扔的最起劲的,是文布麾下的一名亲信,这人和陈邵还有过一面之缘。 南边响起了马蹄声,一名骑兵正向处刑台飞驰过来。 行刑时间已到,陈邵不再关心南方出现的问题,他只想尽快走完处刑程序。 命令附近的将士走下处刑台,避免平民影响处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