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兀良哈的新态度 (第1/2页)
七天后,周六福包袱款款的离开家,告别了大哥小弟跟老爹,来到了预备役集合的地方。 “好多人啊……” 他看着不远处的另一堆人马,轻声感叹。 对面的那群人显然跟他们这种去凑数当兵的不同,应该有些身份,不然何至于还能坐着马车? 就是里面还有女人在,让周六福觉得很不对劲—— 去边关戍守怎么还要有女人? 难道是跟去年清理民间会所似的,那些女的都是犯了事,被发配到边关给当地留守的单身汉们当老婆的? “你别瞎说!” 当周六福把心中猜测跟同伴分享,并且幻想自己也能白捡一个车技娴熟的老婆时,同伴狠狠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那些是东宫抽调过去,帮助重建大宁城各种事务的宫娘子、匠户师傅!” “咱们上官可看重他们了,你可别给我惹事!” “原来如此!是我想差了!”周六福果断认错。 东宫出来的宫女,此时在民间也算有名气了,毕竟像小太子这样“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着实少见。 而宫女们也为了不辜负太子信任,追求自己在秘书处的升职加薪,也是努力工作着,一身算术本事,让老百姓开了眼。 为了表示尊敬,他们便将这些出身宫廷,在外面工作的女官称之为“宫娘子”。 周六福不知道这些看着就娇弱的宫娘子们去关外有什么用,但一想这是东宫指令,必然有其深意,便不再多问。 从上官手里领到了一个木头雕刻的身份牌,一行人带着无数物资,便朝着关外进发。 而等到他们终于到达宣府的时候,李秉和方瑛也早就等候多时了。 “李公,接下来是便是要辛苦你了!” 方瑛站在城墙之上,和李秉一起俯瞰着下面不断涌入宣府的队伍,抚须而笑。 他身上虽然没有批甲带胄,但一身精悍之气,让城楼之下的人偶尔瞄到了,也会迅速的低下头去,以免冒犯了贵人。 李秉脸上微笑着,却是嘴硬说道,“老夫辛劳已久,南和伯切不可推脱,以加重老夫负担啊!” “我就会打仗,调理内政还是需要李公来的!” 方瑛摆摆手,表示他可以尽力为之后边关几个重镇的建立清扫外敌,但内部事务还真得看李秉把握。 毕竟对方可是花数年之功,就把宣府从正统十四年的阴云中拉扯出来的当世名臣。 李秉哼哼唧唧,但看着那大批的物资运进来,还有最近招收的流民汇聚,心中总是高兴的。 也不知道永乐之时镇压漠北的大明边军,能不能在这景泰朝重现。 “东宫那里也发来了一份有关建设措施的册子,让老夫按照地方实情,结合处理……” “南和伯,你觉得这是何意?” 已经熟悉了的老同事互相打趣完毕,李秉终于从那运来的成捆的粮食和棉布上面挪开,笑意还没有从眼中退去,就对着方瑛发问。 小太子管的是不是有点多了? 重点是李秉看了那份册子,竟然觉得言之有物,十有八九能成功cao作起来,心里便被惊住了。 “而且太子还传了话,给我等方便之权,可以上呈密奏,通过锦衣卫直达天子……这又如何?” 在鞑清的“奏折”制度建立起来前,华夏王朝的工作汇报都有严格的流程要走,需要一级一级的往上呈报。 这也是后来内阁和司礼监能够蒙蔽皇帝,cao控朝剧的一大原因。 如果密奏出现,那就意味着地方官员能够避开六部内阁乃至于司礼监,直接向皇帝打报告,实现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李秉没有这种总结性的历史判断思维,但也能琢磨出其中意思。 小太子如此行事,不知道陛下如何? “李公不必多想!” 方瑛看着李秉沉思的老脸,和颜笑道,“我去过京城,见过陛下和太子。” “对着你,我敢说太子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满朝上下,真正相互扶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