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章 伤仲永 (第1/1页)
蔡龟从随即也说道:“郎县令推荐了一位才学洽闻之士,我准备明天前去拜访。” “伯吉明日多带些礼物前去。”蔡延吩咐道。 “嗯。”蔡龟从点头应道。 翌日,蔡龟从带着几名下人以及一车丰厚的礼物来到了城西石竹山下,蔡龟从向村民一打听便打听到了王逊的住处。 王逊家门外,蔡龟从朝院内询问道:“少谦先生在家吗?” 片刻过后,一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打开了院门。 “敢问阁下可是少谦先生?”蔡龟从礼貌的拱手询问道。 “在下正是,不知阁下找我何事?”中年男子正是王逊,他见不认识蔡龟从,回礼后便疑惑的问道。 蔡龟从随即将名帖恭敬的递给了王逊,并说道:“此乃在下名帖,请先生过目。” 王逊接过名帖一看,便知道了蔡龟从的身份。 蔡龟从见王逊看了名帖,于是又说道:“我福清蔡氏欲办宗塾,想请先生为塾师。” 蔡龟从随即又指着身后车上的礼物说道:“这些是为先生准备的束脩之仪,还请先生笑纳。” 王逊看都不看车上的礼物,直接拒绝道:“恐怕要让著作佐郎失望了,在下对弟子的资质要求颇高,不会随便收弟子。” “先生,犬子伯俙时年三岁,以神童授守秘书省校书郎,应该能入先生之眼。”蔡龟从急忙说道。 蔡龟从以为王逊得知蔡伯俙是神童后便会答应做蔡氏宗塾的塾师,然而王逊却立刻摇头说道:“少年得志必生懈怠,在下更不会收令郎为弟子。” 蔡龟从还要继续劝说王逊,谁知王逊抢先说道:“著作佐郎,在下还有事,恕不远送。” 王逊说完便“啪”的一声关上了院门,蔡龟从见状顿时有些生气。 蔡龟从回到家后气呼呼的对蔡延说道:“我找到王逊后便请求他为塾师,他却称对弟子资质要求高,不轻易收弟子。我便将伯俙是神童之事告诉了他,谁知他却又称少年得志必生懈怠,更不会收伯俙为弟子。我本想继续劝说,谁知他却突然逐客,并用力的关上了门。依我看王逊不过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根本不配为人师表。” 一旁的蔡伯俙闻言不禁想到:我有种直觉,王逊很可能会是一名不错的老师。 “也罢,我明日找人打听,另寻一名塾师便是。”蔡延叹息道。 这时蔡伯俙开口说道:“大父、爹爹,我觉得王先生是郎县令推荐,定然不差,不如就请王先生为塾师。” “大郎,王逊已经明确拒绝了我,我们还是另寻人选。”蔡龟从皱眉说道。 “爹爹,或许我能让王先生答应来做塾师。”蔡伯俙又说道。 “大郎如何让他改变主意?”蔡龟从疑惑的问道。 “我写篇散文,王先生看后应该就会改变主意。”蔡伯俙微笑着说道。 蔡延和蔡龟从一听蔡伯俙要写散文便大吃一惊,蔡龟从无比惊讶的问道:“大郎会作散文?” “会呀!”蔡伯俙肯定的答道。 最近蔡伯俙带给蔡家人太多的惊喜,因此蔡延和蔡龟从都没有对蔡伯俙的话产生质疑,蔡龟从当即对侍立在旁的吴二吩咐道:“吴二,取笔墨纸砚来。” 蔡伯俙本来是想不让人对他的才能产生怀疑,不过后来他仔细一想,不让人怀疑便太普通,只有表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才能方可更好的扬名,于是蔡伯俙便决定写篇散文说服王逊来当塾师,同时用散文来扬名。 吴二取来笔墨纸砚后,蔡龟从亲自研起了墨,墨研好后,蔡龟从便用毛笔蘸上墨,然后将毛笔递到了蔡伯俙手中。 蔡伯俙还太小,无法正常的拿笔,他都是握住笔杆写字。 蔡伯俙握住毛笔便开始在卷轴上写了起来,刚开始蔡龟从和蔡延还没有感到过多的惊讶,不过当他们看到蔡伯俙写的最后一段文章之时先是露出了震惊的表情,随即又欣喜若狂。 “伯俙应是文曲星下凡,我蔡家将自此兴盛。”蔡延激动的说道。 “王逊看了大郎的这篇散文必会改变主意。”蔡龟从也激动的说道。 蔡伯俙停笔后,蔡龟从又激动的说道:“等墨迹干后我便拿去给王逊看,恐怕到时就该他求着我来当塾师了。” 石竹山下王逊家门外,蔡龟从敲门喊道:“少谦先生。” 片刻过后,门内便传出了王逊不耐烦的声音:“著作佐郎请回吧,不必再白费口舌。” “犬子伯俙为请先生特地作了一篇散文,还请先生过目。”蔡龟从说道。 王逊自然不信三岁的蔡伯俙能作散文,于是怒道:“三岁稚子怎会作散文,你莫要诓我,我又不痴。” 蔡龟从辩解道:“我绝对没有诓骗先生,犬子的确作了篇散文,我知道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不过这的确是事实。我可以指天发誓,苍天在上,若我蔡龟从诓骗少谦先生,便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王逊一听蔡龟从发了毒誓,便信了几分,于是便打开了房门。 蔡龟从见王逊开了门便欣喜的将卷轴递给王逊,王逊接过卷轴打开一看,只见卷轴上的字迹相当的潦草,简直就是不堪入目。 王逊不禁想到:看这字迹的确像是三岁稚子所写。 王逊仔细辨认着卷轴上的字,默念到:伤仲永。大中祥符八年,暮夏之初,余随父朝京师,帝遣内臣毛昌达宣召赐对,试诵帝御制歌诗,即日蒙恩,释褐授守秘书省校书郎,特赐袍笏,赐进士出身。 余遭遇之年,方始三岁。旬日帝又赐御诗云:‘七闽山水多灵秀,三岁奇童出盛时。家世应传清白训,婴孩自有老成姿。才当学步来朝谒,方渐能言便赋诗。更励孜孜图进益,青云万里有前期。’终篇后批:‘闰六月五日敕赐。’ 余恐负皇恩,学书于父,怠而昼寝,梦至杭州。 杭州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