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 亲切又友好 (第1/1页)
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正文卷第二百一十九章亲切又友好公元两千多年。 后世李承乾在二十来岁的年纪,曾有幸去高原游玩过一次,感触很深。 同行者有那种十分强壮的壮汉,也有瘦弱的小孩,他则是属于正常的那一类,体能不算突出但也在平均水平线上。 结果在高原反应这一问题上,众生平等。 所以,大唐军队现在没有办法打击吐蕃,这是必须要承认的事情。 “这点,倒是要早做准备了啊。” “emmm,白虎营现在人招齐了,就等下次比试过后吧。” 马车上,李承乾双眼微眯,暗自嘀咕了一句。 随后,他才重新思考起处理吐蕃和亲的问题。 阻拦这门亲事,肯定是他坚持的点,但他也不会盲目阻拦,反而使得大唐与吐蕃之间关系恶化,导致连续爆发战争。 必须,要采取战争以外的方式。 商业合作,是李承乾第一个想到的点。 这种合作不是民间商贾那种小打小闹,最好是有着官方参与的深入交流。 只是李世民现在不是很相信自己的样子,和亲这事又已经谈妥,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从时间上来看已然十分紧凑。 现在是八月中旬,按照吐蕃到大唐的距离,最晚在十月左右,接亲队伍就能抵达长安。 一个半月,能做什么? 李承乾数了数自己手里的牌,发现似乎什么也干不了。 国子监、白虎营都帮不上忙...... 想要与吐蕃有深层次的商业合作来替代和亲的作用,那就必须要给足他们安全感。 是的,不是财富地位,而是安全感。 吐蕃如果老实待在高原上,那他们自然是谁也不怕,可他们现在已经明确表示出了要下山的态度与决心,这就比较关键了。 特别是在周边其他国家都被其击败后,只剩下了强大的大唐。 可大唐有精锐的军队与优良的装备,这就让吐蕃完全没有安全感,只能靠着和亲来维持。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承乾便有了大致思路。 道理很简单,就是把大唐自身的缺陷暴露出来让吐蕃拿捏,没有缺陷就制造缺陷,至少要让吐蕃在某件事情上,是认为大唐也需要他们。 只有这样,才能让吐蕃有安全感,不至于和大唐离心离德,搞到最后双方都吃力不讨好。 所以,棉花和青稞就成了李承乾的选择。 青稞是因为其本身特性,所以需要在高原地区种植,棉花没办法在高原上存活,但它又很适合在青藏高原海拔稍微低一些,阳光又很充足的区域种植。 这两样东西,基本算是把吐蕃从上到下安排明白了。 有了主意,李承乾顿时决定明日便到鸿胪寺翻一番吐蕃使者的牌子,要与其进行一番亲切友好的会谈。 ... 次日清晨。 李承乾起了个大早,带上小安子、二牛与十数坛不同的唐酒,驱车赶往鸿胪寺。 鸿胪寺的由来很久,早在先秦时期便有这样的机构,不过那时唤作‘大行’,后来又有秦汉时期的‘典客’,魏晋南北朝的‘大鸿胪’。 这个机构有着三项最主要的只能,迎送外交使节、出使完成外交使命和收集各大藩国信息。 可以说但凡有国与国之间的决策要定下前,皇帝都会找鸿胪寺官员详细询问,可见其重要性。 当然鸿胪寺就算再重要,那也比不上作为太子的李承乾。 是以,在李承乾刚抵达鸿胪寺不久后,鸿胪寺卿便迎了出来躬身行礼。 “臣,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来时路上便了解了这位鸿胪寺的一把手,自然笑应道:“周寺卿客气。” 周寺卿起身,看着大包小包的李承乾,出声问道:“不知殿下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哈,看望两位老友罢了。” 李承乾解释了一句,又道:“周寺卿若有事大可去忙,随意派一人领孤到吐蕃的小院即可。” 找吐蕃使者? 周寺卿心中了然,没有去追问李承乾为啥要找,只是转头带起路来。 虽然李承乾说随意派一人领路即可,但周寺卿显然不会真就这么随意,还是亲自将其送到吐蕃院的门口才恭敬退下。 这头李承乾望着周寺卿的背影,倒是若有所思起来。 鸿胪寺地位尊崇,寺卿也是从三品的品级,在唐朝仅仅只比六部尚书低上一点。 讲道理,从三品的重臣不至于对自己这么尊敬,或者说可以有但没必要。 周寺卿这明显带着讨好的表现,让李承乾下意识记了下来。 不过转念间,他也没忘今日来此的首要目的,眼神示意小安子,后者当即上前敲响了挂着吐蕃字样的木门。 ‘吱吖’ 片刻后,门开了。 一张眼睛又圆又大、颧肌上带着暗红色的脸庞探了出来,沉声道:“敢问,来者何人?” 小安子没见过高原红,被这张奇怪的脸吓了一跳。 最终还是李承乾主动开口道:“大唐太子,来寻吐蕃使者。” 大唐太子? 红脸汉子显然一惊,忙不急的推开院门,转头朝着里屋大喊:“大论,大唐太子殿下来了。” 大论,是吐蕃的一种官号,转职外交事宜。 喊完之后,红脸汉子才恍然回头,对着李承乾行了一道吐蕃礼,连忙道:“贵人请进。” “哈哈,不要紧张。” 李承乾很是和善的拍了拍红脸汉子的肩膀,又指着地上的酒坛道:“去叫点人把这些酒都搬进去,今日孤是来请你们喝酒的。” 酒? 一听这个字,红脸汉子眼睛顿时亮了。 公元635年,吐蕃,无酒。 或者说他们酒的来源,大多数都是靠抢。 原因也很简单,单纯就是买不起。 在寒冷的高原上能喝上一口热酒,那简直是天大的享受,用女人都不换的那种。 此时李承乾带着十数坛酒上门,那效果可比带着十数位美女好上太多,几乎是在片刻间,便打入吐蕃人内部。 “尊敬的太子殿下,您太客气了。” 被称为大论的吐蕃人用唐朝的方式拱手行礼后,又耿直道:“某叫噶尔·东赞,殿下唤某东赞就行。” “东赞,好名字啊。” 李承乾看着模样憨厚的噶尔·东赞,笑容不变的应了一句,但心里却是重视起来。 噶尔·东赞,又名禄东赞。 是吐蕃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松赞干布手下最得力的干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