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扩张 (第1/2页)
一场万寿节,热闹了整个五月。 六月初,各大藩王们轮番给皇帝、皇后告别,结束了这场大团圆。 旋即,皇帝定下了朝贡规矩: 由于藩国路途有远有近,南洋诸藩两年一朝,藩王亲至京城朝见皇帝。 西北六国,及西南的雍国、曹国,则是三年一朝。 虽然铁路通到了甘肃,但对于西北诸藩来说,接下来的路途还有两三千里。 伊犁城,辽王就六国合作之事进行了再次宣讲。 “殿下,波斯来袭!” 这时,来自于邢国的信使气喘吁吁道:“波斯人提数万大军,已然逼近边境白虎城!” “波斯人?”邢王一愣:“苏莱曼一世不是在后宫享乐吗?” “况且我不是收买的那群宦官吗?怎么他们没有劝阻?” 波斯萨非王朝在阿巴斯一世,阿巴斯二世鼎盛后,苏莱曼幼年继位,波斯就迈入中衰期,权臣和宦官把持朝政,这也是邢国建立的基础。 “殿下,宦官们说,这是莫卧儿王的主意,莫卧儿人将从喀布尔出兵两万,一起夹击我国!” 邢王闻言,为之一默。 他扭过头,咬着牙道:“那统治印度的莫卧儿,是蒙古鞑子的后裔,一直贼心不死。” “四哥,他在哪里是要我邢国,这是想要你的辽国呀!” 辽王自然是听清楚的,他脸色难看:“这事虽是邢国,但却是我们六国的大事,莫卧儿人是大患,兄弟们,出兵的时候到了!” “我决意,出兵三万!” 听到这个大手笔,众王一愣。 赵王率先响应:“我出兵一万,供粮五万石,草料五万石!” 郑,徐、陈家三国犹豫了会儿,就各自决定出兵五千,帮助邢国抵抗波斯和莫卧儿人的围攻。 辽王也是知分寸的,他立马将此事汇报给了安西巡抚。 后者犹豫片刻,他担不起失陷亲藩的后果,只能咬着牙,出兵五千,外加两万银圆。 就这,还得紧急飞鸽传书给北京,汇报消息。 在伊犁谈了一天,这场联军细则立马就定好了。 以辽王,邢王,赵王,郑王,陈王,徐王为元帅,安西巡抚为副元帅,合计五万援军,以护藩大军的名义去往邢国。 具体的指挥权,则落在了安西总兵孙林的手中。 孙林作为皇亲国戚,皇帝的小舅子,辽王、邢王的舅舅,自然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谁也不敢说二话。 辽王也只能笑着恭维孙林,夺权的心思立马就没了。 不过,安西这样做,还是征得辽王首肯的,谁让他的兵马最多呢?这是他应得的待遇。 就算是邢国,也不过两万大军罢了,辽国一次性甚至能拿出十万来,是邢国最有力的支撑。 安西的兵马最快,随着邢王返回了蓝月城,安定了本国人心。 不到七天时间,三万辽国骑兵就跨过了阿姆河,抵达了蓝月城。 辽王甚至亲自领兵而来。 “四哥,波斯人没什么动作,唯独喀布尔躁动的厉害,探子来报,约有两万余兵马驻扎。” 邢王沉声道:“想必他们是在等待粮草了!” 邢国地处阿富汗斯坦北部的阿姆河流域,地形平坦,东面和南面都是大山,西边则是呼罗珊地区,与波斯比邻。 一行人看着地图,琢磨起来。 此时的安西的总兵,则是出征安西之后,留在此地的是太原侯孙林。 一场西征哈萨克,不只是老将辛文成升至巩国公,还有三个侯,十个伯,二十个子爵,三十五个男爵。 朝廷一次性增加了近六十个勋贵。 还有大量的骁勇,骁毅校尉领着终身爵。 孙林从伯爵升至太原侯,也算是水到渠成了。 此时的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想要再升,就极难了。 此时,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良久才道:“几位殿下,从喀布尔向北行进,根本就是下下策,对方一定会西北向,与波斯人合兵!” 说着,他又指着玉京城道:“这地方原先就是鞑子的,他们自然是想着要了。” “我听说那莫卧儿王奥朗则布在国内东征西讨,野望极大,对辽国和邢国起野心也是正常。” “如我所料不差,这般无日不征,待其亡故后,国势必然中衰,一如那波斯国,邢王,这是你的机会呀!” “啊?”邢王一愣,他看着下方的喀布尔,一时间感到了口干舌燥。 蓝月城好是好,但却无险可守。 而那喀布尔可是阿富汗斯坦的精华所在,地处峡谷高原,南部的坎大哈极为繁华。 随即,他目光又看向西边。 那里是呼罗珊地区,也是个好地方。 如果这场仗打赢了,弄不好真的有可能扩大国土呢! “舅舅,您的意思?”辽王眉眼一跳,他也意识到了邢国的好处。 “主动出击!”孙林沉声道:“咱们如今至少有五万人,打那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