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崛起_第十六章 紧迫(重写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紧迫(重写版) (第2/2页)

些想法统统压在脑后:“过虑矣。眼下乌有攻打宫门之手段,言宋主之更迭,为时过早,有此功夫,诚不如先动脑子把戴春风捞出大狱再说。况且拥立之功,于贤能之人,不过粪土。”

    第二个探子来报,先君王臣经朝堂议定,谥号为成。先君王臣如期将在四月十一日下葬,亦即头七后的第二天,届时,丧期一过,牢狱之中的犯人均将于睢水之滨,尽数处死。

    按谥号法,安民立政是为“成”,标准的美谥。宋成公在位一十七年,国泰民安,休养生息,上能和睦公族公室,下能抚慰生民七十万,“成”之一谥,实至名归。

    至于第二则消息,墨点直接拔剑而起,低声咒骂:“荼毒国人,昏君一如商周狡童!”

    狡童,在殷人口中,专指纣王。

    庄遥冷静指出:“时不我待。眼下派人延请公子杵臼,往返不及。国都之内,高门大氏,譬如华氏、乐氏之流,于我等升斗小吏,素来有门户之见,求之不能。以我观之,为今之计,只能仰仗三公子一人而已了。”

    庄遥转向公子卬:“情势如火,敢问三公子,是否通晓金鼓之用?可曾习得阵战指挥?”

    公子卬托小厮之口回答道:“实话实说,阵战、金鼓,委实一窍不通。”

    所有人眼里的光芒为之一弱,大失所望。

    “真是靠山山崩倒,靠水水断流。既如是,我等只能自己筹谋。”庄遥吐槽道。“现在工坊之间,有多少力量愿意加入举事?”

    “工匠五百余,均有父兄蒙冤在狱,如能救出狱中五百余,可得千人。”

    “武器如何?”

    “剑两口,你执一,我执一,斧二百,木工所用的凿子、锛子、斧子,还有烧火棍倒是足用。你们染坊呢?你们不是多人习剑么?武器不少吧?”

    庄遥瞪大了眼睛:“开甚玩笑,染坊的匠人无人入狱,缘何愿意参和进此等杀身之事?”

    沉默。

    他们的对手,宋公手里的武装力量,大家都一清二楚。左师五十乘,右师五十乘,还有宋公的禁卫军——贰广,五十乘,此时未经历春秋晚期的军队改制,宋国一乘兵力包括甲士十人,无甲二十人,总计三十人,其中有三名披甲是车兵,一御者驾车,一车左射箭,一车右长戈护车。

    总而言之,五百人的对面是一百五乘,四千五百人,还得算上司寇衙门的百余舆人。

    墨点把心一横,率先打破沉默:“敌在明,我在暗,敌用昏,我用义。索性明天,众人秘密集结于城南之工坊,比及人齐,直奔司寇衙门所属的牢狱。我前方开路,仗着局部人多,先宰了司寇薛桧,解救狱中父老。

    进而向北,攻打北城门瓮城,夺门而出。倘若天道眷顾,众人用命,仓促之间,两师多半反应不及,我等或可全身而退。”

    “时间又待如何安排?”

    “申时动手,可也。”申时即下午三点到五点,墨点估摸着说:“预计黄昏能杀至北城门,众人抵达北门,各自逃命,夜色以为掩护,骑兵车兵未必敢追,夜黑天高,拍马追索,一旦失蹄,多半折了脖颈。谅他rou食之人,也不敢行险换命。”

    “墨工正之才智,止步于此尔。”庄遥嫌弃道。如此谋划,当不得上品,能否成事,全凭运气血勇。墨点不过匠人之总,庄遥不敢对他奢求太多,若是身侧有郑庄公那般人物指挥就好了,郑庄公的指挥总能发挥部队的最大力量,以寡克众,不论对手是戎狄还是周天子。

    “庄染人又有何高见?”墨点反问道。

    庄遥摊了摊手:“本人不曾打仗,只做品评尔。

    人之才智,在乎世事磨砺。木工数作,有灵感于木工。染草多浸,有才思于颜色。临阵而斗,方通机宜之部署。

    我未历战火,拍额所思,大约贻误众人。”

    沉默。

    “三公子认为申时发动不妥,三更用饭,五更行动会更好。”小厮蓦然出声,转述公子卬的意见。

    “三公子不是对金鼓、阵战一窍不通吗?”墨点疑惑道。

    “三公子说,政变非为阵战,安能用金鼓?”

    “那三公子有政变经验吗?”

    “三公子说,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rou。权作纸上谈兵,诸位能鉴则鉴之,倘若言之不当,请勿怪罪。”

    墨点转念一想,也对,宋国上一次政变还是华御事他爷爷干的好事,至今业已几十年载,两代人光阴,眼下参与过政变的人,放眼宋国,不说风毛菱角吧,也是空空如也。

    墨点暗中猜测公子卬兴许在故纸堆中,浏览过前人政变的记述,大小也比自己两眼一抹瞎要强上许多吧?

    “公子不必自谦,但且尽述,莫要藏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