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们如何才能吃上大明这块rou  (第1/1页)
    洪承畴乃是天启四十四年的进士。    在崇祯二年的九月中旬。    也就是崇祯皇帝进入了民宿之后,得到了楚风的一些指点。    于十月中旬,提拔成为了三边总督。    这种一下子从一个六品的布政司到三边总督,可谓是前所未有之事。    但是崇祯皇帝任命,还是得到了仙师的指点。    朝中的周延儒以及温体仁这些个jianian臣也都被崇祯皇帝给砍了。    连周奎这样的国丈,都被崇祯皇帝下令让锦衣卫抄了家。    抄出来千万两黄金白银。    这样的力度之下,没有大臣愿意站出来和崇祯皇帝对着干。    以前的三边总督杨鹤,直接就被罢了官。    这位在明末前期镇压农民起义的三边总督,手中没有什么名将不说。    本人也是一个只知道朝堂争斗,又或者是之乎者也的臣子。    让他镇压农民起义,他也就只知道镇压,而不知道又该如何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杨鹤这是给大明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幸好,崇祯皇帝后来提拔了洪承畴。    不至于让大明亡国的那么早。    对于洪承畴这个人,在楚风看来,算得上是一只老狐狸。    他的形象就像是三国时期的那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cao一样。    洪承畴心中自然是有着民族大义的思想。    但是他更加不愿意让自己的死来成全自己的名声,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家族被自己带向了灭亡。    所以他选择了当一个降臣,成为了大清的总督,并且帮助大清的皇帝治理天下。    在这期间,他的能力也算是得到了极大的施展。    这在楚风看来。    算得上是一匹烈马,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主人。    崇祯皇帝算得上是强大。    可是他的强大都在他的权力上面,而不是他的眼光上面。    从大明的那些个总督们剿匪就可以看得出来,李自成这些个反王,就好像是杀不死一样。    根本原因就在于,崇祯皇帝已经开始失去了自己对地方上的势力的掌控。    真正的忠臣慢慢地都死在了对抗鞑奴,对抗李自成的这些反王的战争舞台上。    留给崇祯皇帝的也就剩下一些jianian臣,一些怕死,一些不愿意守节的人。    只不过,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    在崇祯皇帝进入了民宿那一刻开始,这个时空的历史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洪承畴在崇祯二年的十月就成为了三边总督。    而且,他手中还有了曹变蛟和曹文诏这两个悍将,还有了贺虎臣这样的副将。    对于陕西之地的一些叛军而言,这就是灭顶之灾。    洪承畴改变了杨鹤的招降为主的怀柔政策,变成了冷酷的杀手。    在陕西之地,把叛军杀的再也不敢进入陕西和山西两地。    因为就算是投降,都没有活路。    而对于那些普通百姓,那些个流民,洪承畴也接受了崇祯皇帝的命令。    打开了粮仓,给这些百姓施粥。    然后又拿着朝廷送来的赈灾之银,建立了以工代赈的基本策略。    在陕西之地挖渠引水,然后在秋季播种。    稳定了陕西和山西的叛乱之后,洪承畴的这位三边总督的位置,算得上是坐稳了。    崇祯皇帝为此,给他送了一面忠勇无双的旗子,还加官进爵了。    而逃到汉中的张献忠以及罗汝才等人,却又遇到了汉中秦良玉的白杆军。    这些可是能够和鞑奴杀个天翻地覆的汉中白杆军。    也是位列戚家军之后的大明一直强大的大军,对张献忠这些个手中只是普通百姓集结成为的大军而言,就是一道铜墙铁壁。    进入汉中不成,那就只能是转战江浙。    等到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再一次会和,准备占据江南之地的时候。    却又遇到了卢象升和孙传庭。    这两个人也是大明名将,在得到了崇祯皇帝的任命之后。    便带着大军征讨这些反王。    逼迫他们如今了云贵之地。    这也是楚风当初和始皇帝还有李世民等人一起讨论出来的结果。    李自成这些人如果直接杀死,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毕竟在大明这个时候遭受旱灾的情况下,他们一呼百应,可以直接征招很多的百姓。    大明需要的内部安定,然后再以朝廷的威望来带领百姓度过难关。    才能获得民心。    那这个时候,就必须快速地解决李自成这些个反王。    合谋之后,还是觉得把他们赶出大明内地,用的时间应该不是很慢。    以孙传庭驻守江浙一带。    卢象升则是回转过来,带着大军前往北地支援左良玉、袁崇焕、满桂三大总督对抗皇太极。    崇祯皇帝自然也是一一照做了。    不然,以左良玉的那点儿实力对抗皇太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祯皇帝也听从了楚风的话,对袁崇焕敲打了一番。    并且撤回了自己安排在北地几位总督身边的东厂太监的监管,而是换成了东林党的一些人,以学士的身份,记录北地发生的事情。    他们不能干涉军事,却也不用听从总督的调令,而是直接对崇祯皇帝负责。    因为皇帝要看到边关最为真实的情况。    至于为何不要东厂的太监,看看那些个太监,在北地做的那些事情。    就知道,这些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是忠心之人,也没有一个是有着帅才的人。    让这些个太监监军,完全就是一个错误。    他们之中可没有童贯那样的能力,带着大军可以和鞑奴抗衡而不败。    北地的四大总督,龙井关的左良玉、山海关的袁崇焕、张家口的孙传庭、赤城的满桂。    面对早已经有了准备的大明,皇太极这边已经是僵持不下,萌生了退意。    身穿另类皇袍的皇太极,坐在暖炕上,看着下面的代善、莽古尔泰、多尔衮、豪格等人。    “这喜峰口和龙井关久攻不下,那边山海关的袁崇焕似乎想要出关。”    “大明那边也传来消息,李自成这些个反王都被赶到云贵之地,崇祯已经腾出手来,相信不久就要有个结果。”    “从去年正月到现在,俺们连关口都拿不下来,还谈什么入主中原?”    盛京的皇城内,退回来的皇太极很是不满。    大明这口rou,他是看得见,却吃不着,眼馋的让他睡不着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