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 崇祯之大明总算是安稳了  (第1/1页)
    洪承畴这金牌,乃是崇祯皇帝御赐。    在楚风那里,他也是经过了单独小房间里面,进行私人授课。    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其中,就包括大明后期,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虽然不想再养出一个魏忠贤来。    但是也因为东林党的原因,让他不敢把关乎到大明生死的赋税,交给书生。    所以就交给了自己的太监。    这一点,算是学了万历皇帝,把赋税交给了他手下的太监。    当这个太监贪墨非常多的时候,被那些官员给告了。    结果,太监却说,这是因为那些士绅和官员勾结,私吞了不少的盐税、矿税、粮税、门摊税等等。    而这万历皇帝就是不相信朝中的大臣,而是相信了大太监。    最后嘛。    这大明时期也就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    那就是京师之地的百姓们,争相自宫,然后寻找关系,进入大内。    因为皇帝最喜欢用太监啊。    以至于那些个太监,人人都借着皇帝的圣谕来大行其道。    大明崇祯时候,天下三分之一,是亡于小冰河时期的天灾。    还有三分之一是亡于这个时候的贪官污吏,官官相护,只想着升官发财。    还有三分之一,就是亡于崇祯皇帝的兢兢业业。    他想要图强。    却直接杀了袁崇焕这样的镇守边关的总督。    忽略了经营多年山海关的袁崇焕,对于山海关的那些个将领来说,是多么至关重要。    他想要图强。    却又让太监们去监管各地,连军队都是太监说了算。    这也就有了卢象升之死。    他想要整治贪、官、污、吏。    却连自己身边的太监都防不住。    已经烂到了根的大明,在崇祯皇帝的这般作为之下,最后走向了灭亡。    当楚风单独给崇祯皇帝讲述出来这些原本历史之经过的时候。    崇祯皇帝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    甚至是已经有一些绝望了。    楚风也是在这个时候,让他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计划,慢慢地谋划。    在听到楚风说了,李自成一路攻破紫禁城,那些个官员还有太监,还有藩王等等人物的表现之后。    他对这些个人,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了。    所以这一次,洪承畴南下的时候,离京之前,他给了洪承畴这道金牌。    有了这道如朕亲临的金牌。    洪承畴也就拥有着可以先斩后奏的权力。    这也是唐王在见到洪承畴的金牌之后,差一点儿吓破了胆。    有了这道金牌。    洪承畴直接抓了他。    然后查出来唐王府这些年所犯下的那些错,他就算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三天之后。    朱聿镆带着人,送来了粮食和钱财。    洪承畴立即安排身边的人,开始监督南洋的流民在附近开荒、建村。    然后把附近的田地也分出来一部分,安顿这些百姓。    至于这些土地以前的主人。    一部分,是城内的佃主    但是他们不敢有什么怨言,毕竟这些田地,他们得来的手段并不是很光彩。    还有一部分,他们的地契之主,已经死在了当年的反贼之乱中。    所以洪承畴就做主,让官员主持,开始摊丁入亩。    如此来保证城外的百姓们,可以安定下来,在南阳城外组建新的村落和集镇。    再之后。    洪承畴去了开封。    这里以前乃是大宋的古都。    可是自从北宋灭亡之后,这里被鞑子入侵,如今已经不再是多么繁华的都城了。    但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都城,如今却也是中原之地繁华都城之一。    “洪巡抚光临,有失远迎啊!”    住在这里的,乃是大明的周王朱恭枵。    “王爷,请接旨!”    洪承畴的手中拿一个圣旨。    这也是崇祯皇帝在洪承畴临行之前,写好的一份圣旨。    “王下,接旨!”    朱恭枵连忙让人摆好了供桌,然后招了一些人,跪在地上,一起迎接圣旨。    洪承畴在一旁等着,直到朱恭枵做完这些之后。    “王爷,快快请起,万岁爷说了,王爷您乃是大明的肱骨,是大明的王。”    “此番宣旨,王爷不必跪着。”    朱恭枵感动不已,起身,朝着紫禁城的方向施礼道:“多谢万岁爷。”    洪承畴这才开始宣旨。    崇祯皇帝是为了表扬周王朱恭枵在当年八大反贼之乱的时候,捐出了几十万的钱财,并且积极鼓励开封府的守备和那些个反贼交战。    不仅赏赐周王五罐仙酿,还有不少的布匹,还有一些金银财宝等物。    甚至里面,可以感受到,崇祯皇帝对于周王朱恭枵的称赞和嘉奖。    “王爷,辛苦了。”    洪承畴也对这位王爷非常尊敬,而不是对待唐王朱聿镆那样的王爷,态度非常强硬。    “唉,这也是本王力所能及之事,这大明,乃是太祖当年带着人杀出来的,赶走了蒙元,才有如今之中原汉统。”    “所以啊,大明要是倒了,就没有人能够抵抗北地的鞑子了。”    朱恭枵的眼光当真是长远。    仅仅是几句话,就说出来大明的存在的重要性。    就连洪承畴,都不得不佩服。    周王所言,当真是肺腑之言,也是警醒之言。    大明王朝要是倒下。    中原必然是一片混乱,就算是扶持新的帝王登基。    那也是经过了一番南征北战,才可能扶持起来。    而这个时候,鞑子怕是直接就渔翁得利了吧。    洪承畴离开之前。    朱恭枵又拿出五百万的钱财,还有八十万石的粮食。    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整个王府上下,也有人要养活。    “王爷大义,请收洪承畴一拜!”洪承畴被朱恭枵这种大公无私给感动到了。    “无碍,此时不过是困难了点,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朱恭枵轻声细语道。    就这样,洪承畴四处拜访,筹集到了不少的粮食和钱财。    一边以工代赈,让流民自己修建房屋,从而获得住所和天帝,还能够获得吃的和钱财。    也就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得以活下去。    河南之地的旱灾,才算是缓解了不少,饿死的人,每天都在减少。    直到从码头处卸下来的粮食,运送到了各地。    这饿死的人,也就更加的少了。    大明这才得以安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