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_第345章:愿为大明,征讨不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愿为大明,征讨不臣 (第2/3页)

而在这个时候,眼睛最亮的,便就是朱棣了。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刚才他就在心里想着,若是不伐倭就好了。辽东奴儿干,地广人稀,各民族民风彪悍,多为渔猎。且有草原诸部族虎视眈眈。若是大军前往,必定要有熟悉的将军带领方可。他燕王朱棣,藩地北平,常年与草原各族打交道,辽东奴儿干更是熟悉无比。多年征战,少有败绩。加上如今凉国公蓝玉,明升实贬治安司大都督,论当今朝堂,还有谁比他更有资历和经验。即便不大可能是他单独统帅,但只要他能过去,掌控这等地方,不比什么蛮夷倭国要强上太多?况且这等地方,国之重地,必然长期有战争。这就给了他立功的机会。想到这里,朱棣的眼神中,隐隐透露出一丝激动。“别多想了,你当太孙殿下吃素呢,会放任四弟你过去?”“呵,即便是调凉国公前去,也不见得会让你过去,你这心思,还能有谁不知晓?”就在朱棣心中暗喜之时,旁边一道熟悉的声音,小声传来。原来是晋王朱棡,早就发现了朱棣的端倪,仔细观察。所谓最了解自己的,恰恰便是对头。朱棡聪慧,朱棣这点心思,一下子就被他所猜透了。便就稍稍挪动两步,直接就在朱棣耳边说道。朱棣听完,面有惊怒,可朱棡说完后,直接就退开,根本不给他答话的机会。额头上青筋跳动,却无可奈克。这里是奉天殿,可不能在这里争吵。重重的吸了两口气,朱棣这才沉定下来。而此时朝堂上,也是议论纷纷,尽皆赞同茹瑺所言。可朱英,却是眉头皱起。思索一番后说道:“爷爷,茹尚书所言,自有道理,可征伐倭国之事,非单单牵扯大明。”“如今高丽新任国师道衍,为配合我大明开春后征伐倭国,调高丽之军二十万至于釜山沿海,前些日子,更有八万先锋出海,占据对马岛。”“只待是明年开春,与我大明共同进发,征伐倭国。”“高丽与之辽东,不过是一江之隔,若是我等贸然放弃伐倭之事,则高丽孤军深入,怕后续难以为继。”“如此一来,与高丽交恶是小,坏大明威望事大。这等道德败坏之举,往后于万国之间,我大明当何以统帅。”真要是按照茹瑺这般行,道衍那边,真就是坑惨了。左右为难不说,单单就这国师的招牌,肯定是砸了。军心涣散是必然的,要知道现在的高丽军,都是憋着一口气,征伐倭国,以复世仇。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在这次征伐倭国中,本来就是以大明为主力,高丽为辅助,主战场还是在大明这边。现在一下子放弃行事,以高丽之军,肯定是没办法把倭国打下来的。哪怕现在的倭国,刚刚结束内乱,在战力上有所缺失,但比起高丽来,还是要强上太多。真要高丽有这实力,早就打到倭国去了。也不会说等到现在。朱英的话说完,最先得意的,自然是晋王朱棡。只见他眼神发亮的看向朱棣,仿若在说:瞧吧,我就知道没这般简单。朱棣牙根紧咬。倒不是因为朱英的话,而是在这朝会上,站在朱棡旁边。谁总是能经得起这般挑逗。他真想远离朱棡,换个位置,哪怕是站在大臣的后面也行。可这位置,并不是他想换就能换的。在这朝堂上,尤其作为藩王,于父皇面前,不管有多大的仇怨,都必须忍下来。兄恭弟谦,哪怕是做样子也得做。这朝堂上,看似讨论甚多,可从来就不缺少停留在藩王们身上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一个个没吃饱都撑着,整天就搞事。稍有什么违反礼仪举措,就到父皇那边去告状。一番训斥难免,最为担忧的,还是影响到父皇心中的印象。朱棡不在乎,可朱棣在乎。若是影响到父皇心中的印象,太多的事情,就不好cao办了。想到这里,朱棣微微闭上眼睛。我忍,我再忍,我....继续忍!朱棡嘴角翘起,只要看到朱棣吃瘪,他就贼高兴。龙椅上,朱元璋微微颔首。大孙这话,算是说到他心头上去了。朱元璋很在乎面子,尤其是大明的面子,若真是闹出了这等事情,让高丽给吃瘪了,要这朝贡诸国如何看待,岂不是有失大国风范?这一点,朱元璋最是接受不了的。再者说了,征伐倭国,本来就已经定下数月,也筹备了数月,突然就不打了,这岂不是让那些倭寇,更为嚣张,助长气焰。对于倭国,朱元璋打心里头,就恨得牙痒痒。太不给大明面子了,当初要是老老实实臣服,也没啥事。当年明朝使臣,七人去倭国传旨。五人被杀,两人被扣。怒不可遏的朱元璋,当即就再度遣使,递交宣战国书。当时把持南朝国政的是怀良亲王,也是嚣张至极,回朱元璋国书道:“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怀良亲王意思,就是你朱元璋不配当华夏之主,甚至有公开辱骂的意味。同时严明你若是征伐我国,我也跟你奉陪到底。这要朱元璋,如何忍受得了?自称帝以来,追亡逐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造华夏之江山。打得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逃亡漠北。其文治武功可以说是震惊寰宇,国书所到之处,周围蛮邦莫不人人跪服。就这倭国刺头,这般公然对抗。然最终,朱元璋硬生生将这口气,给咽了回去。可这也成了朱元璋心中,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