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不良人_第三百九十三章 老友今犹在(近20000字超级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三章 老友今犹在(近20000字超级大章) (第2/9页)

这个时期能够同意他率部赶赴西域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皇帝陛下为了京畿地区的安全决定将大部分军队留守在京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时此刻,刘霖迫切的希望能够率领安西军大部跟安西军留守军队汇合。

    那些留守在安西都护府的将士弟兄牺牲了很多,甘愿放弃回到长安跟家人团聚的机会,就是为了守护安西的火种。因为有他们在的地方,那里就是大周的领土。

    刘霖此时此刻明白,他早一刻抵达安西,那些弟兄和将士们就早一刻获得安全。

    相反,若是他去的晚了,弟兄们则很可能遭到危险。

    毕竟西域三十六国一直不爽安西军,曾经不止一次的组织联军跟安西军斗法。

    虽然安西军赢多输少,但是也曾经有过几次惨败。

    对这几次惨败刘霖可谓是印象深刻。

    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刘霖必须要强迫自己变的强大起来。

    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对于一名统兵的大将来说更是如此。

    保持绝对的专注,保持绝对的冷静,保持绝对的魄力这是刘霖必须要具备的。

    从决定率领安西军的弟兄重返西域的那一刻,刘霖就发誓一定要亲手把他们曾经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他不是要证明什么,他只是想要让西域的那些小国明白,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永远不要想着背叛大周,只需要老老实实的服从就好。

    西域三十六国中有不少还是心向大周的,只是有的小国脑后生有反骨,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这些心向大周的小国。

    在他们的鼓动下,这些心向大周的小国态度也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刘霖决定好好教训他们一番,让他们明白得罪大周的下场。

    大周不是区区一些小国能够得罪的起的。

    既然做了就要为他们当初所作的事情付出代价。

    此时此刻,刘霖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了。

    当然,他也明白以安西军现在的兵力只能集中兵力勐攻一处。

    如果想的是处处开花,很可能最终的结果是一处都没有开花。

    至于沙洲军嘛...

    刘霖心里是很想着要把沙洲军也带到安西去的。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

    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朝廷方面绝对会有意见。

    皇帝陛下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如果刘霖这么做了,皇帝陛下第一时间一定会得到情报。

    到了那时,一道问责的圣旨降下来,刘霖势必担待不起。

    皇帝陛下是无比看重忠诚的。

    如果刘霖毫无征兆的领走了沙洲的驻守军队,或许在皇帝陛下看来这和叛国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刘霖虽然心中很想,但是决不能带走沙洲一兵一卒。

    他只能使用皇帝陛下同意他带走的这六万将士,以及留守在安西都护府的两万弟兄。

    八万人,紧吧着点用倒也是够了。

    很多时候刘霖都在想如果给到他足够多的机会,他是应该可以开疆拓土,把西域以西的区域也收纳入大周的统治范围内的吧。

    可是现在想想他的这一想法确实是有些莽撞了。

    且不说他能否真的率部把这些地方拿下来。即便是真的能够做到这点,以他们目前的实力要想守住这广大的区域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紧要的问题便是补给。

    从长安到河西几千里,从河西到安西又是几千里。

    从安西再往河中去又是几千里。

    这已经上万里的路程了。

    如此漫长的路程,补给将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如果补给问题解决不好的话,是很难正面应对扩张的。

    士兵们吃不饱饭,就不会有斗志去作战。

    毕竟大伙儿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将士们真的吃不饱,便是刘霖自己都不会好意思号令将士们去出征。

    有的时候人还是要多一分思考的。

    刘霖就是一个武夫,有的时候会脑子发热,思考问题的时候会缺乏全面性。

    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问题,所以他会尽可能的去调整,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

    但要想真正做到万无一失,还是要身旁有人多提醒一些。

    所以这一次他身边带来了一个谋士。

    这个人就是贾兴文。

    贾兴文原本是在不良人任职,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决定退出不良人。

    虽然他退出了不良人,但是仍然活跃在长安附近。

    后来,在不良帅冯昊的推荐下,贾兴文加入到了刘霖麾下,成为了刘霖的一个谋士。

    对于冯昊,刘霖自然是无比信任的。

    二人曾经在西域一起并肩作战过,可谓是有过命的交情。

    冯昊推荐的人,自然不会差到那里去。

    虽然跟贾兴文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刘霖已经渐渐发现了此人身上的优点。

    贾兴文最大的优点就是拥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他没有什么坏心眼,不论什么事情都能够从大局出发去考虑。

    仅仅这一点,就是十分难得的。

    贾兴文跟冯昊二人之间似乎私交也很不错,贾兴文时常会跟刘霖撩起在长安一些有意思的过往。

    渐渐的刘霖发现贾兴文这个人能处。

    他不仅仅把贾兴文当做是一个幕僚一个下属,更多的是把他当做是一个朋友。

    在这个世上能够真正当做朋友的人是不多的。

    如果有,那就一定要珍惜。

    贾兴文提到最多的一个人是赵洵。

    之前刘霖也曾经听冯昊偶尔提起过。

    若是之前刘霖不会对赵洵感兴趣,但是现在,赵洵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刘霖对其的兴趣是极大的。

    “大都护,您召见我?”

    在沙洲城官舍之中落脚歇下之后,刘霖就召见了贾兴文。

    “嗯,兴文啊,坐吧。”

    示意贾兴文在他身旁坐定之后,刘霖端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道:“说说赵洵吧,你认为此子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原本从军之后贾兴文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角色,基本上很少会主动说话。

    但是当刘霖提到了赵洵之后他就勐然间打开了话匣子。

    “赵洵啊,赵洵真的是一个无比特别的人。如果一定要找到一点他的特别之处的话,我觉得是他的担当。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在面临困难的时候赵洵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在面临敌人的时候,赵洵总会冲在第一个。我这么说绝不是在谬赞他,而是跟他并肩作战这么多年来的感悟。一个人总是要有担当才能长久成长的。一个总归是要有所求才能够有所为的。赵洵绝对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

    贾兴文以往都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