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1章 增加生产力 (第1/2页)
穿越到明朝当举人第521章增加生产力杨廷麟对这个问题恐怕是已经思来已久,他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千人小营依然不变动,但是可以在营之上增加一级编制,以方便调度,当然具体怎么编制还需要由太子来定夺。 林敬点了点头,他同样也是这么想的,实际上抗虏军之前虽然一直沿用蓟辽军的编制制度,但是这一套制度是戚继光昔日在辽镇所创,核心以小队为单位,显得十分小巧灵活,且火器装备率也只是在三成左右。 可是如今抗虏军火器装备率已经到了六成,甚至还在继续缓慢提高当中,因此再继续沿袭这种编制,也就显得不是太科学。 实际上,在林敬看来,按照抗虏军目前的火力编制,只要略略修改一番,就可以实行清末时期的新军编制。 按照清末新军的编制,每镇额定兵员为一万两千五百一十二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则分为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 在林敬的设定当中,每棚则依然按照目前的小队编制即可,全队辖制十人,由正副小队队长率领;而每三队为一排,辖定三十二人,设排长和副排长各一人;每四排为一连,辖定一百五十人,设立正副连长各一人,负责后勤的连司务长一人和炊事一队,以及军乐一队。 而在连一级别则分为步兵连、炮兵连、骑兵连、辎重连和工兵连五种,其中步兵连和骑兵连人数都是一百五十人,炮兵连人数为一百二十人,辖制八门佛郎机炮。至于辎重连和工兵连则都是一百人。 在连之上的编制则为营,不过这种新的营要比目前抗虏军的营略小,其中每个战兵营编制四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和一个辎重连,再加上一个营属骑兵排,全营合计一共为八百六十人。 当然,像纯粹的骑兵营则只辖制五个骑兵连,再加上正副营长和营编制,一共是七百六十人。而炮兵营则只辖制四个炮兵连和一个辎重连,加上正副营长和营编制,一共六百人,辖制佛郎机炮三十二门。辎重营则是辖制一个 工兵连和三个辎重连,加上正副营长和营编制,一共四百二十人。 在营之上的编制则为标,其中每个步兵标为三个步兵营组成,加上标下属炮兵连、骑兵连和辎重连,以及正副标统和标编制,全标合计一共为三千人。 而标之上则为协,每个协下属两个标,再加上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营和一个辎重营,以及正副协同和协编制,全协加起来则为七千八百人。 协之上则为镇,其中每个镇下属两个协,以及正副统制和相关一应人员,全镇加起来则为一万五千八百人。 如今林敬准备就这一套编制编制出抗虏军第一镇和抗虏军第二镇出来,并且准备将太子亲军营改变成为太子亲军标,并且单独编制一个骑兵标和一个炮兵标,全军加起来总人数将会迈过四万大关。 听到了太子殿下的宏伟计划之后,杨廷麟和吴伟业二人顿时感觉到目瞪口呆。 按照这种新型编制来算,真正人员的增加还不算什么,其中大量的骑兵和炮兵的加入,几乎使得目前抗虏军变得更加强大。当然,也更加费钱。 光是那个还在纸面上的炮兵标,就让人感觉到头皮发麻,看看,光是一个炮兵标就需要辖制一个重炮营和三个佛郎机炮营,再加上一个辎重营,全标上下光是红夷大炮都需要配备十六门,佛郎机炮则需要足足九十六门,也就是说光是这个炮兵标就拥有足足一百一十二门火炮。 倘若再将每个步兵协下属的火炮算下来,也已经达到了九十六门火炮的地步。 也就是说整个镇下属的火炮将会足足超过三百门,相比起战前的抗虏军火炮数量几乎提升了足足三倍,所需要耗费的银两自然绝不止是三倍。 吴伟业在心中默 第521章增加生产力 算了一番,整个人顿时长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光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镇的六百门佛郎机炮,就足够让他掉光头发了。 在林敬新制定的练兵计划当中,太子都督府依然负责统筹两镇兵马,原先的参谋处、军法处、军械处、总务处等等暂且不变,继续统筹全军的建设工作。 除此之外,林敬还在太子都督府下属建立了一所大明抗虏军军事学院,此学院暂时下设中级军官培训系和高级军官培训系,系下则分为步、炮、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