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文人骨,死不朽(二更) (第2/2页)
漫长,延伸东北之地,直入大海。臣下还差人询问过行商,山东大部暴雨并不大,其水道或可承载这黄河分洪。” 张显宗看着河道图,仔细思索之后,微微摇头,道:“宋礼啊,你为什么会在户部,依我看,你应该入主工部,专司水利最为合适。” 不等宋礼说话,张显宗便对戴万道:“给你四个时辰,调动所有衙役与徐州卫之人,将镇口闸至境山一带百姓撤至安全地带,清查分洪一线,务必迁移所有百姓,若因你遗漏而死伤一人,后果你来担着!” 戴万郁闷地想要吐血,到最后,锅还是自己背,但没办法,人家是领旨意,比不了。 看着匆匆离去的戴万,张显宗坐了下来,取过笔墨,匆匆写了一封信,然后封好,对薛夏道:“还请你将此信转交皇上。” 薛夏接过信,凝眸看着张显宗,沉声道:“强行支撑,只能毁了你的身体。而且以你现在的状态,伤口再染水,怕是神仙也救不过来。” 张显宗哈哈一笑,道:“治国平天下,以死谢君恩,是我等文人风骨,你一武夫,懂什么?” “大人!” 宋礼想要拦住张显宗,却被张显宗一把推开。 房门打开了,风雨吹了进来。 “走,让我送送百姓!” 张显宗踏步走入风雨之中,无畏挺拔的身躯,就如此傲然在天地之间。 宋礼等人眼含泪水,随着张显宗,走下了云龙山,风势小了一些,众人乘船上了北面河堤。 薛夏看着张显宗的身影,心头压抑的厉害。 张显宗站在大堤之上,任凭风雨吹打,遥望着不可能看到的远方。 时间一点点过去,百余嘱托好后事的民工,腰间缠着手指细的绳子,手中拿着铁锹,不断地挖掘着大堤。 两侧则站着五百余人,每五人拉起一根绳子,随时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四个时辰,如刀割的漫长,没有人喊饿,也没有人喊累,所有人都在等待着。 宋礼看着黄河水位,焦急地喊道:“大人,不能再等了,再等便要漫堤了!” 张显宗看了一眼宋礼,沉声道:“再等等!” 宋礼看向杨永,杨永摇了摇头,道:“等不了了,一旦漫堤,决堤的可能性更大。” “大人……” 宋礼再次请求。 张显宗没有理睬,目光盯着远处。 风雨交加,朦胧了人的目光。 风一吹,黄河水便泛上了堤坝。 “大人,不能再等了啊!” 宋礼焦急万分。 说好的四个时辰,如今都五个时辰了! 张显宗凝眸不语,面色阴沉至了极点。 “报,知府大人已将附近百姓转移至境山之后,” 吏员高声喊道。 “开堤!” 张显宗厉声喊道,声音传荡在黄河大堤之上,无数浪花激起,拍碎在岸上。 民工将最后一段河堤掘开,洪水瞬间便找到了发泄口,冲击了口子,二十余位民工来不及退至两侧,便被洪水卷走! “拉!” 一声声歇斯底里地怒吼,绳子嗡地拉直,一群人向前倾去,双手刹那见血,绳子如何都拉扯不动。 扑通扑通! 一群人向后摔倒,绳子被甩飞过来,抽打着风雨,最终无力地跌落,绳子的一端,已无人影。 黄河水在咆哮,众人在垂泣。 张显宗看着涛涛而去的河水,眼泪夺眶而出,咬着苍白的唇,轻轻说道:“我张显宗,负了你们。” 断堤处在水流的冲刷之下,渐渐扩大到四丈之宽,随后便稳定了下来。 泄洪,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不过宋礼等人也清楚,其他河水泄洪好说,但黄河水不一样,其携带着大量泥沙,将会拉所过之处的河床,后续清淤也将是一个巨大问题。 “大人,水位在下降!只要坚持两日,洪峰必会过去。” 宋礼观察了一个时辰,见河道水位有所下降,不由欣喜地喊道。 然后,并没有人回应。 宋礼不安地走向张显宗,低声喊道:“大人……” 薛夏摇了摇头,道:“不用喊了。” 宋礼不解地看着薛夏。 薛夏走到张显宗身前,凝眸看着这一位为国为民的大臣,在宋礼等人震惊的目光中,撩衣下跪,叩头道:“安全局指挥同知薛夏,恭送黄大人!” 宋礼骇然,看着站立着一动不动的张显宗,他的目光,正看着涛涛河水,一动不动,脸上挂着满满的雨水。 他,走了。 宋礼跪在地上,眼泪纵横,朦胧的目光中,只剩下了一个傲然不屈、顶天立地的身影。 “恭送黄大人!” 潘行、高巍等人跪拜喊道。 薛夏自认为是个铁打汉子,可如今,却哭得像个孩子。 一路水道视察,张显宗亲力亲为,施策有方。 一介文官,不辞辛劳,骑马昼夜前行,纵双腿磨烂,腐rou丛生,也忍着剧痛,查看水道,思索治水之法。 他的睿智与果决,勇气与意志,胸怀与目光,拯救了无数百姓,如此功绩,却拯救不了他自己。 这一刻,阴云没有裂开,太阳没有出来,雨依旧在下,水依旧在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