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新医学之论(二更) (第1/2页)
风吹着清水塘中的水,水波轻轻荡至岸边,细碎的哗哗,成了沉寂之中唯一的声音。 李老三揉了揉眼睛,无法相信这一幕,于是伸手掐了一把,李九深吸了一口气,连忙打开李老三的手,狠狠地瞪着眼,那意思是说: 要掐掐你自己的大腿! 李九也懵了,郁震、匡愚这两位神医,两人是见过的,不说手到病除吧,却可以将病人症状说得清清楚楚,开药方更是信手捏来。 这两人都认为孩子没救了,就差说一句“准备后事”,结果一个年轻人,伸伸手,动动嘴,就把人救活了? 这哪里是神医,这是神仙啊。 唯有仙人,才能让人死而复生。 仙人降世! “谢谢神仙,谢谢菩萨,谢谢……” 妇人拉着女孩,给朱允炆跪谢。 朱允炆揉了揉有些酸涩的手腕,左边看了看,右边看了看,疑惑地问道:“哪里有神仙?哪里有菩萨?为什么功劳是他们的,就是不谢我?” 妇人脸色一呆。 “谢谢大哥哥。” 女孩欢欢喊道。 “哈哈,这才对嘛。” 朱允炆灿然一笑,走到欢欢面前,俯身道:“记住了,日后可不敢到水边玩耍。” “知道了。” 欢欢有些后怕地说道。 骆颜儿拿着手帕,轻轻点了点朱允炆眉头的汗水,目光中满是疑问,却也知道,这里不是问问题的地方。 郁震、匡愚两人大笑起来,孩子无碍,心情舒畅,两人齐刷刷地向朱允炆行礼,道:“小兄弟高才,有救人神技,不知可否讨教一二?” 朱允炆轻松地点了点头,道:“走吧,换个清净地方。” 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道来,顾三审在一旁护卫,朱允炆、骆颜儿缓缓向前,郁震、匡愚捡起了木箱,跟了上去。 李老三深深看着朱允炆的背影,目光中满是震惊,走向女孩,仔细看了看,娃很好,没啥问题。 “老班头,你说他是不是神仙?” 李九咂巴着嘴问道。 李老三摇了摇头,道:“你没听他说吗?哪里有神仙,哪里有菩萨,真神仙,真菩萨会这样说话吗?” 李九郁闷地说道:“我也没见过真神仙、真菩萨啊。那些白帽子嚷嚷自己是菩萨,结果还不是被杀了……” 李老三的目光瞥见顾三审腰间的绣春刀,深吸了一口气,道:“这位,很可能是宫里当差的。” “宫里的人?不会吧?” 李九惊讶起来。 李老三眯着眼,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道:“在十几年前,我见过锦衣卫的人,他们便是这样的刀!” “这,这怎么可能?” 李九有些不安。 锦衣卫的大名谁不知道,虽然它消失多年,但留给百姓的阴影是难以磨灭的。 李老三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看向四周,果然,在人群中走出了二十余人,每个人的脚步都矫健有力,腰间佩着的,是清一色绣春刀。 悄无声息,绣春在侧! 这样的待遇,除了帝王本人之外,谁有谁配得上? 李老三当过衙役,知道朝廷门道与规矩。 “这位官差,刚刚佩刀的汉子很是威武啊,似乎有点本事,不知道能不能打死老虎,我们怀远以前就有老虎……” 李老三走近一个衙役,平和地问道。 衙役听闻之后,顿时撇嘴道:“老虎算什么?他可是安全局……呸,老头,你套我话呢?” 李老三有些腿软,能配得上安全局如此保护的,整个大明,恐怕也只有一个人了。 通济门外,无名小茶楼。 匡愚、郁震坐了下来,看着门外不远处的年轻人,目光中有些急切。 顾三审低声禀告道:“皇上,匡愚乃是常熟名医,其父亲匡忠年老之后,他便接替父亲,成为了常熟惠民药局医士,医德医术皆是上品。只是那郁震颇有些危险,臣请在侧保护。” “有何危险?他只是医生而已。” 朱允炆不解地问道。 顾三审摇了摇头,道:“皇上莫要看那郁震稍有富态,其体魄强劲,行动生风,臣看得出来,他臂力不凡,有武艺傍身。” 朱允炆有些意外,没想到一些中医会武术,并非是杜撰之言。 “无妨,他们二人既然是戴院使推荐,杨祭酒亲邀之人,如何都不会鲁莽,在外候着吧。” 朱允炆不容顾三审多说,带骆颜儿进入茶楼。 “两位还请担待,有事耽误了。” 朱允炆和气地坐了下来。 骆颜儿将倒置的茶杯分开,然后拿起茶壶倒茶。 匡愚接茶谢过之后,开口道:“且容我介绍一二,这位名为郁震,郁鼎文,昆山人氏,在下匡愚,匡希颜,常熟人氏。尚未请教小兄弟?” 朱允炆平和地看着两人,道:“我本是这京师之人,至于名姓,不提也罢。” 匡愚看了一眼郁震,郁震只含笑点头,问道:“我二人从医,便直言了,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小兄弟海涵。” “请说。” 朱允炆端起茶杯,却没有喝。 郁震将茶水一饮而尽,擦了擦嘴角的茶水,严肃地说道:“我二人从医也有一些年头,翻看过的医书典籍无数,但也从未见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