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0章 出使徐州 献女求援 (第1/2页)
很快,夏军的文武重臣依次赶到。 如今夏军的高层臣子都肩负重任,要么是掌管一部政务、要么总管军务后勤的调度,没有一个闲人。 没有必要的话,除了小会之外,王景很少召见他们,而一旦召见便是有大事商议。 沈翼、步骘、张居正等人分别进来。 王景摆摆手,几个太监就按照惯例给他们看座。 王景问道。 沈翼眉头微动,率先开口说道。 汪广洋、张居正相互对视一眼,也赞同沈翼的看法。 不过他们也明白曹魏全据青徐之后,对方就能成为不逊于大夏的顶尖王朝。 对方占据中原以东,以后要是有意向南扩张,大夏首当其冲。 要是放任不管,就等于养虎为患。 所以张居正他们感觉,若是不趁这个机会插手也有点说不过去。 实际上。他们想的便是王景的纠结之处。 谢晦站出来提出了另外的意见, 殿内众人,听到这话不由得面面相觑,谢晦这是明摆着要趁火打劫,既要拖延曹cao的扩张速度,也要从高欢身上刮下来一层皮。 如果真的按照谢晦的办法,那对于大夏来说只有好处。 不过王景仔细的琢磨了一下,总感觉这个办法有点不对。步骘眼神微动也在思索,没有另外说出自己的意见。 他也说不出来什么好办法。毕竟眼下的形势就这样,要么坐视不理,要么出手支援...... 王景想了片刻,目光在殿内众人身上一扫、突然问道。 站在暗处的太监听到这话,立刻轻声回道: 王景嗯了一声,明显想要等两人返回,听一下他们的意见。 如今他麾下文臣武将不少,但众多大将都在外领兵,能在身边提供计划,出谋划策的人极少,汪广洋、沈翼、李善长,都是擅长内政,对于战略方向并不精通。 王景也不指望他们。 现在能给他提供意见参考的人,只有高颎、谢晦,以及刚投奔的刘伯温。 刘伯温被派到了江东行营,暂且不提。 谢晦的策略偏重于战术,出动大军和敌军对阵的时候,能想出很多办法,但他的思维和眼力,终究和高颎这样的人有差距。 高颎能文能武,能治理内政,也能筹备粮亲自领兵,还能在君主身边充当谋士...... 他能得到王景的信重,并且一路进入大夏统治的核心,成为最有权利的几个人之一,依靠的便是他的能力。 很快,高和苏威得消息,迅速的进入殿内。 「陛下恕罪,让陛下和诸位久等了 !」 高和苏威先告罪几声,然后才落座。 他们迅速听了刚才王景和众人的讨论经过、等两人听完,王景的目光就落在了高颎身上。 王景问道。 高颎心中念头电转,目光在一侧悬挂的地图上扫过,说道: 伴随着高颎的话。 王景的目光也落在地图上的徐州之地。其他臣子,目光也放在徐州上面。 其中沈翼、汪广洋、步骘等人都忍不住的点头。 而刚才献策的谢晦,眼中闪过一丝情绪,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眼光的确有些局限,和高颎相比有些差距。 谢晦暗中感叹。 相对于大夏和曹魏来说,徐州的面积并不大,但此地却十分的重要,无论是北上亦或是南下,此地都是必经之处。 这里还是运河的重要节点、重要性不用过多的赘述。 以前因为大夏的战略目标放在南方,所以留着徐州充当分割地带,避免太早陷入中原的乱战。 凭着陈宫和高顺的实力,对外扩张不足,但镇守一地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今时不同往目。 曹魏连续击败高齐,已经有了全据齐地的迹象,大夏也不能再把徐州这样的重镇放在别人的眼皮子下面晃悠了。 一旦被曹cao占据,王景哭都来不及。 沈翼说道。 他原本是不赞同插手北面的事情的, 毕竟他们和王景已经商量好,做好了大夏接下来的战略准备,绝对不能随意的更改。 但要是不派兵马,只派使者前往徐州,他就可以接受。就算陈宫不答应归附,对大夏来说也没有任何损失。 最坏的结果,不就是坐视曹魏迅速扩张么。 王景微微点头,然后再次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