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安庆易主 项燕动静 (第2/2页)
时候拉胯。 这一点,王景一直都在极力的避免, 从一开始就刻苦的修炼,直到现在,他还是大夏王朝的最强者! 在贺若弼、羊侃返回之后,吕蒙立刻迎了上去。 三人虽然背后的派系不同,但联手这么多天,多少有些情谊。 吕蒙知道自己加入夏军不久,更是没有一点架子,也会说一些捧人的话,慢慢得到了贺若弼的认可,在军中迅速的站稳脚跟。 贺若弼笑道。 羊侃和吕蒙也都点头赞同,的确,本来庐江行营的兵马就足以攻灭湘军,陛下为了以防万一,又派遣了水师主力。 如此大军,就算只有一个九阶大将坐镇,也能攻占安庆,获取大胜。 他们几个九阶联手,要是败了,那他们就会在夏军丢尽了脸面,以后想成为军中的重将,几乎没有可能。 贺若弼收敛笑容,开始下达军令。 他说道。 吕蒙当即拱手,说道: 九江安庆之地,除了湘军和太平军之外,九江还有陈友谅在盘踞,陈友谅的势力主要在江水南面的九江、南康。没有涉足江北。 陈友谅是历史上朱元璋一统天下的最大敌人,曾先后调动五六十万大军,和朱元璋在龙湾、鄱阳湖展开大战。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陈友谅的人品、心胸、心机、谋略都被对方碾压,最后惨败。 陈汉的势力降临神州世界,也因为陈友谅的名声,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因为陈友谅的名声比朱元璋更差。 朱元璋虽然有杀功臣的恶名,导致投入他麾下的其他朝代的文臣大将很少,但也不乏有人感觉洪武大帝一心为民,为了百姓而杀戮犯罪的勋贵,把他当成草根崛起的代表而投奔。 但陈友谅……先后两次杀害旧主,为了自家的权势地位,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对麾下大将展开清洗! 这种私心比较重的人只能当个割据一方的诸侯,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所以,陈友谅和他的班底,勉强控制了九江南康,再对外扩张就乏力了……若非麾下有一个号称元末第一猛将的张定边,他连现在的疆土都控制不了。 陈友谅对外扩张不足,但防守严密。 再加上张定边就在九江坐镇,贺若弼不愿意在安庆还没有稳定的前提下,去招惹九江陈友谅的兵马…… 也就是在长江以南,历史上的诸侯、王者比较少,才有陈友谅的立身之地。 若是在中原、关中、河北,陈友谅这样的诸侯,早就被平灭了。 …… 安庆乃是长江重镇,但凡是疆土涉及长江的势力,尤其是中上游的江陵、武昌等地,更是对安庆十分关注。在城内有不少探子。 夏军夺取安庆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游。 在两汉时期,九江被称为柴桑,是东吴的屯兵要地,也是楚、吴的分界,而武昌便是江夏,也是荆楚的重镇。 东汉末年,刘表和孙吴在江夏、柴桑可没少交战。 此时占据江夏,也就是武昌之地的势力,便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其中掌握大权的便是项燕。 因为项羽的关系,再加上神州世界乱世争雄,也没有必要再供奉楚国王室,所以项燕只是打着楚国的旗号,本质上另起炉灶。 他招纳了不少楚国的旧将,全据江夏,势力不弱。正在窥伺汉水上游的襄阳。 当安庆易主的消息传来。 项燕也不得不召集麾下谋士和将校,商议安庆夏军对自家的影响。 殿内。 项燕体魄雄伟,一双虎目威风凛凛,留着长须,气势雄浑,在左右两侧,除了麾下大将外,还多了一个看起来比较苍老的老者。 这老者便是当初西楚军覆灭后,带着项氏家眷突围逃走的范增。 他虽然不擅搏杀,但凭着九阶的本质,护着数百项氏家眷一路奔走,还是能保全性命的,在历经种种阻挡后,终于来到了武昌,投在项燕麾下。 此时他凭着自己的智谋,已经成了项燕麾下的重要谋士。 当听到夏军的名号后,范增的双眸不由得微微眯起,隐藏着双眸深处的森然杀机。 在大夏还是淮军的时候,西楚军在王景手下吃的亏太大了。 光是项氏的宗族将校,如项庄、项冠、项襄……几乎凋零殆尽,还有龙且、钟离昧这样的大将,也都中途夭折。 太惨了! 如果西楚军没有死的那么惨,他能把项氏的宗族将校带到武昌,项楚就有足够的力量对外扩张,夺取襄阳,包围江陵…… 项燕沉吟片刻,脑海中还是出现夏军的信息,目光不由得落在范增身上。 他知道当初范增和项氏的兵马,曾经在灵璧和夏军对阵,范增应该对这个老对手比较熟悉。 项燕问道。 范增强行平复自己的心情,心念迅速转动,说道: 项燕闻言,深以为然。 襄阳的刘表,江陵的恒温,都是他的对手。 江陵恒温正在向南扩展,没有攻打襄阳的意思,并且江陵守备严密,项燕想要攻打,难度不小。 现在唯有襄阳有趁火打劫的机会。 项楚的名声和实力,若是在历史的秦末时期,还算顶尖,但神州世界,群雄并起,光是一个恒温就让项燕感到十分难缠。 北面的中原众多诸侯混战,每一个诸侯都能和项燕打的有来有回。 不是他无能,而是项燕麾下的文武,实力不够其他时代的文武名臣,都不来投奔,恶性循环之下,导致现在的结果。 -..-到进行查看 /78/78065/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