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败家的造船木料 (第1/2页)
刘全带着李成等人,招呼了村里几个年轻后生。 乘船就向小环岛方向而去。 小环岛同样是渔山十七岛之一。 总面积估计不到一平方公里。 是个U字型的岛屿。 也就是有一面是海湾,看起来就像个环一样。 这样的岛抗风浪比较好,一般适合做港口。 不过小环岛由于面积比较小。 所以上面无人居住。 距离白沙岛很近,直线距离不到二里。 从白沙岛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小环岛。 将造船基地设在这里,刘家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这小环岛虽然不大,但三面环山、一面有湾,水深也有十多米,非常适合用来停船,我们就将这里当做了造船的地方。算下来,差不多有三十多年了,渔山五岛大部分的船都是从这里造出来的!” 刘翁站在船头,跟李成介绍道。 “刘翁,既然有实力造帆船,为何不造出几艘,起码比渔船要有用的多吧?” 李成看着不远处的小环岛问道。 “大人此言差矣!大家捕鱼多数都在近海,还真不需要帆船。一艘帆船需要数人或数十人合力。并且船高停靠也是问题,捕鱼更是不方便,是以无人需要这种帆船!” 刘翁笑呵呵的说道。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太想当然了!” “无妨,大人是学问的,这些贱业不了解也罢!” “刘翁这话我倒不认同,天下学问源于生活,人的需求更是基于生存,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这官就不是个好官。天下百业,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从不同的方向服务于人类发展罢了!” 这句话是李成有感而发,他毕竟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怎么可能会轻视某些行业,更不可能认为造船是贱业。 数遍地球发展史,当人类走向海洋的时候,文明才开始加速。 这是经过验证的发展道路,又怎么会是贱业呢? 毕竟出海就需要船,谁都不可能游遍大洲大洋! 不过话一出口,刘翁包括王五、王七的人都愣了。 他们根本还理解不了李成的这种思维。 在古代,尤其是华夏文化中的古代。 士农工商,工匠排在第三位。 但是过的比商人要差的太多。 几乎就属于贱民的行业。 那能要求什么平等。 更不会被人看重。 是以完全理解不了李成这个县令的思维。 不过大人能够看重,还是让他们非常高兴的。 毕竟在大人这里,自己这些人不是没用的人,单是这一点就让足以他们很高兴了! 登上小环岛,李成也被震了一下。 三山环绕这一块小平原,岸边是一道简易的栈桥。 上岸之后,是十多间草棚,里面摆着四五艘未完工的渔船。 李成呆住不是因为太壮观,而是因为太简陋了。 与他想象中的造船厂天差地别。 这简直连手工作坊都算不上。 “大人,这里就是日常造船的地方!” 刘翁引领着李成参观,还给他讲解着每个草棚的用途。 有四五个是造船的,旁边很多的斧头凿子。 船体是在这里拼合,用的还是卯榫结构。 怪不得他见到的渔船都没什么船钉。 原来大部分都是卯榫拼成的。 根本用不到船钉这些东西。 这些草棚中倒是有一座,是专门的铁匠草棚。 李成拿起一根手臂长短的铆钉。 重量还挺沉的,不过没有几根。 询问原因才知道,这是大家练手之作。 这种船钉是用在帆船上的。 也只是个别地方会用到。 现在造渔船根本用不到。 还有一个棚子是专门熬树胶的,里面很多的陶罐、陶盆,树胶就是从鸟岛那种树上弄回来的。 有个工棚是加工麻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