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_第三五二章 唐女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五二章 唐女帝 (第1/1页)

    话说这些事情,也是人家唐国的家事,跟李成他们完全没有关系,也没有可插足的机会。

    但是唐国遭遇这样的事情,国内必然也是要动荡一下的。

    还有就是周镕的处理,将会关系到未来几年中原诸国的局势。

    甚至影响到大夏对唐政策,以及后续的计划。

    李成等人不能不慎重考虑。

    “先拖一拖再说,咱们看看周镕要怎么解决!”

    李成琢磨了许久,还是打算先静观其变再说。

    和亲恐怕也是周镕的试探,看看大夏是不是会借机动手?

    不过李成还真没想现在就吞并大唐,他需要的是个稳定的大唐。

    而不是开战后砸的七零八碎,还要重新建设的大唐。

    大唐如今也算的上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这种大唐对他来说,比占领地盘有价值。

    而且江南富足,唐国又是重要的产品倾销地。

    他绝对不愿意现在就打破这种良好态势。

    有周镕在,也不是时候。

    她在唐国的声望太高。

    一呼百应都说简单了。

    如果现在与唐国开战,唐国必定是倾国而战。

    也不符合大夏的利益,更不符合当前的局势。

    农历五月初五,大唐太庙,李成跟随耶律楚材等前来观礼。

    唐国禁卫军整齐的列着队伍,挺着胸膛迎接个个观礼团的到来。

    除了大夏之外,还有新宋、荆国,原梁国襄州、蔡州、随州的割据势力。

    甚至武国都派了个礼部尚书过来观礼,武烈看来也是想在江南拉个盟友。

    辰时正,唐国的皇家仪仗队出现,整整九十九名金甲禁军。

    迎着朝阳散发着威严摄目的光辉,而后是三十六抬的黄金巨辇。

    辇上四周悬着珠帘。

    珠帘中端坐一人。

    没错,不是两人,是一人。

    李成的嘴巴轻轻张开,他好像猜到周镕要怎么做了。

    不禁对周镕升出油然的佩服,这女人看来是要将天给转过来啊。

    于紫萱在西南那旮旯角建国,没人去搭理她,毕竟就是个偏远的土王,叫什么女帝没人在意。

    但是唐国名列中原诸国之一,是中原有数的正统王朝。

    女人当政还能说得过去,但女人称帝这就有点.......

    李成不禁暗暗点头,这娘们真够胆儿大的。

    不过如今倒也正是时机。

    只要他大夏不出手,周边没有什么威胁。

    武国被彻底封死在北方,想要干涉就要夺回淮西失地。

    也就是说武国想干涉唐国内政,首先得先将大夏给打服。

    但是武烈现在根本就没这功夫,也没有这种实力。

    他在大河之南跟周国、晋国玩空手道和无间道呢。

    楚国没了、南汉没了,只剩下个凑数的荆国,还有新建国的宋。

    只要李成这边不反对,那周镕的地位就稳了。

    兵行险招。

    却也在合理之内。

    到底是一代巾帼。

    脑子还真是挺好使的。

    李成与耶律楚材等人交换了下眼神,淡定的站在一旁静观其变。

    周镕称帝确实不符合大夏的利益,但是也就那么回事。

    反正唐国也是周镕在控制,没什么根本差别。

    说话间,巨辇就停在了太庙之前,周镕一身金色龙袍,从巨辇之上款款走下。

    手上拿着美玉做成的笏板,脚上踩着九龙缠绕的金丝游龙靴。

    头顶戴着平天冠,长尺二寸,前圆后方,系白玉珠为十二旒。

    目光威严的扫视一圈,然后轻抬莲步,走上太庙的九十九级台阶。

    两边的九十九名金甲护卫,手持刀钺戟杖立于两旁。

    文行庸跟在后面走上去,在周镕站定后拉开一卷圣旨。

    “大唐国主禅位诏书:大唐秉炎黄列祖之志,承虞氏先祖之愿,建国大唐以代天抚理生民,至今已经三世,观今日之大唐国富民安,朕心甚慰!然朕之德薄才疏,不敢言可许万民生计。朕之皇后周氏常怀仁爱之心,德才兼备强于朕多矣,为天下黎民、为大唐社稷殚精竭虑.....朕为天下黎民计、为大唐万世计,决禅位与周氏,钦此!”

    李成在下面听的摇头苦笑,这周镕的准备还真够齐全的。

    竟然先搞出个禅位诏书出来,让她的地位名正言顺。

    而且禅位诏书,明显是以帝王口吻下发的。

    代表的是禅让的帝位,而不是国主之位。

    稍后的改元大典就更加的名正言顺了。

    花招一套一套的,着实让人感叹也有些好笑。

    不同于观礼团的窃窃私语,唐国文武百官没有一人出声。

    看来早在之前就已经确定好了,知道今日是周镕即位称帝。

    就算反对的,今天估计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文行庸再次拉开一卷祭文,带着周镕祭拜了太庙。

    不过祭拜的是唐国虞氏的祖先,而不是周镕本家的周氏。

    看来周镕暂时不会动虞氏的根基,起码名义上大唐还是虞氏的。

    只不过现在换了媳妇当家!

    等到繁琐的礼节完毕,为周镕举行加冕大礼。

    都是形式主义,不过是将平天冠摘下重新戴上。

    然后文行庸宣布大唐正式称帝,改元建康,是为建康元年。

    国号还是没有改,依然对外称大唐,毕竟是继承的大唐。

    之后就是百官齐声山呼万岁,向周镕行三跪九叩之礼。

    行礼完毕后,周镕这个皇帝就算是继位了。

    宣读即位后的封赏圣旨。

    宣读大赦天下的圣旨。

    整个流程走完,已经接近午时,整整搞了仨小时。

    李成饿的前胸贴后背。

    后面的流程,就是各国观礼团给新帝献贺礼,然后唐国回礼,最后到大唐的皇宫吃宴席。

    不过周镕称帝,有违中原诸国传统,也带了个不好的头儿。

    各国是不可能送贺礼的,不然回国都没法交代。

    武国当即就收拾行装回国了。

    随后是荆国、新宋,也是随意说上两句,说什么也不去宴会。

    大家都是来看虞氏称帝的,不是来看你们大唐唱戏的。

    虞氏称帝可以给点面子,但是周镕以女子之身称帝。

    这面子给不给的,已经没多大意义了,也没法给,给了就是与全天下也给。

    武国没有献礼等于是不承认。

    新宋和荆国也没算承认。

    大夏这边,耶律楚材等人也没出席,是李成这个名义上的小助理,带队进唐宫赴的宴。

    他是名义上的总理助理,这种事当然要顶上去了。

    耶律楚材等不出面,就代表大夏对于周镕的地位还有质疑。

    这方便后期找周镕要好处,他出面则没有这种忌讳。

    毕竟就是个小小的助理,过去皇宫吃顿饭而已。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