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户官开始_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的隐疾【求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的隐疾【求订】 (第5/6页)

死,他这一生也就到此为止了。

    纵然是一位阁老,也不会冒着得罪英国公府这么一个与国同休的勋贵第一家去帮一个小小的官员说话。

    那官员显然也不是傻子,本想攻讦英国公张懋一把,给自己混点资历,结果没想到英国公竟然已经死了,整个人听到朱辅的话的时候,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昏死过去。

    再看百官看傻子一般看着他,那官员心中绝望了。

    平日里也就罢了,可是英国公已死,便是朱厚照也对那官员生出几分不喜。

    轻叹了一声,朱厚照看了群臣一眼,沉声道:“英国公的事,本来朕是想放到大朝会结束的时候说的,不过既然成国公已经说了,那么朕便告诉大家,英国公昨夜为了平叛,身先士卒,拼杀在前,不幸被叛军箭矢射中,重伤不治而亡。”

    此时张仑已经是泣不成声。

    朱厚照看了张仑一眼道:“英国公死后,英国公之爵位由张仑承继,追封英国公为宁阳王,着礼部调派官员辅助英国公府治丧,以王爵之礼厚葬!”

    虽然说昨夜朱厚照便已经说过要追封英国公为王,但是没有经过朝堂公议这一程序,终究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就好像天子就算是想要简拔某一位大臣入阁,也要说服百官,只有如此,那位入阁的大臣方才有大义名分,否则的话,就算是真的入了阁,也会被人在背后非议,视作幸进之臣。

    张仑上前冲着天子拜下,重重叩首谢恩道:“臣张仑,拜谢陛下。”

    朱厚照看着张仑,微微叹道:“爱卿平身吧。”

    因为那名官员的打断,提督京营的人选没有被定下来,在张仑退回到勋贵集团当中的时候,朱厚照的目光投向了王阳明道:“王爱卿,你接着说,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王阳明点了点头道:“本来故老国公张懋乃是最佳人选,奈何天不假年,老国公薨逝,勋贵之中,无人有此能力,臣思来想去,特向陛下举荐一人!”

    朱厚照闻言不禁好奇的看着王阳明道:“哦,不知爱卿举荐何人?”

    王阳明笑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陛下封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的李桓,李都督!”

    一旁的李桓方才还顺着王阳明的话,想着这满朝文武当中究竟有哪位重臣有这般的资历与能力可以坐镇京营。

    结果没想到的是王阳明竟然开口便举荐他。

    要知道王阳明可是从来都没有同他提过这点,所以说就连李桓都不知道王阳明会举荐他来提督京营,重新整顿京营十几万大军。

    这个差事可是非同一般,若非是天子信任的重臣的话,根本就别想插手这件事,毕竟涉及兵马大权。

    哪怕只是重整京营,这也是极其了不得的大事了,重整的过程当中,随随便便就能够将亲近自己的人安插在紧要的位置。

    就算是最后的名单要经过天子审核,多了不敢说,安插几个自己人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为什么勋贵一系在京营仍然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说到底就是勋贵子弟大多在京营任职,几代人的经历下来,关系网早就密密麻麻,便是文官集团软刀子切rou一点点的渗透,也不可能一下子将京营彻底的掌控在手中。

    张懋为什么能够成为勋贵集团的核心人物,一方面是英国公府最受天家看重,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张懋提督京营多年,能够将勋贵集团的后辈子弟安插进京营。

    可想而知,李桓若是能够提督京营,掌重整京营之事,别的不说,至少勋贵、武官一系必然会有许多的人投靠李桓。

    王阳明话音落下,一直耷拉着眼皮的杨廷和不禁抬头看了王阳明一眼,眼眸深处闪过一丝惊叹以及忌惮之色。

    李东阳则是微微一愣,看了看李桓,微微皱了皱眉头。

    朱厚照闻言却是眼睛一亮,脸上露出几分惊喜之色,内心的满意以及惊喜溢于言表道:“好,好,王爱卿所言甚是,朕也觉得,由李卿来提督京营,督办京营之事再适合不过了。”

    李东阳轻叹一声道:“陛下,京营十几万兵马,若是重整京营,必然事务繁杂,李大人又要提督锦衣卫衙门,督办谋逆一案,这么重的担子一下子全都压在李大人一个人的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好。”

    朱厚照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笑了笑道:“那依爱卿之见,这满朝文武之中,又有谁适合做这件事?若是爱卿能够为朕也举荐一人,能够令朕满意的话,那么朕便将此重任,委以对方便是。”

    李东阳一时语滞,朝中能文能武的官员本就稀少,倒也不是没有,譬如三边总督杨一清几人,可是这些人能力是有,但是要说能够得天子信任,将京营十几万大军交给对方提督整顿,说实话,就算是他这位内阁首辅都不敢说。

    所以说李东阳愣了半天,在朱厚照的注视下,最后只能无奈的摇头道:“回陛下,臣无有合适之人选。”

    提督京营的人选本就难以选择,只有得到皇家彻底信任之人方才有此殊荣,以往是英国公张懋,可是随着张懋故去,就算是承继了英国公之位的张仑也没有这样的资格。

    朱厚照淡淡的看了李东阳一眼道:“既然阁老也没有人选,那么朕以为王爱卿举荐李卿便甚为合适。”

    说着朱厚照脸上带着笑意看向李桓道:“李卿,朕欲命你提督京营,为朕整顿,执掌京营兵马,不知李卿可愿为朕分忧否?”

    李桓深吸一口气,在一众文武既是羡慕又是嫉妒的目光当中,冲着天子拜下道:“臣领旨,愿为陛下分忧。”

    朱厚照大步上前,一把将李桓扶起,拉着李桓的手道:“好,好,朕就知道李卿不会让朕失望的。”

    说着朱厚照拉着李桓的手,当着一众文武的面道:“朕特封李桓为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加太傅一衔,提督京营事务。”

    中军都督府都督,提督京营,这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军方第一人了。这等官职出现在李桓这么一个不过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至少也是罕有人能及。

    哪怕是一众官员再怎么的对李桓得天子这般恩宠,也是只有羡慕嫉妒的份。

    谁让李桓几度救驾,对天子忠心不二,这份殊荣,李桓可谓是实至名归。

    李桓自然没有犹豫,直接便向着天子拜下道:“臣谢过陛下。”

    将京营交给李桓,朱厚照自然是放心的,只是看着李桓那一张尚显稚嫩的面容,不禁有些愧疚道:“却是要爱卿费神,辛苦爱卿了。”

    李桓忙道:“陛下客气了,此不过是臣之本份罢了,又何来辛苦之说。”

    时间一晃而过,这大朝会对于一众官员来说绝对是相当难忘的一次了,先是见证了数十名官员被锦衣卫以谋逆之罪拿下,又有首辅李东阳、阁老杨廷和请辞被天子挽留,天子简拔王阳明入阁,甚至还有英国公张懋身死的消息,最后再加上李桓被封为太傅、中军都督府都督提督京营,这一桩桩一件件,一下子聚集在一起,带给重臣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平日里大朝会能够遇上一件这样的大事,怕是都要争执、议论半天都未必能够出一个结果,可是今日大朝会却是不到半天的时间便对这么多的事情做出了决断,效率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高。

    不过对于一众官员来说,感觉却是颇有些不好,实在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