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34普法 (第2/2页)
着谁受益谁就是主使的观点,魏广德把散布流言的人锁定在当初得罪高拱最狠的一批人头上。 毫无疑问,张居正被放到第一的位置。 虽然张居正没有和高拱直接撕破脸,可毕竟他和徐阶的关系摆在那里。 明摆着自家老师可能遭到高拱的报复,张居正不会无动于衷,派人在京城散布流言就是当有之意。 这是徐阶的应对手段,魏广德还真没往他身上想,毕竟已经致仕老臣,隔着京城十万八千里。 就算是他出的主意,也会写信让张居正去做才合适。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到最后,魏广德也只能用不知是从哪部电影还是电视剧里的台词念叨了一句。 拦不住高拱回京,那是天意如此。 而现在看来,徐张一派也开始出手保全了,那就坐山观虎斗好了。 第二日,魏广德进内阁值房不久,就被陈以勤派人请了过去。 听了陈以勤的叙述,魏广德只觉得好笑,问道:“逸甫兄是向他们拍胸脯答应保全他们了吗?” 陈以勤找魏广德,说的自然就是流言的事儿,还有就是他那条线上的官员造访府邸寻求庇护的事儿。 “高肃卿是什么人,善贷又不会不知道。” 陈以勤话说到这里,就看见值房大门前人影一晃,一道身影已经走了进来。 “正甫兄。” 魏广德一看来人是殷士谵,急忙起身冲他拱手道。 “善贷,我还去你值房找你,才知道你到了逸甫这里,我就寻着味儿来了。” 殷士谵和魏广德说完话,又冲陈以勤拱手行礼,三人这才又坐下。 “正甫也是为了那个报复的流言来的?” 魏广德明知故问道。 “昨晚我府上来了不少人,都快二更天了都还不走,唉” 殷士谵佯装无奈道。 “既然正甫也来了,我们就议一议,到底该如何对外回复这件事儿。” 陈以勤压低声音说了句话道。 “逸甫啊,你又不是不知道高肃卿为人,人前大肚,可都是装的,他其实就是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人。 那些得罪过他的,他一旦回朝,应该都不会轻易放过才是。” 殷士谵苦笑着说道。 “当初弹劾他的时候,不是让下面的人不要随便乱跳吗?难道有很多人都牵扯其中?” 魏广德有些狐疑道。 “那时候的朝局已经成那个样子,特别是最后大势已定,一些人就觉得没有反复了,所以跳出来跟着踩上几脚,现在才知道怕了。” 殷士谵开口道,“你那边呢?” “有,但人不多,都是后来才靠过来的,之前办的事儿我哪里能招呼到。” 魏广德轻轻摇头说道,随即看向陈以勤,问道:“逸甫兄那边也是,看到大局已定就迫不及待跳出来踩几脚?” “那时候各个他们里,支持倒拱才是正确,敢说反对的就会被孤立,就算不表态的人都会被人另眼相看,你说会怎么样?” 陈以勤也是苦笑,那会儿他们三个商量约束下面的人,不要让他们掺和倒拱的事儿,没想到最后快要结束的时候,还是有人忍不住诱惑跳进了这个旋涡。 他们不参与倒拱,那是因为大家都出自裕,也是没想高拱还有复起的时候。 在那段时间里,特别是最后,对下面人的约束也就轻了,甚至不管不问了。 “呵呵.” 魏广德听了陈以勤的话只是轻笑出声。 “怎么,难道有什么不对?” 陈以勤开口不解问道。 “没什么不对,那个时候,我记得貌似也只有他那些门生才能置身事外。” 魏广德开口说道。 高拱被满朝倾轧的时候,也只有和高拱关系密切的门生才能不参与意见表达,不管是支持高拱还是什么,他们大多选择沉默。 无他,支持倒拱他们就道德有亏,反对倒拱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文官还是爱憎分明的,能够理解他们这些人的两难处境。 而其他人要是像保持沉默,就或多或少要遭受背后的流言蜚语。 当然,裕的人也可以置身之外,朝臣也理解他们。 “那该如何做?善贷,你主意多,你说说吧。” 殷士谵开口道。 “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用做。” 魏广德笑笑,开口说道:“既然都是最后才表达的意见,又不是挑事人,高肃卿应该也没工夫去记挂这些人。 要是他回朝真要把这些参与弹劾他的人都一一报复回来,这朝堂可就空了。” “法不责众?不至于吧,高肃卿可不是个怕事儿的人。” 陈以勤皱眉说道。 “是,若是别的事儿,他高拱应该会追究到底,不管牵扯到多少人。 可当年满朝倾拱,难道他就一点责任没有? 真要回朝就报复,只怕又是第二次满朝倾拱,陛下也未必还能保住他,让他全身而退。 若是识相点,那就是只针对少数几个被他记住名字的人进行报复,而对于其他大部分人,他也只能敲打,杀鸡儆猴,把人吓唬一下就完事儿。” 魏广德说完话就安静下来,看着低头思考的陈以勤和殷士谵。 魏广德的话倒是提醒了他们,弹劾高拱的人太多了,他应该是报复不过来才对。 “善贷的话有道理,很要报复,那朝堂还真就只能空了,政令都无法下达。” 殷士谵想明白了,高拱不会因为涉及人多而畏惧,而是他根本就忙不过来。 其实,这算是法不责众。 “受教了受教了,我居然没想到。” 陈以勤也是点头附和。 其实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被一帮人围着乱了心智,一时忘记了。 只要安静的想想全面报复的后果,他们也会有魏广德一样的想法。 而此时南直隶应天十府管辖的县、乡里,出现了衙门里小吏的身影,他们是遵照巡抚大人之命,下到基层宣传“一条鞭法”的。 海瑞深知士绅怎么cao控舆论,就是利用百姓愚笨不通文字这点,有时候故意曲解朝廷的告示。 所以当初他在担任知县时,就非常注意让百姓明白一条鞭法的作用。 不求全懂,但知道个大概,不会被人糊弄就行。 应天府施行一条鞭法在海瑞的推动下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