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六章折梁换柱,新规矩 (第3/3页)
固城的规矩给建立起来。” “你也不要心急,咱家要的不是一时的规矩,而是一世的规矩,能传承万载千秋的规矩。” “固城如今的形势,正适合重新开始,一定要做好,做稳。” 陆行舟单手将罗照清搀扶起来,盯着他的眼瞳,郑重道, “咱家知道,这些东西急不得,甚至,五年八年之内,才有可能出结果。” “咱家不会逼你,你也不要急着表现功劳,急功近利。” “有咱家在一日,这固城,就没人敢插手,也没人敢指手画脚。” “你放手去做。” 罗照清眼睛里闪过感激,重重地点了点头。 做官最忌讳什么? 最忌讳地就是走马观花,频繁换地儿。 那样,他的政策,都不可能真正地实施,他地理念,也只是浮光掠影。 只有真正地扎根于一处。 才能创出真正地、的功绩。 陆行舟,给了他底气,也给了他承诺。 “督主恩情,罗照清一生难报。” 他拱手,行谢师之礼。 “咱家还得谢你啊,固城稳了,草原对长安的威胁,便降低了不少。” 陆行舟笑了笑,后面那句话他没有说。 草原威胁,近在咫尺。 他给罗照清倒上了一杯茶,笑着道, “喝茶。” 两个人一边喝茶,一边商讨接下来固城的走向。 因为两人事先也没有太多的准备,又是新规则的制定。 两人都不敢怠慢。 不敢疏忽。 所以,进展的并不是很快。 当夜色降临的时候,有东厂番役进门来禀报, “督主,罗大人,固城商会会长王庆如,前来拜访。” “哦?” 陆行舟倒是记得这个名字。 处理那些帮派家族的事情的时候,他也见到了这位王庆如王会长。 后者当时并没有说什么。 他以为,这王庆如只是个被放在那个位置上的傀儡。 也就没有太在意。 不知道他来做什么。 “这王庆如,也是有几分本事的。” 罗照清见陆行舟神色犹豫,小声提醒道, “王老夫人格外器重,这些年,也给咱们固城做了不少好事,出了不少好主意。” 陆行舟笑道, “那就请他进来。” 东厂番役退下。 不过片刻的功夫,将这王庆如带领了进来。 夜色昏沉。 依稀可见这人步履匆匆,面带急迫。 他来到了陆行舟的面前,直接跪倒在地,磕头道, “草民王庆如,见过督主。” “见过罗大人。” 陆行舟抿了一口茶水,轻轻的将贴在嘴唇儿上的一枚碎茶叶吐在了一旁,然后笑着道, “王会长,有什么事?” 王庆如开门见山。 眼睛里带着一丝期待,甚至是兴奋,一边将自己准备好的那些关于新税法,新发票以及防伪监官等等政策拿出来,一边道, “固城的时机千载难逢。” “草民,愿为固城改革献计献策。” “督主请看!” …… 夜色彻底深沉。 这驿站已经基本上陷入了安静。 甚至可以说事死寂。 就连秋风,都似乎变的微弱了不少,轻拂而过,没有任何的声音。 只有偶尔传来的蛐蛐儿的叫声。 后宅里。 有一片闪烁着的火光。 那是昏黄的灯光,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在这夜色下的明灯。 给人一抹希望的感觉。 灯火之下。 是三道人影。 陆行舟为首,罗照清和王庆如为侧。 三人正在看着的,便是王庆如按照王老夫人的指示,制定的那些政策。 新税法。 新发票制度。 新监官。 以及扶持私塾,普及教育的一些初步念头。 这些东西当然还不成熟。 但是,陆行舟却是能够从里面,看出希望,看出未来的影子。 这正是他想要的规矩。 虽然只是一部分。 但却完全符合他的意思。 当这些东西彻底根深蒂固,植入人们的心中,形成人们习以为常的规则的时候。 固城,将真正的翻天覆地。 繁华不衰。 这简直就是打瞌睡送枕头了。 “老夫人,为这固城,殚精竭虑。” “实为咱家楷模。” 许久,陆行舟将这些卷宗放下,深深的叹了口气。 不过这种伤感并没有持续多久,他脸上又是露出了一丝期待,他将这卷宗推到了罗照清和王庆如二人的面前,然后郑重地道, “即日起,王庆如为朝廷钦定的固城商会会长,与罗照清一起,推广新政。” “咱家,就将这固城交给二位了。” “愿固城更上一层楼。” 罗照清和王庆如认真的接过了这些卷宗,互相对视一眼。 然后,同时起身。 两人跪在了陆行舟的脚下,异口同声地道, “愿为督主开路。” “愿为固城谋未来。” “至死不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