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江州 (第2/3页)
这心腹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便是也摇着头离开了。 他知道汪亭的脾气。 汪亭这么表现的有点歇斯底里,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那他也得尽可能的把这件事情做好一些。 “通州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就要急急忙忙的办江州的事情,密谍司的人,他也是人啊!哎!” 这名心腹微微地叹了口气,远去的背影之中,有些无可奈何。 …… 江州。 在大魏朝的北部,是一座枢纽般的城市。 不过它距离辽东远一些,很多年都没有受到辽东战火的侵蚀。 而相距离它比较近的蒙古,一连数十年都是处在战火和内乱之中,很长时间,也无暇顾忌这边,所以江州一直处在比较稳定和平的状态。 它的发展状态,就非常的不错。 不过。 江州的发展状态虽然不错,但收益的却并不是普通的百姓。 而是江州的郑家。 从很多年以前。 江州便是已经被郑家把持,无论内外,郑家的势力盘根错节,几乎都有插手。 有很多时候,外面的人都传言,郑家就是这江州的天。 甚至有句俗语, 郑家府里有座山。 山头离天三尺三。 意思就是,郑家的人,抬头就能摸到天,而他们,就是下面这些人的天。 这情形,从江州的街道上,也能够看出一二。 若大的江州城。 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衣衫陈旧,面色粗糙。 就连街上的孩童,都是一脸的蜡黄,头发凌乱,手脚上都是污泥。 因为他们没办法去私塾读书。 郑家不允许。 他们从小就只能做一些很低贱的工作。 而一旦出现了穿着锦缎华服的贵人,干干净净德人,都不用猜。 肯定是郑家的人。 这些年。 朝廷不是不知道江州的情况。 老皇帝在的时候,也是知晓的,可以说是心知肚明。 但老皇帝精力毕竟有限。 前些年。 平定外患,内忧,后来又发展中原和江南的经济。 已经是耗费了数十年的光阴。 因为关陇江南,山东等地的威胁,远比江州这边更加大,所以,后来的主要重心,也是在别的地方,没有过多关注住江州。 而这些年,派过来的那些官员,因为没有朝廷的大力支持,也是步履维艰。 几乎大部分都是落魄而逃。 甚至还有不明不白死在这里的。 剩下的,就是和这郑家做了一丘之貉。 江州。 可谓已经是黑暗到了极点。 甚至,在这江州城的最中央地带,坐落的不是江州的府衙,而是这江州郑家的豪宅。 这座宅子从大概很多年前就开始修建了。 一直从刚开始的三进三出,扩大了整整三倍。 几乎把整个江州城最中间的那一片区域,全部都给覆盖了下来。 除了这宅子所在的区域。 宅子四周方圆的一片区域,也早就已经被郑家给清空了。 住着的都是郑家的那些旁支。 别的姓氏的人家,也是不敢住进来的。 哪怕是有银子,也没有这个资格住进来。 此时此刻。 在这府宅的最深处。 也便是郑家的后宅里面。 有着一个鸡皮鹤发,脸上长满了黑色斑点的老人,躺在藤椅上。 屋子里的门窗都是紧紧的关闭着。 门窗上还用油纸给封闭了起来。 以至于外面的风不会吹进屋子里面。 屋子的四周,更是升腾着好几个炭火盆,炭火的光摇曳着,让着屋子里的温度比夏日都不差。 老者身上没有穿着衣服。 只有关键部位用薄薄的纱盖上了。 而在老者的身边,躺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姑娘也是不着寸缕。 就那么赤/裸的躺在老者的身边。 这倒不是在做什么下/流的事情,而是老者的一种养生延年的法子。 老者是郑家的家主。 郑有伦。 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今年更是有七十岁高龄。 在整个大魏朝,都是算得上是高寿了。 郑有伦年轻的时候遭受过大病,差点儿一命呜呼,是一个老道士救了他的性命。 并且给了郑有伦一副延年益寿的秘方。 这秘方,便是用十几岁的处子身上的精气来弥补他自身的精气。 这几十年里。 郑有伦仗着郑家在江州的地位,每个三五年,便是会娶几个少女,然后借着老道士给自己的秘法而延年益寿。 这也使得他能够活到现在。 不过。 那些个少女,则是都已经油尽灯枯。 命好一些的,侥幸活了下来,但也是一身伤病,再也没有了生气。 命不好的,直接便是死在了郑家里面。 连尸骨都不知道被埋在了什么地方。 “老爷,大公子来了。” 郑有伦正闭目养神的时候,这门外传来了一个低低的声音。 声音里带着nongnong的恭敬。 “让他在外面候着。” 郑有伦头也没有抬,眼睛也没有睁开,淡淡的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