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地官赦罪日见闻续【日常】 (第1/2页)
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猛鬼差馆第三十九章地官赦罪日见闻·续【日常】世间场面最大的活动莫过于—— 过节。 有三个跟佛家关系紧密,从寺内发展到寺外的节日,在唐朝长安差不多已经达到全民参与的地步,分别是四月初八佛诞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十二月初八佛成道节,也就是所谓腊八节。 不过,其中最有华夏特色的应当是七月十五,俗世称其为中元节,道家称之为地官赦罪日。 早在东汉末期,道宫内就已经尊奉天官紫薇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七月十五被正式定为节气。 而佛教作为外来教派,根本没有相关说法,为了能够传教,就立刻跟风起来,内涵也照抄道门—— 为亡故亲人祈福赦罪,准备供奉喂饱阴间恶鬼,使先祖灵魂免于遭罪,同时也告诉祖宗,家里今年收成如何、添了多少人。 由于和尚经常给予百姓小恩小惠,不断发展信徒,道家则走上层路线,门槛高,讲究缘分之类。 因此,在这一天各大道观比较清净,就是设置斋醮表达对清虚大帝的礼敬,跟善信一起喝杯清茶之类。 佛寺则异常热闹,连小沙弥都无法清闲,必须跟着师父一起在外面迎客。 说实话,孟凡还是比较好奇佛家这个外来户到底会怎么搞,一缕神魂飞上高空俯瞰,看到了很多贡物堆,比如幡花、灯烛、衣裳、水果、点心、素菜之类,悉数装入一个个大盆。 毕竟名为盂兰盆节,确实是一个个盆子,至于盂兰这个迥异于汉家文化的词汇,则是舶来品,用民国那时候的话讲:洋玩意儿。 过去在港岛世界,跟那位圆通大师闲谈时聊过,一个约莫在南北朝形成的音译词,本意为倒悬,指鬼魂在阴间受苦煎熬的苦痛感觉。 【七月十五日,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换而言之,就是把你最好的东西,不局限吃喝,蜡烛、香油皆可,甚至衣服和床上用品,也是来者不拒,全部放在盆子里,送到寺庙里给高僧们享用。 如果这么做了,你家因生前罪孽而在地狱受苦的先人就可以超脱。 嗯……总感觉有种骗吃骗喝的意味在,但存有仙佛的世界,和尚们应当是收钱办事的,至少孟凡面前这家寺庙,法眼确实有看到有佛陀虚影在享受香火。 李令月认真道。 孟凡回答。 太史局有人提过这事,那位楼观道同修对佛门的厌恶,简直是不加掩饰,这般形容—— 贼秃借着偷来的节气,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第二天整顿仪容,穿好法衣,聚集到他们佛堂前的园子里,开始表演猴戏:目连救母。…. 上官婉儿好奇道。 由于出门前特意换下道袍,又没有修持酆都黑律,倒也没有太多限制,别自己脑残,非要欺师灭祖加入就好。 略作思索,孟凡回答。 事实上,他并非那种喜欢一棍子打死的道士,部分高僧也确实值得敬重。 而历史上为何屡屡灭佛的原因,孟道长有所了解,北宋真宗之前大和尚随意搞三俗,根本没修行的样子,还喜欢兼并土地,利用身份便利,不向朝廷纳税,肥了自己、肥了佛陀金身。 一旦国家遭到外族侵犯,和尚个个不打仗,全部闭门念经,坐看战乱爆发,要是行走世间看到种种悲剧,最多低 头诵念阿弥陀佛,宣一声佛号,半点血性都没有。 现如今,唐朝尚未衰落,尊重该教不假,但严格限制民众抛家弃子遁入空门,避免朝廷财政入不敷出。 同时,一些德高望重老和尚会严格约束门下,督促后辈钻研佛法、大慈大悲,并不吃信众的白食,自己也会开垦种地,实现自给自足,并施粥、施饭。 由于长期居于宫内,像是被锁住一样,上官婉儿放松下来以后,开始对各种事物好奇,希望亲自看一看。 当来到一座恢宏气派的寺庙门前,一行三人遇到了浩荡。 皇家气派不同于常人,装供奉的大盆子金镶点翠,铸造装饰再加上里面供奉的珍宝花果,少说得花费百万钱。 队伍里放置两副神座,即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周围被幡节、龙伞、帝冕、龙袍簇拥着,庙号则写在龙纹大旗上。 就这样,一路从皇宫里抬出,仪仗威严,文武百官都得立在光顺门相送,敲锣打鼓送到寺里,短暂陈设一天,接受各种法事。 今上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下旨修建的慈恩寺,同样有着高规格仪仗。 而天后生母杨氏,因笃信佛教,所以今日承办佛事的寺庙,亦心里乐开了花…… 孟凡其实也曾有机会大赚一笔,但他没要,毕竟抱云观就自己一人,搞不来锣鼓喧天的场面,也觉得完全没必要,劳民伤财。 如今这盂兰盆节,已经被佛家搞得不伦不类,行香拜佛是个人自由,没必要进行指责,但攀比就不对了。 用供盆暗自较劲! 对标地官赦罪日的盂兰盆节,所宣扬的就是竭尽所能去供奉,让高僧们吃饱喝好,如此方可减轻祖宗罪孽。 而你一个四品官所捐,竟不如五品官多,莫非不孝顺? 不孝! 那当什么官? 谁给寺庙送的东西多,谁就孝顺,谁就有面子,谁就能扬名。 类似于后世去寺庙烧香,九十九套餐、九百九十九套餐、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 和尚不断暗示香客越贵越好,佛渡有元人。 最关健之处在于,历朝历代将这个跟孝道连在了一起,自下至上,攀比成风,宁可自己吃不上饭饿死,也得想办法往寺庙里送。 至于真饿死了…… 问题不大! 佛家宣扬,今世本就是为受苦而来,各位善男信女这般虔诚,死掉也是好事,下辈子一定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