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投缘 (第2/2页)
罡气国公镇压四方。 那些起义者若是没有足以对抗罡气武者的实力,根本就没法揪起什么风浪。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从平民中跑出几个猛男是没用的,必须要有修为才可。 但若是能有对抗罡气的修为,那还起义做什么? 直接加入大华朝廷,成为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一员,这不是更好的选择? 况且在这个世界,能够习武的本身多半就出身尊贵。 寻常人是没资格修行的。 举个例子。 陈安这辈子的出身够显赫了吧? 堂堂陈国公的孙子,虽然不是嫡出,但怎么着也要比寻常人强上许多。 但就算这样,他也没办法习武。 家中根本不愿意为他出那份资源。 当然他的例子相对比较极端。 但这个世界的人想要修行,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朝廷之内,各处官员也有问题.....” 程正叹息一声:“过去为朝廷取才之地,如国子监之类的地方,现在早早就烂掉了,各处举荐而来的所谓才子大多也并非有才,只是身份显赫罢了。” “有些地方的官府数年不曾理事,一旦出现必是勒索百姓,这怎么能成呢?” 看得出来,对大华之内的这些乱想,这位三皇子殿下是分外愤怒的。 他也尽力做了许多事。 然而成效如何尚且不好说,倒是首先得罪了不少人。 “对这问题,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陈安笑了笑,开口说道:“不妨将国子监的考核之法发扬,直接定期开展考核,考核成绩优者可得以赐予官职,同时定期考核,将不合格者夺官,如何?” 这说的,其实就是科举了。 大华朝也是有考试的,陈安就是通过考试进入国子监的。 这原本是大华朝廷的一套选材方法,由地方定期推荐人才,再将这些人才统一考核,只要能够通过考核者便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等到国子监三年读书期满之后,便会外放为官员。 看上去还是不错的吧。 但实际上问题多多。 大华刚刚开国之时,这一套或许还能勉强运转,不出什么大问题。 但到了现在,各个环节都出了很大问题。 地方推举人才,早已经不是看才能,而是看关系,看背景了。 若是没有足够雄厚的背景,你想被举荐? 想都别想了。 陈安当初能够被举荐,还是多亏了董恒这个老师的欣赏。 不然他纵使有才华,没有出场门票也没用处啊。 至于所谓的考核,更已经是个笑话了。 各处举荐而来的所谓俊才基本都是权贵之家的不成器子弟。 因为成器的都去习武了嘛,剩下的那些自然也就只能运转一番,勉强进入国子监,当个官混混咯。 指望这群人去做什么事,那是不用想的。 以陈安的了解来看,这群人能做事的没几个,但在吃喝玩乐上却绝对是一把好手。 指望他们去管理一地生民? 那结果太美,陈安有些不太敢想。 “取消国子监,直接展开考核?” 四皇子下意识开口说道:“那岂不是取才过多?” 原本的国子监考核,人数上是很少的,每三年也才不到百人而已。 而现在若是取消门槛,不分贵贱都能来参与考核的话,那最后该录取多少人? 有那么多位置让他们去做么? “可以降低标准。” 陈安轻声开口:“过去国子监学子外放,至少都为一县县令,贵者更是不可想象.......” “这其实多少有些高了。” “若是按照这一套标准来,那有多少位置都不够分。” “但在实际上,其实只需要给一县小吏的位置即可。” “在一地担任一定时间,考核若是过关,届时再升迁也是一般。” 程正缓缓点了点头:“只是若是这么以来,国子监以后可能就废了......” 以他的眼光当然能看出这么干的好处。 只是若将考核范围放大,面对所有人了,那么国子监似乎也就没什么存在必要了。 “不,还是有必要的。” 陈安笑着说道:“可以两套并举,大考举办之后,国子监仍然可以存在,而且只要入国子监的学子,外出为官可以比大考出身的学子高上几级。” “而国子监的学生也不必再从各地举荐了,直接就从各勋贵家中选取即可。” “想来这么一来,各大勋贵应当也会满意,不至于反对大考了吧。” 三皇子眼前一亮,这时候终于笑了出来。 “你倒是考虑周全。” 他不由点了点头,对陈安愈发欣赏了。 PS:还有两章还在写,晚点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