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 出兵  (第2/2页)
计策化解于无形。    更让郭嘉谅气恼的却是杨错!    郭嘉谅自认放下灭族之仇、当世名将的架子,“屈尊”以晚辈之礼跟杨错攀亲带故,只是希望他能默认自己执掌梁州的现状。    不想杨错依然支持张位,并继续劝说郭嘉谅奉还梁州。    郭嘉谅气得破口大骂,如丢垃圾一般将杨错的亲笔手书丢入火盆中。    刘展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冷静地向信使询问了兰州之行的经过。    当听闻杨错是在收到郭嘉谅书信两日后才给出的回信时,刘展敏锐地把握住了内中的关键所在。    他猜测杨错、张位彼此之间很可能已就郭嘉谅书信之事通过气。    如此,杨错自然就可以看出郭嘉谅的真正意图……    根据已有情报,刘展进一步推测,张位很可能已向杨错请援攻击梁州。    杨错这一连两封手书,怕只是“先礼后兵”。    一旦郭嘉谅拒绝奉还梁州,杨错出兵之日恐将不远。    气恼已极的郭嘉谅当即恨言,只要杨错胆敢出兵进犯,他必会砍下杨错的脑袋作为自己的酒具。    就在此时,孟起急向郭嘉谅禀报一事。    张位正在三泉集结,似有北上的意思。    郭嘉谅怒极拍垮身前桌案,誓要将张位、张献恭等人诛杀一尽,当即命令刘展立即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张任的名义,宣布张位为叛逆。    悬赏张位、张献恭等人首级,但有人能够擒斩张位、张献恭两人之一,为官、将者晋升三级,为兵、民者赏万金。    虽明知这道命令一旦传达下去,山南的战事将一除即发,但面对盛怒之下的郭嘉谅,刘展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得依令执行。    果不出刘展所料,郭嘉谅昭告一出,立时引起渲然大波。    梁州,是一片哀叹绝望之声。    原本梁州士族军民还以郭嘉谅诛杀梁崇义会是一个契机,希望籍此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    如今一切希望都化为泡影,士族百姓失望之余,连带着也恨上郭嘉谅这个嗜血的“篡权者”。    山南其他地方的反应则更为强烈。    得闻消息后,张献恭当即代张位草拟檄文一篇,广传山南西道。    檄文中,张献恭痛斥郭嘉谅不念张献诚当初收留之恩,反倒谋害张献诚嫡子,阴谋篡夺山南,直称郭嘉谅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狼心狗肺之徒。    张献恭以张位名义号召梁州军民识破郭嘉谅真面目,呼应张位北伐。    檄文一经发出后,张献恭即急命使者分赴秦州和武州。    与此同时,严震、黄琦等将奉命枕戈达旦,随时准备北伐。    二十六日,杨错传檄凤州、梁州、洋州等支持郭嘉谅的州郡,宣称支持张位兴复梁州,并将出兵策应,希梁州军民明了是非,莫要助纣为虐。    檄文的最后,杨错也表示希望郭嘉谅能够悬崖勒马,莫要为利欲蒙蔽双眼、冲昏头脑。    数日后,杨错出兵攻击梁州的命令抵达秦州。    初一午时,以齐王李倓为主帅,田神功为副将,李泌为随军参谋,统率骑、步军四万余,辖郝玭、野诗良辅、安太清、严越卿等将领,兵出秦州,沿山道,直指凤州的两当县。    武州刺史府,议事厅。    韩滉道:“齐王殿下领军出秦州,但那边地势曲折,不擅长骑兵的发挥。主战场必然在我们这边,请郡王多加注意。”    “嗯,我们注定要一场恶仗。”杨错长吁了一口气,随后便大声道:    “众将!”    “在!”诸将拱手齐声应道。    “哥舒曜。”    “在。”    “以镇守兵马使麾下兵马为前部先锋,率军先期赶往利州,与张节度汇合。”    “是。”    “韦皋。”    “在。”    “领无当飞军沿山道而行,前往铁锁关驻守,以防郭嘉谅猛攻铁锁关。”    “是。”    “贾耽、慕容复。”    “在。”贾耽和慕容复出列。    “你们为第一镇、第二镇,紧随哥舒曜之后。”    “是。”    “众将。”    “郡王!”    “其余将领回营领兵,随我为中军,讨伐逆贼郭嘉谅。”    “领命。”    张位以张献恭为主帅,统军三万,辖严震、黄琦诸将,誓师北伐。    并昭告山南诸州郡百姓,杨驸马是奉朝廷之命,应邀协助平乱,凡陇右大军所及之处,诸郡将官军民皆不需惊慌,如有可能可尽力配合大军行动。    杨错、张位的两纸檄文相继传至梁州,两军同时进击梁州的消息也为郭嘉谅得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