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李敬业 (第1/2页)
正在武媚娘享受快意时,一个震惊下的消息传来。 李佑发兵了。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真是大言不惭,我倒要看看他们有什么本事! 这才不慌不忙传令,晋左骁卫将军李孝逸为大将军、行军大总管,立刻整备兵马征讨。 李孝逸以文学起家,早年曾担任给事中,曾以益州长史的身份镇守蜀地多年,抵抗吐蕃入侵,虽然他也立过一些军功,但明显守有余而攻不足,绝非一流将才。 现今虽无李积、苏定方之流的军神,却也不乏名将,媚娘何以选个二流人物为戡乱主帅? 重要的是李孝逸乃李唐宗室,高祖堂弟淮安王李神通之子,爵封梁郡公,这身份比千军万马更厉害。 这让李佑所谓的除乱毫无服力。 李唐与我武氏一心。 孰为正义孰为叛逆,一目了然。 所以李孝逸到了汉中,便打出了为国效力的棋号。 谁知道正面的南唐军却没有进攻。 双方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状态。 静坐。 黄风到了长安之后,一边大造舆论,一边却不进攻。 反而是只派出股部队sao扰。 原来李佑派孟晨为征北大将军。 在徐州大开府库招募兵马,旬日之间就招募到十万人。 见如此局势。 为了避免被清算。 齐国司马李崇福率先响应,率领齐州投降。 继而邻近诸县也纷纷改换城头棋表示接受领导。 这十万人虽然只短暂cao练,士气却十分旺盛,他们有的是义士,有的是归顺的山东士卒。 更多的则是分不到粮食的穷苦百姓,以及做着富贵梦的流民强盗、山贼水寇。 但无论抱着何种目的,孟晨都照单全收。 他一直催促着李佑给他援军。 李佑也答应了。 正当孟晨在扬州等待援军的时候,再行进军之时。 手下徐州都督骆宾王却有不同意见,“岂不闻‘师直为壮’的道理?” “兴兵诛暴,大义所归,虽敌众我寡有何惧哉?莫二三十万,即便百万大敌亦必战之,况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武氏专横素为人知,只需一战得胜,敌必骇然解体!” 骆宾王这席话大有粉饰,但道理是实实在在的不拼搏无以成功,岂有侥幸之理? 再加上中原地带与武媚娘断绝。 自然可以慢慢吃。 就算输了,也无所谓。 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 假如赢了,那么泼之功自然便是孟晨的。 而自己也功劳大。 故而孟晨听到这个理论。 也就不再等援军了。 当即率领两万老兵和十万新兵,经宋州便向郑州而去。 寒风凛凛,杀气纵横,经过数日激战,孟晨勉强夺下郑州。 虽然取得资财,也招募到一些兵马,但得失相若,没占什么便宜。 但是孟晨无所谓,他只管冲锋,后面自有援军来占领城剩 所以仅仅休战了三日。 孟晨便率军兵临洛阳城下。 孟晨并不急于攻占洛阳。 其实洛阳虽然没有那么多军队,但是司空吴王都督关东诸军事的李恪还在坐镇。 孟晨素闻李恪英武。 所以决定收取附近州县 但却在偃师一县碰壁。 因为遇上了左监门大将军刘伯英。 昔日唐军平灭百在熊津江大显神威,功劳仅次于苏定方,战后李治下诏夸赞他“功宣六豹,气掩三韩”。 李恪闻讯甚喜,立刻加封洛阳尹。 遥助其声威。 孟晨虽悍勇,但猛攻十余日就是拿不下这座县。 然而偏师徐敬业却把相州攻克了。 相州刺史乃李积次子李思文。 也是徐敬业。 当然还是叫李敬业的叔叔。 李积死后。 也不知道是出于愧疚,还是薛万彻劝告,李佑便让李敬业进军队历练。 现在也成了李佑重视的年轻人。 官拜游击将军。 随孟晨出兵。 李思文半月前获知孟晨的消息,当然不会没有响应,他父亲身败名裂就拜李佑。 但他没想到,他侄子竟不向西去。 反而向自己而来。 李思文既已决心忠于北唐自不肯屈服,于是上城抵御并向附近州县求援。 可李敬业亲统三万大军,润州不过临时召集起三千人,哪是对手? 战了三日,城池就被攻破。 李思文、刘延嗣双双被俘。 当李敬业登上城楼,看到五花大绑的李思文时不禁大笑:“叔父既阿附于武氏,何不改姓武?” 李思文悲愤不已:“我英公一门效忠朝廷,三代富贵,位极人臣,没想到将要败在你这认贼作父的逆子手里!” “胜败未知,咱们拭目以待吧。” 他料到叔父不肯归顺,但还念及一丝骨rou亲情,将之暂押狱中,既而又劝刘延嗣投降。 这位润州司马刘延嗣也是大名鼎鼎之人,乃先朝刑部尚书刘德威之侄,当今刘皇后的叔父。 面对李敬业的招诱,他一脸从容:“我未能战死已有负家门,岂能屈侍叛逆,为千载之辱?今日之事,得死为幸。” 李敬业大怒,即刻喝令:“推下去斩了!” “且慢!”随军的洛宾王温赶忙阻拦,“此乃忠臣义士,虽不肯为公所用,亦不能伤之而污敬贤之名。” “我不过故意相戏耳!”李敬业转怒为笑,“也押进大牢。” 罢转而又逼另一个俘虏尹元贞。 尹元贞出身寒门官卑年轻,骨头却很硬。 扬州大军杀来,附近州县自度兵少都不敢救。 独他毫不迟疑,领着三百人就赶来赴难,直至此刻依旧不屈,破口大骂:“呸!朝廷何负于你?下百姓何负于你?养狗尚知看家,你乃无义豺狼!我只愿食尔之rou、寝尔之皮!” “可恶!”李敬业被他骂急了,抽出佩刀压在他肩头,“一介官还敢卖口,你投不投降?” “不降!” 李敬业把刀架在他脖子上,割出一道血痕:“再问你最后一遍,投不投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