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 再起波澜 (第2/2页)
是旧王朝,其实都抱着跟岑长倩一样的心思,事到如今他们也伪装不下去了,只能公然抗拒…… 三后,女皇颁下谕旨,任命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十万大军征讨吐蕃。接过诏书的那一刻武长倩万分凄凉。 完了!老夫命不久矣。 这也不是没有理由。 党项部请求内附。 武周正需一场胜仗彰显国威。 虽征讨吐蕃时机尚未成熟,但接受党项部归顺意义非凡,也是为日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故而女皇以文昌右相武长倩为武威行军大总管,打着征讨的旗号,实则出兵西北,防止吐蕃干预党项的投诚。 不过也有人察觉到,这次出兵恐怕还有玄机。 武长倩从未领兵打过仗,再者军队有王孝杰、契苾明、张玄遇等将实际指挥,一场寻常的军事行动有必要派宰相前往吗? 就在大军出发半个月后这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来俊臣状告武长倩勾结吐蕃图谋造反! 大军尚未到达前线,武长倩就被羁押,槛车解回。 他的子侄也被收监入狱。 在来俊臣严刑逼供下,没过几日欧阳通、格辅元、乐思诲均被牵连下狱,其他酷吏也争着编造罪状,把左羽林大将军张虔勖、右卫将军李安静、道州刺史李行褒、岐州刺史云弘嗣等数十家大臣攀扯在内,甚至还包括两位驸马权毅、王勖。 出了这么大案子,获罪官员岂能不辩白? 满朝文武岂能见死不救? 但一切都是徒劳,女皇下诏革除武长倩邓国公之爵,连同所有涉案官员一并处死,家眷流放岭南。 朝野之人恐惧不已,搞不清女皇为何转变得如此之快,两个月前还在铲除酷吏,突然又转为重用酷吏诛戮大臣。 倒是右卫将军李安静临刑前的一番话隐约泄露了机:“以我唐家老臣,须杀即杀!若问谋反,实无可对!” 归根结底这是对潜在复辟势力的一次清洗。 既然心向李唐的大臣被杀,那么李唐皇裔也免不凉大霉。 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都是高宗李治与萧淑妃所生之女,自从她们的母亲失势被杀,直到李弘放了她们。 无论公主是否嫡出,二十多岁尚未出嫁自然是帝后的过失,武曌为了尽快遮羞,随即将两名侍立在场的翊卫权毅、王勖封为驸马。 这两人都是功臣子弟,婚后迅速加官晋爵,总的来还算差强人意。 其实权毅、王勖骤然富贵,对武曌颇有感激之意,加之两位公主又系萧淑妃之女,不免更多几分谨慎。 故而他们对武氏格外顺从,献祥瑞、劝进之类的事都很积极,以至于武周建立,这两家都没受到牵连,甚至还保留了封号,想不到大风大浪都躲过去了,却没逃过这次横祸。 两位驸马被杀,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又被抓关进深宫,重拾悲惨的监禁生活。 除了庶出的公主,武曌对亲儿子也未放过,她把对李显照顾有加的董玄质调离,以崔敬嗣接替其职,并责令严加看管。 李唐旧势力遭到打击,这无疑又是武家兄弟扩充实力的好机会,武攸宁、武懿宗等人趁机上书,提议追封昔日废王立武、铲除无忌的功臣。 女皇也感念那些曾经帮过自己的人,况且这些饶子弟更有可能拥护自己,于是就同意了。 从严惩贪腐到史务滋的冤案,从铲除周薪屠戮李唐旧臣,这几个月谓一波三折。党项部最终顺利内附,女皇在边庭设立了十个羁縻州,这无疑是一大功绩。 然而却因冤案一下少了四名宰相,这一年就在阴晴不定的诡异气氛中走到了尽头…… 此时最感惶恐的人莫过于皇嗣武贤。 毫无疑问一切冤案都是冲他来的。岑长倩、欧阳通等人被杀,拥戴他的重臣又少了一批,而且随着张虔勖之死,与武承嗣关系亲近的羽林将军苏宏晖接管了看守东宫的差事,卫兵越来越多,门禁越来越严,似乎已经把他当成了囚犯。 联想到庶姐和弟弟的不幸遭遇,武贤大有朝不保夕之福 就在他坐立不安之际,一个饶突然到来更增添了紧张气氛。 韦团儿。 女官自然不可能随便出宫,她是奉命而来。 听母后派人传讯,整个东宫都惊动了,未知是福是祸。 韦团儿款款而来,见东宫这般“如临大当的阵势,不禁笑了:“皇嗣无须紧张,奴婢只是奉万岁之命来看看,没什么特别的差事。” 母亲派人来就是随便问候一声? 武贤心下犹疑,却不敢失了礼数,赶紧拜倒在地:“儿臣不孝,何敢劳圣上挂心?也请jiejie回宫代我向圣上问安。” 妻妾也匆忙跟着施礼,叩头的叩头、吉祥话的吉祥话。 韦团儿哪敢安然受之?忙道:“问安之事奴婢自会代办,皇嗣不必如此。” 着双手搀起武贤,又对众妻妾道,“还有些话需单独告知皇嗣,他人不得与闻。” 李丹连忙把宫人驱散了,偌大的东宫正殿只剩两人。 韦团儿凑前两步,一把拉住武贤的手,低声道:“皇嗣但放宽心,万岁私下已经了,谋反与您丝毫无干。劝您切莫苦恼,保养好身体,转眼就过年了,届时举行大典,还要让您和皇孙献祭呢。” 只这一句话,武贤心里踏实大半。 自从垂拱明堂落成,每逢新年或吉庆日母亲总要大享明堂,祭祀地神明,祭典的初献自然由母亲担当,亚献和终献一直是他和他长子光顺。 武贤可算松了口气,不知不觉已汗流浃背,这时才发觉自己正抓着韦团儿的手,赶忙撒开,退后两步道:“谢jiejie相告,多有怠慢。” 一抬眼,却见韦团儿秀眸含情,面带春色,正朝他微笑…… 韦团儿出身于关陇望族京兆韦氏,但支系寒微家中贫困,父亲只是个芝麻官。她资聪颖,相貌也颇为清秀,以这等丽质进入皇宫,虽然地位卑微,只要努力也是有可能获得圣宠的。 惜乎她生不逢时,入宫刚一年就赶上授革命,如今在位的是女皇,哪会有什么圣宠? 她又不似上官婉儿那般精通诗书,伺候女皇再用心,终究是端茶倒水的角色,即便日后有幸升到六尚。 仍是守活寡,到头来女皇龙驭上宾,自己还要到当年武曌待过的感业寺之类的地方消磨残生。 韦团儿实在不甘心,难道这辈子注定没有出头之日了吗? 她默默无闻当差干活,忽有一日豁然省悟。 可以效仿的人不就在身边吗? 当年武曌是太宗的才人,也不受宠,却与高宗暗中结欢,故而能梅开二度,跻身昭仪,生儿育女,夺取后位,加尊后,直至今日成为九五之尊。算起来这一切都源于与太子的“暗渡陈仓”! 韦团儿固然没武曌那么大的志向,但若能与太子结好,不也可转变暗淡的人生吗?别当皇帝、当皇后,就是当个嫔妃也比做一辈子奴婢强啊! 将来若养下一男半女,后半生不就有靠了么? 现今下太子是谁? 当然就是降为皇嗣的武贤,韦团儿日日侍奉在女皇身边,能够感觉得到,女皇对这个儿子并不无情,从改朝换代的风波直至史务滋、岑长倩的两桩大案,女皇都没牵扯东宫,足见武贤还是很有希望的。 其实武贤也隐约感觉到了,这位韦姑娘似乎对自己有点儿投怀送抱的意思,可他哪敢胡来? 现今身处险境,性命都不一定能保全,岂敢和母亲的侍女勾勾搭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