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_366 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66 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第2/2页)

说服曹志强跳槽,然后新成立一个事业单位性质的出版社,让曹志强掌握。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他们那些人真能做到。

    别的不提,就说出版社这种单位吧,京城市政府,是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办一个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儿。

    而红光出版社之所以厉害,之所以赚钱那么狠,根本原因是有曹志强在,他如果没有了,那这个出版社也就只剩一个空壳子了,根本不值一提。

    这一点,别人不了解,但李厂长已经深切的认识到了。

    因为红光出版社最赚钱的产品,就是那部《江湖行》,而这个《江湖行》,正是曹志强自己写的诗集兼小说,甚至不光作品是他自己写的,后续整个营销方案,也是他自己cao作的,然后就是成绩斐然。

    可以说,红光出版社能打响第一枪,来个开门红,九成九的功劳都是他曹志强。

    没有曹志强提供产品,没有曹志强提供渠道,没有曹志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比如收编个体户,跟个体书商私下建立一条销售渠道,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就赚到这么多钱。

    所以,李厂长很明白,出版社不出版社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曹志强这个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他曹志强,就是那个仙!

    李厂长如果想顺利渡劫,并且能在退休前捞一把,以后安享晚年,就必须抓稳曹志强这棵摇钱树。

    他凭什么抓稳曹志强呢?只有机械厂的厂长职位了。

    然而,就算要推曹志强上位,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步的来。

    首先一步,就是要让广大职工吃到曹志强的恩惠,做到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在这一点上,李厂长并没有藏私,而是跟曹志强推心置腹,把事情来龙去脉都说明白了。

    李厂长跟曹志强说,其实这次的工厂整改,广大基层职工其实并没有什么怨言,反而会挺高兴。

    因为按照有关部门的整改方案,红光机械厂整改后,生产部门并入首钢,继续成为首钢的一部分。

    非生产的各个三产部门,则连地皮房产一起,直接划归当地政府,转变成事业单位。

    这样一来,生产部门的职工,到时候就自动变成首钢的职工,而转变成事业单位的职工,则变成事业编。

    也就是说,整改之后,大部分的干部职工,都有新去处,不会被辞退下岗,他们只是转变身份,然后服从组织分配,去新的岗位,做新的工作而已。

    当然了,考虑到这时期工厂职工的实际收入更高,那些变成事业编的人呢,基本工资或许不变,但票证福利可能会因此下降一些。

    别的不提,就说工厂自己发行的工种粮票吧,这种只有工厂工人才有的补差型粮票,真的只有工厂职工才有,机关事业单位是没有这种补差性质的工种粮票的。

    此外,像工业卷,自行车票这些票证,工厂职工此时能获得的数量也是超过机关事业单位的,原因就是国企工厂这时期有一个内部互通渠道,彼此之间可以小范围的交易一些东西,这是当地政府部门所不具备的。

    你比如一个国企工厂,跟一个村里的人民公社搞互帮互助大联合,就可以工厂提供工业产品,人民公社提供农产品,这种公对公的小范围的内部互帮互助,在这时期也是允许的。

    但你一个当地市政府,就肯定不能跟一个农村公社搞串联,政府都是要统一吃财政的。

    所以总体上,这时期的普通人,能进国企当工人,没几个乐意去机关事业单位的。

    但如果工厂的三产职工发布出工资,或者工资减半的话,这就不如去事业单位工作了。

    所以啊,这个时期的工厂改革,基本都是这种大鱼吞小鱼的收编模式,也基本不会辞退大量职工。

    职工的下岗潮,那真得九十年代之后才会出现。

    然而,正因为基层职工关系不大,所以李厂长这种人才着急。

    因为一旦工厂整编了,李厂长跟董书记这些高层人士,才是真正的利益受损方。

    所以,他必须想个办法,让广大基层的干部职工,也跟他李厂长以及曹志强捆绑起来。

    只有把基层的干部职工捆绑在自己身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这时期的相关领导,最看重的其实是广大基层干部职工,而不是李厂长这极少数高层。

    这么想的话,李厂长的隐瞒之策就很简单了。

    他就是想暂时隐瞒下市政府只出一半补贴款,然后让曹志强的出版社出钱,补上这个缺口。

    一旦曹志强补上这个缺口,那所有工厂的干部职工,就都等于拿了曹志强的钱,当然也等于拿了李厂长的钱,毕竟李厂长才是实际说了算的最高领导嘛。

    等大家拿几个月的钱,拿习惯了,到时候李厂长再把事情一说,大家天然就会心气弱一层。

    拿人手短嘛,要是知道是李厂长跟曹志强用自己的钱补贴大家,那大家还怎么舍得闹?

    并且曹志强现在还在搞三产改革,给三产职工找新的出路。

    一旦三产转型的改革成功了,让工厂的广大三产职工觉得,继续留在机械厂的话,收入更高,待遇更好,那他们就会更喜欢留在红光机械厂,保住红光机械厂,不想被整编吞并。

    一旦广大基层职工都希望保留机械厂,那上面的领导也不会勉强。

    这可是八千多人的声音啊,哪个领导敢忽视?

    只要红光机械厂保留下来,那他这个厂长呢,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因此,这时期呢,一定要隐瞒住下面的人,不让下面的人知道政府补贴减半的事情。

    就算有些消息灵通人士知道了,也要第一时间把这些人封口,并且对外宣传是谣言。

    只要大家的工资还是满额发放,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等大家拿了曹志强的钱几个月,到时候再公布真相,说是为了大家好,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

    不得不说,李厂长不愧是玩弄人心的高手,这点掌控人心的东西,真被他玩明白了。

    其实这样也好。

    有李厂长这个老狐狸替曹志强遮风挡雨,曹志强只需要安心搞钱搞事业就行了。

    他俩这也算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