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四章 蔡琰车中思华雄 (第1/2页)
三国开局斩关羽正文卷第一七四章蔡琰车中思华雄少女年纪不大,十五岁左右的样子。 模样端庄,眉目如画。 虽是坐在这里,低头看书。 却也能让人一眼看出其身材苗条,曲线玲珑。 最为吸引人的,是她那满身的书卷气。 只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饱读诗书的感觉。 这并非是刻意装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或许,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其梳的发式上来看,可知其不曾成亲。 车轮碾在崎岖的道路上,显得颠簸,不时发出‘咯噔’声响。 一般人便是正常的坐在这上面,什么都不做,时间长了都会觉得颠的难受,身子酸疼。 但少女却像是感受不到这些一般。 任凭马车如何颠簸晃动,她都静静的坐在这里看着面前书卷。 时而会伸出纤纤玉指,将书卷打开一些,或者是将看完的书卷合拢,再打开一卷。 耳边不时会有一些不曾扎住的青丝垂落,有些影响视线。 每每此时,她都会习惯性、下意识的抬起手,将这些调皮的头发给拢起。 弄到耳朵上方。 但过不了太久,这些发丝就会再度悄然滑落。 宛若调皮、不想受到束缚的顽童一般。 她也不恼,目光落在书卷上,葱根一般的手轻抬,很自然的就将它们给再度拢到耳后…… 此时斜阳夕照,橘红的日光通过马车上的一些缝隙,落在她的半边侧脸上,头发上,耳朵上。 迎着日光,可以从其莹莹如玉的耳朵上,看到细小的绒毛,与纤细的血管。 那白皙的耳朵,此时也变得半透亮,像是一件艺术品一般,煞是可爱。 她的青丝,也被斜阳渡上了一层金光。 安静,恬淡,与这斜阳极为相配。 此方天地,都处在安静之中,似一幅画在眼前展开。 斜阳,马车,书卷,低头看书的少女…… 少女淡淡的体香,与墨香融合在一起。 淡淡而又好闻的味道,不知不觉,就充满了这个小小天地…… 少女名为蔡琰,字昭姬,乃是大儒蔡邕之女。 此时正处在从洛阳前往长安迁徙的路上。 又过了一阵儿,一卷书再度看完,蔡琰将书卷合其,重新放回原处…… 也不知道看了多长时间书的她,终于停止了阅读。 双臂举过头顶,身躯紧绷,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 玲珑曲线,尽显无疑。 伸手捶捶不知何时,已经变麻的腿,并小心翼翼的活动几下。 在腿上的难受劲过去之后,她将目光转移到了马车之外。 此时斜阳已经落山,天边留有余晖。 暮色开始自天际而落,笼罩四野。 天地间多出了一份沉静与苍莽…… 若视野之中,没有众多流离失所,被迫举家迁徙,显得衣衫褴褛的百姓,蔡琰能够静静的望着这有了暮色的黄昏,看上很久。 一直看到天空变得深邃,有明亮的星,一颗一颗出现,点缀夜空…… 暮色下,纷乱、流离失所、茫然无措、惶惶不安……不时传来的一些哭喊声……将蔡琰拉回到了现实。 身上的书卷气,少了许多。 少女蔡琰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虽早些年间,因为父亲得罪了宦官,不得不跟着父亲颠沛流离,进行避祸,但她也不曾养成多愁善感的性子。 可是现在,看着眼前的种种景象,再想想一路的所见所闻,她也是忍住的为之叹气。 心头多诸多沉重。 此时迁徙,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最为重要来到关中之后,这样多迁徙过去百姓,需如何进行安置。 那时才最为困难。 一个弄不好,这些在董卓的命令下,被迫迁徙的百姓,将会变得更为凄惨。 再想想董卓此人的一些残暴做派,以及她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对抗与斗争。 她的心头,就变得更为沉重几分。 哪怕是她自幼聪明伶俐,此时去想这些事情,也一样是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看不到希望。 乱世之下,人不如狗。 大人物要好的多,便是被迫随波逐流,自保的能力多半还是有的。 最为无力的,就是这些小民…… 董卓在之后,也会带着兵马前往关中。 来到关中之中,士人与董卓之间的对抗,只怕会变得更为严重。 必然会是手段齐出。 大人物进行争斗,多半无法去理会这些底层百姓。 到那时,只怕…… 心中如此想了一阵儿,蔡琰忽然就在忍不住的想。 若是在自己等人离开之后,董卓忽然兵败被杀。 袁绍等人,带着兵马一路前来,迎回天子,阻止迁都该有多好。 这样的话,这些百姓们,也就不必在经历这番浩劫一般的动荡。 可以幸免罹难。 自己也不必随着阿爷一起,前去长安…… 只是,想法是好的。 多半不能实现。 因为如此想了一阵儿之后,她想起了那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被打的抬不起头的光辉战绩。 这些人,不要说是诛杀董卓了,只怕连突破汜水关都难。 如此想着,就会想起一个根本绕不开的人物。 汜水关都督,西凉华雄华公伟。 听说那华雄,长得膀大腰圆,肩宽体胖,凶神恶煞,杀人如麻,是个人屠一般的人物。 能够止小儿夜啼。 乃是西凉蛮荒之地,走出来的莽撞人。 董卓袁绍等人对战,此人在其中出力极大。 多次斩首诸侯。 只他一人,就将关东诸侯给压下了…… 想到此人,蔡琰就忍不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