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七章 华雄:我就在这里摸鱼,你说你非要招惹我作甚? (第1/2页)
三国开局斩关羽正文卷第二一七章华雄:我就在这里摸鱼,你说你非要招惹我作甚?长安皇宫之中,华雄立在这里,朝着周围观看。 略微显得有些失望。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此时所处的不是后宫的缘故。 他一个堂堂大好男儿,超正经的一个人,怎地会没事了想进天子的后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华雄怀着欣赏的心情,以欣赏的目光来打量这皇宫大殿的时候。 发现这皇宫大殿,没有洛阳那里的皇宫,修建的考究。 和那边相比,差上不少韵味。 不过想想也能够理解。 洛阳那里为都城已经上百年了。 不少宫殿都是盛世之时所修缮的。 用时长,用料考究。 而长安这里的皇宫,则是新修建的,显得匆忙,自然比不上洛阳那里的皇宫,更有韵味。 皇宫大殿之中,汉天子刘协高坐,身上衣衫考究,就是显得有些昏昏欲睡,百无聊赖。 他年纪小,对不少事情都还不怎么懂。 而且就算是懂,那大殿之中,群臣的争辩这些,也与他没有什么关系。 他看似高高在上,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柄。 他们只管去争。 等到他们争论出一个结果之后,他这里再按照他们争辩的结果,点头或者是摇头也就是了。 这些他已经做得很是熟练。 华雄此时的状态,和小天子刘协的状态差不多,都是处于神游物外之中。 对于大殿之中的争辩,没有怎么往心中去。 毕竟他只是一个只知道打仗,其余什么都不懂的武夫。 而董卓此番特意将他给叫上,来到皇宫这里,也没有让参与到争辩之中的意思。 只是为了让华雄充充数量,壮大一下声势,仅此而已。 大殿之中争论的内容,华雄倒是听出来了。 围绕的核心,就是钱粮。 来到长安这里之后,董卓手中钱粮如同流水一般的流淌出去。 入不敷出,缩水缩的极其严重。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董卓这里没有钱粮,一样是要受制于人。 所以这一次,就是董卓准备解决钱粮问题的。 钱粮问题想要解决,大致上只有两个途径。 一为开源,一为节流。 节流这里,能够节的董卓都已经是将之给节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可以节俭的。 那对于如今的董卓来说,也就只有开源这一条路好走了。 李儒这里、或者是是董卓这里,所思索出来的办法,就是增加商税。 关中士人,以及朝廷之中的官员,对于李儒的这个提议意见很大,根本不同意。 “相国迁都关中之后,施展各种手段,此时关中终于趋于平稳。 关中众多豪杰,已经对相国归心。 可相国此时,却要增加商税,动手这种手段。 只怕这政令一下,关中这里的众多豪杰,反应将会极大,对相国离心离德。 还请三思。 而且,商贸这些,本就不多,就算是增加商税,所能够得到的钱粮也是有限,没有太多油水。 不如正常增税。 关中等地,人口众多,又有凉州益州这些地方。 只需稍微往上多征收一点税,所得到的钱粮就是海量的。 相国这里的困境,也能随之解决。” 司隶校尉黄琬,拱手而立,面色诚恳的如此说道。 但他所说出的话,却听得李儒想要对他破口大骂。 这些人为何会极力反对征收商税,他自然是知道的。 这是因为关中这里的众多行当这些,都被关中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这些给把持了。 不说是全部,但至少是十成里面的九成半,都在这些人手中。 这个时候加收商税,那就是从他们身上割rou,他们自然是不肯的。 至于黄琬所说的,大规模的加征,猛的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样子。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安一点好心的主意。 关中这里并不安稳。 从洛阳等地迁徙过来的百姓,还不曾安排完毕。 就算是之前安排的那些,也还没有安稳住。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要对税进行一部分的减免,以此来安定人心。 此时不仅仅不减免,还要进行征收。 关中等地,必然会发生大动乱。 将会民不聊生! 其实真的是死上一些人,李儒并不在意。 董卓也一样是不在意。 李儒所在意的,是关中以及凉州等地的动荡不安。 尤其是凉州那里。 凉州那里羌人众多,而且地处偏远,粮食产出不多,民风彪悍。 可以说是造反专业户。 造反的事情,基本就没有停止过。 以往大汉没少往里面投钱,让大汉在这里流了很多的血。 可以说大汉变得虚弱,凉州这里动乱不断,消耗了大汉太多钱粮,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平日里没事了还造反,这个时候真的要开始加征,那反叛是一定。 将会极大的动摇董卓的统治,甚至于会将董卓陷入到四面楚歌境地之中。 乃是一条毒计! 李儒忍住心中怒气摇头:“不行,关中等地,刚安定下来,。 一旦大规模的加征赋税,直接就乱了,将民不聊生。” 黄琬再次开口道:“此时无有两全其美之法,只能是两权相较取其轻。 相对于这些寻常百姓而言,关中的这些豪杰们,力量更大。 他们这些人,才是相国的根本。 只要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