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8章 近乡不情怯 (第2/2页)
阵的拍打。 乱套了,全乱套了! “走!” 祝晓军一声厉喝,“看来这附近确实很邪门,不是我们待的地方,走走走,我们赶紧去蓉城。” 蓉城作为巴蜀的省会,接待能力强,随时要安置这100多号小年轻,倒是没有问题。 只不过汇聚在蓉城的同类人挺多,里面人才济济,像祝晓军他们这种理论水平的人去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这也是他们宁愿赖在白马公社这种小地方,也不愿意去蓉城的主要原因。 可如今在白马公社地界上,这帮人就如同被诡魅附体了一般,各种无法解释的怪现象频发,实在是让人待不成! 没办法了,那就只能去蓉城那种大地方,甘愿当人家的跟屁虫,也好过在这里活受罪啊。 好在白马公社距离蓉城并不是特别远。 如果在这几辆老爷车不坏的情况下,应该到第二天早上,也就能抵达蓉城了。 说了也怪,自从祝晓军说了往蓉城走,结果下来的日子里忽然变得一帆风顺,啥情况有没有了! 至此, 这帮子小年轻嘴上没说,但他们各自的心里都一致认为:白马公司公社这附近,实在是来不成太邪门了! 大家心里虽然有数,可这种事情又还不能说说出去的话,绝对会遭到无情的围攻:你们这是啥立场? 咹,不信那啥理论,却偏偏跑来宣扬封建思想,你们这是想做什么?! 所以这段在白马公社的恐怖经历,大家只能把它深深的埋在心里,不敢往外说好友、闺蜜例外。 人多了,就别指望有什么秘密。 再加上这群人之中还有10几个姑娘用脚趾头就能想的出来:这些本来就爱写信和别人联系的人、遇到了年龄相彷的学生,都要辩论一番的人。 她们怎么可能守得住秘密? 不久之后,反正有一个小道消息,就是说白马公社那边去不得。 至于为什么去不得,有人说是那边闹蜱虫灾害,也有人说白马公社一在跳蚤成灾,密密麻麻的,让人实在是受不了。 也有的学生不信:每个县,每个公社的接待点,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 搞好环境卫生,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再说了,白马公社周边有很多兽药厂。 他们怎么可能研发不出来,能够消灭蜱虫和跳蚤的兽药呢? 面对这种质疑,亲身经历着撩起衣服,给他看一下自己身上的斑斑点点,顿时就能让对方立马闭嘴、噤若寒蝉。 总之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时间长了,那些北上南下的小青年们,就再也不愿意路过白马公社这片地界了。 倒是落了个清净! 帮白马公社处理完了这些烦心事,双河公社那边做事倒也干脆,也不知道他们是靠集资、还是靠贷款什么的。 反正收购3座兽药厂的股份,所需的76万元资金,孙紫涵和她那个当公社主任的舅舅商量了一番,痛痛快快的,就按照螺旋的要求,用电报汇款的形式,打到了兰花花化妆品在财务上。 至此,在黄萱手上捏住的现金,已经达到惊人的117万元。 这些钱既有罗旋卖空间里的东西卖,出来的。 也有化妆品厂里这些年的分红、以及抽调出来的本金。还有饭店里的本金和分红,以及陈小白帮着罗旋卖粮食卖出来的钱。 另外还有一些是家具厂里,当时的乱七八糟的入股。 以前从来没人知道罗旋在家具厂里,居然还有股份,这件事情只有十里铺主任、以及十里铺财正所里极少几个人才知道实际情况。 没办法,十里铺公社当初为了组建家具厂,一没资金,二没技术。 启动资金除了向脂米县财政申请了一笔专项资金之外,十里铺公社还向信用社贷了一笔款。 就这两笔钱,还远远不够。 所以当初罗旋就和公社主任,以及财政所的负责人商量好了:罗旋负责出去筹集一部分资金。 至于家具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的版型,则由简腾的名义,作为技术入股,占家具厂15%的股份。 如今家具厂生意蒸蒸日上,每天都有大把的现金流回笼。 这些钱完全可以优先让罗旋抽出来,另作他用。 至于说像信用社贷的那些款那就慢慢贷着呗,等到以后家具厂的资金充裕的,实在是找不到地方投资了,到了那时再说。 反正信用社对家具厂这笔贷款,人家也放心的很。 搞的不少其它公社的信用社,时不时的还来问家具厂,需不需要再贷一些? 117万元很多,足够在四九城里买无数套四合院了。 这才是真正的赚钱的买卖啊! 可罗旋却并不这么认为:买那么多套四合院,怕以后自己把它卖几十个亿,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样干,对于天朝经济的发展根本没有一点正面意义。 如果说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个人贪欲,其实在这个时期拥有100万,和后世拥有几百个亿,区别并不大。 还是得把这笔钱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去,才是王道。 只是现在受各方面的环境制度,自己还不敢去大力发展什么芯片、机床,甚至是光刻机这些项目罢了。 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罗旋肯定会涉足这些领域。 只不过目前,还是得集中精力把博罗煤矿干好,争取在几年之内,得到一笔超高的经济回报。 然后再用这笔钱,去投资那些资金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这样做的话才会更有意义一些。 117万 坐在驶往荣威县的长途班车上,罗旋暗自盘算:这点钱对于整个煤矿项目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投入的越多,到时候分的红利也越多看来,还得想办法,再去好好筹集一大笔钱才行。 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然后再把这些钱,投入到能够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行业。 这才是自己眼下应该做的事情。 随着班车越来越临近荣威县,窗外的景致,也变得更加的鲜亮活泼起来。 在道路两旁的生产队里,零零散散的掺杂着不少新盖的砖瓦房,而沿着公路缓慢行进的那些行人,脸上的菜色很少,相反还能看到不少红润光泽。 这种种细节无一不在显示着,荣威县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实是越来越好。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 挺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