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国子监的送别会 (第2/2页)
怂,交了自己的诗词,乖乖拿着东西去了后排。 徐弘基瞟了这个倒霉蛋一眼,倒也老实不客气的坐了上去。 博士和学正暗暗擦汗,算是过了一关,要是被这个混世魔王给盯上,估计他们的饭碗是保不住了。 正慌慌张张准备走时,却又被徐弘基拦了下来。 “小公爷还有什么吩咐?” 徐弘基扫了一眼学正手里的刚收上来的诗词,问道:“他刚才交的是什么?” “哦,”学正大感虚惊一场,递给徐弘基看,“这是学生们写给祭酒的送别诗。” 徐弘基看了一眼方征明那长长的送别诗,憋着嘴道:“这都什么呀,又臭又长。” 把诗作还给了学正,忽的嘴角挂起了一道笑容,“本小公爷也写了一篇送别诗,你们看看如何。” 说着就把自己昨夜写的四行小词拿了出来。 博士和学正凑过来一看,脸上顿时一阵扭曲。 “怎么样?比他的好吧,”徐弘基又是得意又有点期待。 博士和学正拼命在脸上挤着笑容,喃喃道:“比他好,比他好。” “那你们就赶快送给张祭酒吧。”徐弘基很满意的大手一挥。 博士和学正听见这句话,如蒙大赦,赶紧抱着一大堆诗词灰溜溜离开了现场。 ...... 国子监祭酒张位家,开了家宴,请的都是他的一些亲朋故有。 有南京兵部尚书石星,礼部尚书王忠铭,刑部尚书赵孟男,国子监司业焦竑,太常寺卿龙膺等。一众人等皆是南京城显赫一时的大员。 桂花树边, 两方桌子被抬于树下,其下码满着一坛坛好酒,其上堆砌着一叠叠光滑雪白的宣纸,上面都是学生们为校长写的送别词。 下人们取出酒坛,兑上十斤新酒,又在桂花树下,烧了许多红炭,酒坛顿在炭上。很快,酒渐渐热了。 这时,宽袍燕居的张位领着一种好友来到了这桂花树下。 煮酒,品诗,以诗佐酒,此为当时文人一件大大雅事。 “来来,诸位同僚大人,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为阁老写的送别诗词,大家一起品鉴品鉴吧。” 司业焦竑乐呵呵做起了现场的司仪,这次张位升调北京,他便是最大的获利者。 经张位保举,下一任的国子监祭酒将由他来接任。 “弱候兄不要这么说,我这不是还没入阁吗,阁老一称时愧有受。”张位假假谦逊道。弱候正是焦竑的字。 “明成兄这般谦逊真是我等楷模呀,不然申首辅怎么会推举您入内阁呢。”一旁的礼部尚书王忠铭附和道。 “哈哈,善长兄说笑了,来,咱们品酒看诗。” 众人归坐,几个青衣小厮给每人各端上一杯雨过天晴色,温过的酒盏后,便垂手立与一旁 一阵凉风吹过,落英缤纷,阳光扎头树影留下斑驳的星星点点。诸位金陵的权贵大佬们一边抚着胡须,一边喝着细酒,一边品鉴着诗文。 “诸位大人,我这里发现一篇美文,诸位可愿一闻。”刑部尚书赵孟男说道。 “读来听听。”众人放下手里的诗稿。 “少小辞家作壮游 秋风秋雨木兰舟 送师心似长流水 万转千头绕渡头。” “好诗呀,”众人齐齐喝彩。 张位也半靠在椅子上,品味着其中的意境,这诗前半段写出了自己自小离家求学苦读的艰辛,后半段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老师的思念,入情入境。 只是脂粉味略重,不像是送老师,倒像是送请人。 “这诗的作者是谁?”张位问道。 “国子监贡监范允临。”赵孟男说道。 “这倒是个才子,我记得他童试时考到了应天府第一。” “对,就是他。”赵孟男说道 “好好,”张位算是记下了这个人,众人再次低头看着手里的诗稿。 忽然,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声从张位的右首传了出来。 众人愕然,齐齐看向兵部尚书石星,这读诗还能读出笑话来? 张位也好奇的问道:“拱辰何故发笑呀?” “明成兄,供辰失态了,只是这诗也太...”石星忍俊不禁,却又好似不敢发笑。 众人凑过去一看,但见上面写着: “先生归京喜相逢, 转年生个滚地龙。 三天两头叮当会, 一年一次满堂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