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_第407章六大行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7章六大行营 (第2/2页)

,就可以适时放出去,让那些梁人知道了。”

    周青点头:“是,弟子到时会让人去做的。”

    “那就交给你了。”

    陆渊随口安排,然后又道:“阳夏大营的事情,就这样定下了。这样原先的五大行营,就设立了其一,剩下还有四个行营要安排。

    不过最近,我派去魏国出使的黄云、李良传回消息,魏国在西境的实力比原先预测的要强了不少……”

    他将黄云所见,魏国乡里的那些彪悍乡民情况孙,跟周青简单了一下,然后道:“综上所述,魏国在西境所能动用的兵马,并非是我们原本想的一百五十人,二十二百五十万人,乃至三百万人。

    照这来看的话,我们原本安排的汉中偏军,就有些难以应对关内、朔方的局面了。”

    原本安排的汉中偏军,只是魏国行营的一部分,部属的兵马,也就二十万战兵,八十万民夫,先五人,实力并不算强。

    就是灭魏计划的一个补充而已,并非主力。

    可现在,随着魏国的更多情报传回,原先的安排就脱离了实际所需,必须要进行修改补充了。

    而且原本预定放在汉中的弟子韩顺,现在也决定调往阳夏郡了,这也要及时做好安排。

    陆渊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然后继续道:“现在正好,阳夏大营只需精兵强将,那么原本配属给他们的两百万民夫,也就空了出来。

    还有该行营的二十万的战兵,也多了出来。

    我打算将这二十万战兵,以及一百二十万民夫,配属给黄欣,再增设一个方面行营,由其为行营总管,负责组建汉中行营。

    再调五个先宗师过去。

    这样,汉中行营就有四十万战兵,二百万民夫,十位先,足可以当起方面之任了。

    至于魏国东境的河南、南阳二郡,则组建河阳行营,由青云子担任行营总管。

    该行营配属一百万战兵,二百万民夫,先宗师十九人,与汉中行营一东一西,呼应配合,专司灭魏之事。”

    阳夏行营负责吸引梁国火力,汉症河阳行营负责灭魏,楚国北伐的六大行营,就此确定了其三。

    ‘阳夏行营战兵一百万,先十九人。

    汉中行营战兵四十万,民夫二百万,先十人。

    河阳行营战兵一百万,民夫二百万,先十九人。

    如此,就是二百四十万战兵,四百万民夫,先四十八人了。’

    周青听完自己师父的安排,在心里慢慢统计的动用兵马的数量,然后道:“师父,这样的话,安排完这三个行营,我大楚就剩下三百六十万战兵,八百万民夫,以及六十七位先宗师,尚未安排了。”

    “没错,是还有这些人。”

    陆渊点头:“这些人,我打算分为西、症东三路行营。西路行营营以黄林为行营总管,领战兵一百二十万,民夫二百万,先二十人。

    其负责自梁国江夏郡渡江北上,沿路负责攻取梁国的江夏、荥阳、济阴三郡,取其东部国境。

    待全取梁国东部之后,领兵就地屯驻,防备西、北方向之魏、赵兵马。

    中路行营则由我亲自担任主帅,领战兵一百六十万,民夫二百五十万,先二十五人。

    东路行营则以青玄子为行营总管,领战兵八十万,民夫一百五十万,先十五人。

    症东两路行营,开始时先一起从广陵郡渡江,趁着梁国主力被阳夏行营吸引,其南境、国内空虚的机会,迅速攻克其江北的梁国广陵三府和东海郡。

    而后两路行营,就此分开。

    东路行营继续向东,沿路攻取梁国南部、东南部的城阳、任城、营陵、胶东等郡,争取打通往豫州阳夏郡的道路,与黄玄所领的阳夏大营会师。

    而我则继续带着中路之主力,向北进攻梁郡,攻打梁国京畿大梁城,吸引其主力回援,威胁其中部、北部诸郡。

    同时在此坚守,等待东路、阳夏两路行营会师,再领兵从后包抄回来,一举歼灭梁国在大梁附近的最后残兵,灭其社稷国祚。”

    陆渊述着自己这些时日,思虑出来的灭梁计划,分四路行营,由四面进军,其中包含流虎离山、避实击虚、左右呼应、直捣黄龙、击其要害、千里迂回等等配合布置。

    可以,已经将他的用兵风格,还有自己分身优势,楚军擅迂回的特点,都发挥到了极致。

    不然如此复杂的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一般人还真往不转。

    陆渊能玩的动,那是靠五十年的楚军建设成果,自身丰富的统兵经验,以及最最重要的,创造分身的仙家手段。

    修仙加兵法,才是这次调动千万兵马的内核。

    这仙家手段,一般人可不就是玩不转吗?

    周青听完自家师父计划,叹服道:“若依此策行之,梁国将亡矣。”

    面对陆渊这一连套的组合拳,上千万兵马一起发力,若真能彼此达成呼应联合的话,那此世还真没谁能挡得住。

    梁国不校

    就连发动此计划的楚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要是被人来上这么一下,那也够呛。

    不过周青感叹过后,还是感觉到了意犹未尽,问道:“师父,除去上面安排,还剩下二百万民夫及七位先,这些人不动吗?”

    陆渊闻言笑道:“这些人我暂时不想动用,而是准备留在国内。我这些日子又想了想,国中一下抽走上千万兵马,百余位先,几乎是举国而空了。

    而原先仅在国中留守十四位先,以及些许地方府县兵、民勇,防守还是太过空虚了。

    想防御国中西南、岭南、汉症东部沿海、以及国中腹心等等区域,实在难以完全顾及。

    因此我准备留下一员大将,领着剩下的六位先,以及原本的十四员先,共计二十一人,一起留守国中,守住老家。

    同时对留下的那两百万民夫进行训练,将之按照地方府县兵的要求进行整训,以充实国中防备之力。

    如此,虽然会进一步增加后勤压力,但能够保证后路,这些代价也是可以承受的。”

    到这里,陆渊望向周青,道:“这个留守国中大将的位置,实在太过重要,非心腹不可担任。我想让你来接手此任,青,你愿意吗?”

    周青略略沉默,然后点头:“弟子愿意,誓为师父守好大楚。”

    陆渊闻言,露出笑容,拍了拍这位大弟子的肩膀:“我知道让你退出北伐,不能参与立功,有些委屈了。放心,等灭了梁魏之后,剩下的赵、徐、郑、唐、许、晋等国,我让你做一路大军主帅,亲自去灭一国立功。”

    周青摇了摇头:“师父,你是知道弟子的,我不在意这些虚名。此生唯愿我大楚昌盛,下万事安宁。”

    陆渊哈哈一笑:“的好,不愧是我最为得意的大弟子,慈心胸气度,才是下英雄。”

    ……

    数月后。

    神武四十年,九月秋。

    经过数月的准备和造势,在九州闹着风风雨雨的郑国割地给楚国的事情,总算有了个结果。

    楚国面对梁国的抗议,依旧强硬的出兵阳夏。

    更派出了国中名将黄玄统兵,在郑国割让的阳夏郡就地组建了阳夏行营,统兵百万威胁梁国的东境。

    梁国上下,对此深感不安。

    于是梁帝下令,也组建胶东行营,同样聚兵百万,与楚国的阳夏行营争锋相对。

    一时间,楚梁两国之间,烽火味弥漫,大战一触即发。

    下九州,也因为这当世第一、第二两大强国间的对抗,再度风起云涌,战云密布。

    楚国的北伐,正式奏响了序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