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_第一百四十七章:朝野震惊,朕没想到,锦年连朕这招都学会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朝野震惊,朕没想到,锦年连朕这招都学会了! (第4/6页)


    横推十二城,实在不行,出动自己的孙儿,再来一轮火石轰炸。

    大不了十二城不要了。

    直捣黄龙。

    马踏王庭。

    匈奴国的兵力到底有多少,镇国公的确不清楚,但大致还是算的出来。

    二十万铁骑到顶了,现在死了十万,还剩下十万。

    其他兵种加起来算你六七十万,全民皆兵归全民皆兵,可散兵比得过正规军?

    这六七十万大军,镇守东南西北四方,这就要分化很多出去。

    四面围攻,还怕你不哭?

    至于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援助?行啊,四条路都被大夏将士包围,你有本事就送啊,送多少都是大夏的。

    而且敢光明正大支持匈奴国,那就是撕破脸,既然撕破脸,都统统拉下水。

    想要全面开战是吧?

    大夏完全可以奉陪到底,看看谁亏?

    大金王朝可是一直想要成为东荒第一王朝,想要成为第二个中洲王朝,一直在养精蓄锐,可舍不得牺牲将士。

    毕竟大夏要是全面开战,中洲王朝乐意援助,反正东荒越乱越好,对中洲有利。

    所有人都倒霉。

    大夏王朝倒霉,大金王朝更倒霉,扶罗王朝就更别说了,真打起来,扶罗王朝还不是依靠大金王朝?

    所以,镇国公可以料定,大金王朝会帮助匈奴国,但不会帮太多,牵扯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只怕会毫不犹豫出卖匈奴国。

    所以,他不急着立刻收回十二城。

    他要不牺牲一兵一卒拿下边境十二城,而且还要匈奴国赔款议和。

    “遵令。”

    偏将不废话,带着大队人马离开,奔赴战场,开始捡战利品。

    而这消息,也已经在第一时间,送往京都了。

    这天大的喜讯,镇国公可没有忘记给京都报喜。

    “锦年。”

    “这回你功劳无量。”

    “你真给爷爷一个惊喜啊。”

    “锦年,你这趟先别走,倘若匈奴王冥顽不灵,再写一首诗,一举拿下十二城。”

    老爷子望着顾锦年,眼神当中有说不出的兴奋。

    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

    可这种事情,当真是头一次见。

    甚至他已经开始期待,马踏王庭的事情了。

    “爷爷。”

    “这火石不一定是孙儿弄出来的。”

    “您千万别太迷信啊。”

    听到老爷子所言,顾锦年还是得认真解释一番,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火石到底是不是自己折腾出来的。

    万一不是,对后面的战局不利。

    万一是,那还好说。

    “管他是不是。”

    “先承认再说。”

    “这天大的功劳,你先捞着,明白吗?”

    顾老爷子武道传音,极其认真。

    “明白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

    也的确,没有人能证明这火石是自己带来的,但更没有人能证明这火石不是自己带来的啊?

    既然如此,那这功劳不要白不要。

    不过,莫名之间,顾锦年似乎明白了自己六叔为什么这么喜欢蹭功劳了。

    敢情都是老爷子教的啊。

    而与此同时。

    一艘龙舟,以最快速度,朝着大夏京都赶去。

    灵晶几乎不要钱一般的丢进龙舟内。

    只为了将战报第一时间传入宫中。

    这已经不是捷报这么简单了,而是天大的喜事啊。

    此时。

    大夏京都。

    边境宣战的事情,早已经传遍整个京都,眼下不止是京都,整个大夏百姓都在议论这次战况。

    实话实说,不是不看好大夏将士,而是两者实力的确有一定悬殊。

    五十万大军固然骁勇善战,可听到匈奴国首战派出十万铁骑后,使得大夏百姓心头蒙上一层乌云。

    而皇宫内。

    也是一片紧张。

    大殿当中。

    永盛大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沉默不语。

    百官们都有些没心思汇报国家大事,所有人其实都在等待战局。

    就连太子,秦王,魏王都破天荒上朝了。

    虽然都知晓,这场战局至少要等到明日才有消息,但众人还是到齐。

    期待着一个好结果。

    朝政汇报完毕后,众人很沉默,永盛大帝也没有说退朝二字。

    众人就在大殿内静静等待着。

    龙椅上。

    永盛大帝面色平静,可任凭谁都看的出来,他神色沉重。

    端坐龙椅。

    永盛大帝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关于宁王和祁林王的事情。

    他已经秘密遣派大军前往西北境。

    倘若战况不利。

    宁王与祁林王第一时间就要奔赴战场,而且他预料到这两个王爷,会出工不出力。

    所以如若双王敢这样做,他就立刻授权给镇国公,接管秘密调遣的五十万大军,一举将祁林王与宁王镇压。

    再去与匈奴国议和。

    是的。

    这就是他的计划。

    看似是与匈奴国宣战,其实是为了解决内部最大的危机之一。

    借助这次机会,铲除两个王爷,若是成功,即便是匈奴国索要财物,也可以答应议和。

    也不算白白做事。

    当然,若是小胜,那固然更好,打出士气,打出骨气,再与匈奴国谈一谈议和之事。

    对外战争,就是决定未来议和的谈资,有优势,可以索要更多好处,没有优势,则解决内部矛盾。

    至于同时出现内乱外敌的情况,他有解决办法。

    他有底牌。

    一张谁也想不到的底牌。

    只是不到关键时刻,他不会动用这张底牌。

    如若当真发生内患外敌的情况,他便会动用这张底牌,彻底解决一切矛盾。

    虽然自己也会付出代价,可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就行。

    酉时三刻。

    太阳即将下山。

    群臣站在大殿内,没有半分动弹,也没有一个人喊累。

    所有人心情都很紧张。

    尤其是兵部尚书赵益阳。

    两国交战。

    是赢是输,的确扣人心弦。

    只是,就在这一刻。

    龙舟出现在皇宫之外,很快一名将士从龙舟跑下来,拿出军令吼道。

    “边境战报!”

    “十万火急!”

    “让!”

    他大吼开口,直接骑上一匹快马,越过宫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