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四章 山塘古街的海棠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山塘古街的海棠糕 (第2/2页)

轨驶过,看着车尾消失在路尽头的画面。她的童年也仿佛是随着那火车渐行着消失于远方。

    如今想来实在是很小的蜗居,但记忆中从未觉得拥挤,更多的是怀念。只是依稀感觉,记忆中那仿佛定格在时光中的古老街巷,和此刻人来人往的景象有些格格不入。

    那大概就是她的“梦里水乡”吧,只属于过去,只属于记忆,早已遗失在了时光的角落中。

    “第一天上班,也不知道怎么样。”

    “怎么了,老板,在说什么?”

    “不,只是我自言自语。”孙若涵放下擦干净的咖啡杯。说到底,自己还是有些放不下啊,这种妄图紧紧抓住才能带来的安全感,大概也是一种傲慢吧。

    “老板,看你这墙上挂的山水画,落款还写着‘六如居士’,那是唐伯虎吧?如果不是纸张太新了,还真让人以为是真迹。这笔触可不得了。”

    说话的客人坐在吧台左近的沙发上。孙若涵不知道他的名字,作为咖啡厅的老板他也不会随意去打听客人的情况,只知道对方住在附近,每次咖啡店营业了都会来坐坐。也不多点,就一杯咖啡、一份点心。然后看看报纸、看看杂志,一坐就是半天。

    对此孙若涵也不介意,他的咖啡厅本来就是让人随意消磨时间的地方。

    “朋友送的,值不值钱都无所谓。”

    “那倒是。”客人也不再追问,只是偶尔抬起头欣赏一下。他爱字,也爱画,虽算不上精通,也算是一份业余的爱好,看到这样一副字画本是有些心痒的,但朋友相赠之物大概没办法用价钱去衡量。

    就像这家店一样。

    这里的价格贵吗?对比周边咖啡厅,物价是偏贵的,但他提供的菜品却远远不能如此衡量。老板本可以更好的包装,就像国外那些所谓的星级餐厅一样,用品牌来提升自己所谓的档次,但他显然无心于此。

    “老板,你这里的菜可不比那些米其林餐厅差啊。没想过发展一下?”客人忍不住还是问道。

    孙若涵头也不抬,哂笑道:“米其林只是卖轮胎的。而且,中国可不认什么米其林。”

    这倒是的,中国很少有米其林餐厅,哪怕零星的那几家也都只是授权的分店。毕竟华夏的烹饪界并没有接轨米其林的评选规则。

    优秀的人能够适应规则,而伟大的人则是制定规则。

    米其林最初也只是一些汽车旅行的爱好者定制的餐厅推荐宝典而已,最后却成了餐饮界人尽皆知的评选准则。这正是他曾经做的事,将燧人氏的体系取代米其林,成为国际评价美食的最高标准,而他最终成功了。中国的美食标准,引领了世界美食的发展方向。

    孙若涵不会将一切归功于自己,因为他心里很清楚,那更多是《美食秘境》的功劳,但如今的他哪怕失去了这件神器,认真说来其实厨艺并没有退步多少。原以为珍贵的菜谱和厨技,放下后却更轻松了,仿佛脱下来某种束缚,让他的菜更自由,做菜更随心所欲。曾经能做到的事,对现在的他来说同样并不困难。

    只是,他却没了这样的心思。

    这样的一家咖啡屋就很好。

    曾经的他是‘食神’,所以必须承担‘食神’的责任。现在的他却只是一家小小咖啡屋的老板而已,屋外的风风雨雨都和自己无关。

    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衣食住行的文化审美,这些都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并不需要所谓的“食神”去揠苗助长。

    盛唐之时万国来朝,所以唐人认为美的,万国之民都打心底的认为美,渴求地去追逐。大唐的华服就是世间最美的衣裳,大唐的饮食就是人间最美的佳肴。

    但是在那黑暗的百年中,华夏被洋枪洋炮破开国门,也压弯了脊梁,从何时起,金发、白皮肤、高鼻梁的成了美的代名词,鹅肝、鱼子酱是美食的典范,T型台上那莫名其妙的服装更是成了人们追求的锦衣华服。甚至中国人的美也需要那些外国媒体来定义。

    变的是审美?不,变的是人心。

    所以随着国家一步步强盛,哪怕没有他,相信很快也会有另一个‘燧人氏’出现。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邦谓之‘夏’。华夏文明,是世界史上唯一没有断绝的古文明,数千年沉淀的绚烂文化,是哪一国都无法比拟的。无需像‘宇宙国’那样病态的去抢,那些宝贵的财富先人早就留给了我们,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重新挺起自己的脊梁而已。

    十年后的2016年他还没看到,但也许再过几年,人们会渐渐拾起对自己文化的自信,自发抵制那些西方的审美、日韩的流量,嘴里挂一些洋文不再是流行,而会让人耻笑。

    也许十多年,也许数十年,定然会有另一个‘燧人氏’引领潮流,或许还有‘螺祖’、‘有巢氏’,让华夏的标准再次成为世界的标准。

    有他很好,没他也无妨。既然如此,何妨在这小小的太阳花园中享受悠然呢?

    相比这些,天冷了,到了吃螃蟹的时节了吧?他如此想到——这才是如今的他该关心的正事。

    今天早点关店,去阳澄湖边买一些大闸蟹吧。心里生出这样的念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他打算立刻付诸行动。

    山塘街的游船码头旁,陆梨给了游客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随意去逛逛街或者坐坐船,感受一下古街的风光。山塘街虽然有七里,开发成旅游区的范围却不大,从东端的山塘桥到广济路出口,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半个小时绰绰有余。

    见着游客们三三两两的走开了,她才找了个休息的椅子坐下。

    “要不你也去逛逛吧。”陆梨看着旁边站着的碧君说道。

    碧君摇了摇头,这样一条商业街,早已不是她记忆中的感觉。不过码头不远处的小吃摊让她稍稍有些留意。

    是售卖海棠糕的小摊。

    海棠糕和梅花糕啊,多久不见了?真是怀念。小时候街边随处可见的零嘴,是什么时候渐渐消失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的呢?随之想起的还有三角包、虎爪包、萝卜丝饼,那些童年的回忆。

    若非看到了,心里也早就忘记了,真该对它们道歉啊。

    它们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味道吗?

    这么想着,她走到小摊前。

    靠近了,淡淡甜甜的香味飘进了鼻腔。没有错,确实是这个味道,是记忆中的味道。

    原来,这条被装扮的让她陌生的街,它还保留着这个味道。终于让她依稀看到了曾经“家”的影子。

    随着时间,很多事物都会改变,却也总有一些保留着过去的痕迹。

    这样的感觉也不错。

    这海棠糕也给孙若涵带去尝尝吧,不知道离家多年的他是否还记得这个味道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