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十一章 醇真大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醇真大排 (第2/2页)

都只是近百年的事情而已,糖在过去是奢侈品,哪怕是三、四十年前,客人来了端上糖水招待也是很高的待遇了。往前几百年,普通的百姓哪里用得到糖?”

    苏帮菜做菜的时候有时会放糖,这确有其事,但也只是近代才有的习惯而已。

    江南地区的制糖技术是要到清朝中叶才发展起来的,当时江南的菜肴开始出现用糖调味,但那也和普通百姓没关系,事实上过去流传下的甜口的菜谱也都是宫廷菜。就如那被视为代表作之一的松鼠桂鱼,正是因为乾隆喜欢才如此知名,和江南百姓的饮食相距太远。

    宫廷菜、官府菜,因为被记入了史书里,所以往往就被误认为是当地的饮食风俗了,但和百姓的饮食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真正的苏帮菜,应该是属于更多平民家中的、桌上的那一味味道。那么真正的苏帮菜的特点又该是什么?

    “‘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这是清代的李渔对江南菜的形容。不是官府菜,不是宫廷菜,而是老百姓自己每天碗里的那一口吃食。真正的江南菜,追求的仅仅是一个‘醇’字和一个‘真’字。用辛香和重油掩盖了食物的本味,那就失了醇。用过浓的味道麻痹味觉,那就失去了真。吃完一道江南菜,舌头应该是舒缓的,没有任何的负担,少油、少盐、清淡。而一道好的菜肴,则是能够将食材的本味完全勾勒出来,就如在烟雨蒙蒙中漫步过古老的街巷,悠然又带着余味……算了,现在说这些你也不会明白,对你来说太早了,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走到这一步。”

    那时的孙若涵确实无法领悟,但是谢师傅的这道排骨确实给了他如此感觉,没有用重味的调料去腌制,尽可能的保留着排骨本身的味道。那香味是食材本身的香味,被谢师傅尽可能的提炼、充实,而吃过之后也不会对味觉造成过重的负担。

    “要不,就叫醇真大排吧?”孙若涵脱口道。

    “醇真大排?”谢师傅想了想,点了点头,“不错,就是醇真大排。”

    谢师傅的醇真大排,在此后的几个月中成为了‘故胥十二楼’的招牌菜,吸引了大量的食客来品尝。那一味江南本色的排骨也是孙若涵早远的回忆,却始终记忆深刻。

    什么菜才是好的菜?这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菜系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百年、千年的故事。重辛、重麻、重辣,都是各地的地域环境造成的结果。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时决定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影响当地人文。

    但孙若涵始终记得那醇、真二字,对苏帮菜来说,那大概就是始终追求的境界。

    醇真大排

    这就是谢茂德在比赛场上端出的作品。本该出现于一年后的谢茂德手中,如今提前了一年的时间诞生在烹饪界。

    本身他就模糊有些想法,昨日孙若涵的那道‘五香小rou’让他真正明晰了方向,完善了这道菜。

    “很不错,这大概就是我印象中对苏帮菜形象的最好诠释了,”作为举办方的代表,肖助理给出了他的极高评价,甚至留下了两张积分票。

    要知道,每个评委只有五积分,在这种场合下,一般会选出五家自己心仪的酒店去投票,避免出现单人拉票造成分差过大影响公平性。但作为协会的负责人,此时肖助理却带头投出了两票。

    而若说肖助理只是理性评价的话,海因茨博士则是不吝于洋溢自己的赞美之词。

    “谢师傅,虽然每次访华,这个伟大的国家都能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但不得不说,您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惊喜不弱于任何一个,我希望下次再来中国时,能有您提供接待。”

    一个漂亮国的前政要,哪怕已经离开政坛多年,如今只是以博士和朋友的身份来华访问,这样的赞誉也绝对是值得任何厨师骄傲。

    “感谢您的称赞,博士,这道菜是我个人对苏帮菜的一些理解,我也很荣幸能够把它带给各位。这个大排起的是水油锅,所以rou质比较嫩,这是过去姑苏传统小吃五香小排的烹饪方法。我改动的是调料,毕竟五香的味道太重,不一定适合外地游客的口感,在腌制的调料中我用了……”

    “等等”肖助理见谢茂德竟详细要说自己的烹饪方法,出言打断了他,“这个具体的菜谱对于你们故胥十二楼应该是机密吧,在这里说合适吗?”

    正因为亲自品尝过,肖助理很清楚,这样一道菜推出后很可能成为酒店的招牌名菜,吸引大量客源。

    “没什么不合适,这是我个人对苏式菜的一点研究。古时候常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陋习,哪怕对亲传的徒弟也要留一手。可是,我们多少的文化不就是这样失传的吗?如果各位同仁愿意一起交流,或者能够从我这里学得一二有用的东西,对我来说是很值得欣喜的。”

    谢茂德的话让肖助理有些意外,他看向了观众席‘故胥十二楼’的方向,作为酒店老板的谢卫国有些无奈的抓了抓头发,最终还是点了头。

    这菜谱本来就是谢茂德自己研究出来的,和酒店没什么关系,哪怕有心把它作为招牌菜,谢大厨的脾气他也早就知道,是劝不回来的。而且,说实话他心里也并不意外。

    说起来,也正因如此他才将谢茂德视为好友啊。那是一位真正的厨师。

    是的,这个就是谢茂德。在场的也只有孙若涵更清楚,他的这位谢师傅,哪止公布了一道‘醇真大排’。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将自己毕生研究的三百多道菜肴都悉心编纂成册,无偿向整个烹饪界公布。不分酒店、不分师承,只要愿意学习,他都乐于倾囊相授。

    正如他所说的,文化这种事就在于交流,在于传承。过去有太多太多的优秀文化断绝在了历史之中,这是对整个文明的损失。谢师傅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菜谱能有此高度,但也愿意抛砖引玉将自己毕生所学、学研究的成果流传下去,只为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添一些不起眼的砖瓦。

    正因如此,才有了多年后那‘厨王’之名。研究过他菜谱的厨师,每一位都愿意对他执弟子之礼,尊称一声谢师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