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十八章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3/3页)

?”

    “知道啊,文献中有记载,说是王锡麟和一个名叫徐少泉的人打赌,对方以一千两银子为赌注,使用六个色子,如果六个面都是一点,就赢得拙政园,否则就输掉一千两。一连赌了好多局,最后徐少泉耍诈出千,用了六个六面都一样的色子,赢得了拙政园。”

    “嗯。”这和孙若涵以前听说的也差不多。王锡麟会答应这样的赌局不奇怪,六个色子必须同时扔到1,这概率是1/46656,几乎可以等同于0。一次一千两可不是小数字,彩票都不敢这么玩,可以说是稳赚不赔。可奇怪的是,他最终输了。

    “这里面不觉得古怪吗?如果王献臣的儿子真的是老赌徒,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出千手法看不出呢?”

    徐少泉出千的手法并不高明,局中临时换了六个一样点数的色子。

    掷色子的人都知道,开盅的时候,人的视线又不是只能看到最上面的一个面。这样的豪赌,出现这数万分之一的概率的结果,正常人都会去检查。也不用仔细查,稍看一眼就能察觉色子有问题,可王锡麟没有提出来,干脆的认赌服输了。

    “谁知道,老赌鬼嘛,大概脑子都坏掉了。”

    真是这样?可是就像卖油翁一样,赌钱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一个人总是专精一件事,老赌鬼在赌钱时难倒不该更敏感吗?

    “可是,结果就是拙政园真的易手了啊。”

    是的,已经发生过的事肯定是没错,拙政园就这么像开玩笑一样被交出去了。

    孙若涵没有反驳,而是转了个话题:“你知道‘大观园’吗?”

    “红楼梦的那个?”

    “嗯,贾家耗费巨资,建了省亲别墅大观园,其后贾家一步步开始衰败。那座大观园,对贾家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功不可没。”

    而拙政园呢?要知道,这座近百亩园林修建的花费,远远不是大观园能比的。钱从何来?

    王献臣是因为被告发收受贿赂而辞官的,正德皇帝是个有趣的皇帝,并没有因为受贿而放在心上,但有心人始终是知道的。正德一朝没有清算,而在王献臣故去以后呢?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嘉靖帝,那可是个严苛治官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主。

    这座已经名誉江南的拙政园,嘉靖帝会怎么看?若是始终占着,最后等待王家的会是什么结果?

    “从历史上看,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之后拙政园的历代主人,如钱谦益、陈之遴之流,不是抄家流放,就是家道中落,几乎没有一个善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座园几乎是一个诅咒,它无法属于个人。仔细想想,全身而退的好像也就是王献臣的儿子王锡麟了吧?”

    这只是孙若涵私下的猜测,对于那个只见过几面并不熟悉,却让他觉得古灵精怪的小鬼他也不知道更多。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当时的真相。只是在孙若涵的心里总是更愿意相信,那个自诩为拙者将半生为政的理想托付在筑园的老人,他的心血不该被后人随意糟蹋。

    在一个初冬的清晨,孙若涵再一次来到了拙政园前。

    因为不是节假日,入园的人很少,站在深深的门廊间,那种时空交错的混乱感越发鲜明。仿佛在昨天,这里还是一片还未动工的洼地。

    他漫无目的的随便走着。

    路过缀云峰,那座两人高的太湖石缀在片片枯叶丛中。

    走过听雨轩,轩窗外种植着片片芭蕉,哪怕是初冬时节绿色依然。若是点点细雨时,雨打芭蕉的声音想必会很动听。

    从玲珑馆走过,踏上小飞虹,沿着这架在小河上的长廊,他站停在了香洲前。

    抬头,匾额上‘香洲’两字是属于文徵明熟悉的笔触。这座园是王献臣的为政之念,却也凝聚了文徵明一生心血。

    孙若涵取出了一罐桂花米酒,打开封盖轻轻啜了一口。有点甜。

    【待得这园成之日,你我三人再把酒对饮】

    这一口,迟了五百年。但桂花的香气依然浓郁。

    世间风流人物,纵然才华横溢、青史留名,谁又不是匆匆过客呢?

    嘉靖三十七年

    黑夜之中,有人携着家眷从这园门口走出。一行人有些匆匆,没有带走太多的东西。走在最前的中年人将包袱紧了紧,里面是他‘赢’来的几万两银子,也是他一家用来维持后半生的所有家当。

    “文叔叔。”他看着街边已经年近九十的老人,没想到对方会来送别。

    “锡麟……”老人仔细的看着面前的中年人,有些感慨道:“上个月老夫为这拙政园画完了第三十一张图。这‘三十一图’老夫画了整整二十五年,也该结束了。散了吧,散了也好。”

    王锡麟看着这位自己父亲生前的至交,他又转身看了一眼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宅院。忍不住又向着这曾经的家的方向重重跪下。

    “爹,孩儿不孝,保不住您这家业。”

    “老爷。”

    他没让家丁扶着,磕了三个头后自己站了起来,告别了文徵明,拎着包裹坐进了马车之中。那马车晃晃悠悠的走入黑暗,走入了历史的迷雾,再也不为世人所知。

    嘉靖三十八年,在绝笔之作完成的次年,八十九岁的文徵明无疾而终。

    【第四篇《指间之沙》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