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三十五章 经营  (第1/1页)
    ,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    打下一个国家很简单。    但是……要想治理一个国家,却十分困难。    仗打完了,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    怎么安抚?    这就必须要用到高藏这些人。    让他们分批去告诉高句丽的百姓。    战争已经结束。    高句丽已经亡国了。    现在……    他们该干嘛干嘛。    至于对于那些手里多少还有些士兵的城主,则是以劝降为主。    让他们都向辽国投降。    毕竟……    现在高句丽亡归亡,可国内至少还有两百万人呢。    其中……    光是扶余城那一块,就至少应该有五十万人。    也就是高句丽长城最北端的那一块。    对于这扶余城,也需要高藏等人去劝降。    很快……    各个城主的态度也就传了回来。    投降的基本上还是占了大多数,但仍然还是有死不悔改的。    比如说这扶余城!由于离辽东还有点远,因此五小只都还没有去特别有意地去针对过对方。    眼看如今天气已经变冷。    五小只此时也并不打算出兵了。    还是等到明年开春了再说吧。    ……    李治:“高藏,目前高句丽还有多少能战之兵?”    高藏也是老实回答道:“如果是个男的,都算上,那凑个二十万不成问题,只是武器铠甲会差些。”    李治便不由得感慨道:“那你们高句丽可真的是底蕴深厚。你有什么办法能让高句丽的百姓听话?”    高藏:“下臣以为,只能是不断地派人去安抚。”    李治:“那朕就命你为平壤道安抚使,派你去安抚。另外,你还有一个任务。”    高藏:“陛下请说。”    李治:“那就是每年都从高句丽境内迁出五千户到辽东。从每年的三月开始,七月停止。”    高藏一开始还以为是迁到辽东这边种地呢。    结果……    到了第二年三月。    李治便把这些人全都卖到了大唐去。    大唐这边。    江淮地区这几年也是得到了极大的开发。    以前这里很多地方都是空旷无人的,但现在,一下子就变得热闹稠密了不少,多出了不少飘着炊烟的村落。    大唐。    李二这天也是问了问,最近这几年,大唐的户口是多少。    然后户部尚书高履行,也就是高士廉的长子也是回道,“今户三百九十七万。”    跟贞观初的户不及三百万一比,这已经多了差不多快一百万户。    跟武德比,更是差不多翻了一倍。    不过……    之所以增长得这么快,这并非完全都是自然生育的结果。    毕竟……    通过打仗,他们也吸收了不少的户口。    还有一些本来就是逃匿的。    李二听完了这个数字,心中波澜不惊,因为……他也就是随便问问。    不过稚奴那边确实有点人少了,是不是该强行地把一些人给迁徙过去。    李二现在担心的,却是将来要是有一天,他死了,大唐未必跟辽国,就能有这么好的往来了。    说到底,将来稚奴还是要靠自己的。    李二随后便把要强行迁徙的事告诉了李重。    李重觉得吧。    这确实有点难。    不过……    可以考虑一下,把相对富裕、而且家中兄弟多的家庭,可以分一个儿子出去。同时,当然也要分一个儿媳,甚至是孙子。    并且……    此事不宜搞得过大。    最好是每个县几十几百人这样。    这其实就相当于把府兵给派出去了。    因为一般能有这个条件的,大概也只有是拥有府兵的家庭了。    延平三年。    三月底。    虽说不少人肯定是不太情愿,但没有办法,就算是不情愿,也得去。    第一次,就征召了五千名府兵,再加上女卷,儿子什么的,人数大概在一万五千人吧。    而这一万五千人的到来,立刻又让辽东热闹了不少。    刚刚来,一开始肯定不习惯。    只不过……    过个一年半载的,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辽国的粮食基本上由国家供给,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种,如果是你自己种的,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了。    没有赋税,但有徭役。    不过这徭役基本上跟农业不重叠。    另外……    到了冬天的时候,还免费提供文字教学。    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去工匠部门学一门手艺。    尤其是怎么造蒸汽拖拉机。    今年,辽国的蒸汽拖拉机的数量已经来到了一百五十五台。    所生产的小麦加起来,足够将近二十万人吃一年。    别人都是三年耕者,有一年之储。    而辽国目前的产量,则是做到了近乎于一年两储。    当然!    春小麦的口感并没有秋小麦那么好,因此,辽国的粮食也不单单只有小麦。    有的人也会自己种一两亩的栗米甚至是水稻,这些都可以自由发挥。    所以当这一万五千人来了以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世上竟然还有一个地方,是可以不用饿肚子的。    这生活的条件,如果要论到吃饱,可能甚至比在大唐都还要好。    也就这两年在打仗吧,不然……    蒸汽拖拉机的数量应该还要更多。    李治也是不得不重新思考,去招高句丽的百姓来给他挖煤。    他们给自己挖煤,自己给对方吃的,至少……    他们也不用冻死饿死。    不过这人数不能一下子招募得太多。    至于这刚来的一万五千人,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去挖煤。    这一万五千人得拿来种地,搞养殖。    ……    在五小只这边搞着生产建设的时候。    新罗跟百济这边,也是蠢蠢欲动。    对高句丽这边的边疆将领,那是能拉拢的拉拢,不能拉拢的,也要过来扇风点火。    这消息慢慢地,自然也传到了五小只这。    五小只只是口头严重警告,但是却并没什么实际的行动。    而且……    接下来他们还得去打扶余城。    扶余城这边人口还不少,据说有四十余城,史书上,光是这,就曾拉出过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其中应该有不少是靺鞨人。    当然,现在估计不行了,现在最多撑死了,也就拉出六七万。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举将其攻破,之前这扶余城的城主还很跳,现在却是老实了。    等扶余城被攻破以后,其余四十余城也是闻风投降。    李治便在这安排了一个新城主,再搜刮了一番财物,把旧城主的女卷什么的,通通充公,接下来可以拿来分赏将士,其余则是一切照旧。    得让他们明白,反抗都没有好结果。    不反抗的话,说不定还能过上一点好日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