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被嫌弃、羞辱的新选组【7000】 (第2/3页)
上至有马可骑的将领,下到徒步行走的普通士兵,皆是全副武装。 那整洁如镜的铠甲、那直刺向天空的长枪、那密密匝匝的腰刀,在阳光中闪闪生辉。 绣有会津葵的军旗在烈风中呼啦掣动,森然干宵。 相较之下,与他们齐头并进的新选组……那可真是太寒碜了啊! 没有统一的装备。 没有统一的服装。 着甲率……基本等于没有。有甲可穿的人,也就只有青登了。 一方是星旗电戟的雄师劲旅。 另一方是形象不正的“杂牌军”。 两相比较之下,营造出极强烈的反差感。 与此同时,因为新选组的将士们此前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底层人士,所以他们就连精神层面也没法跟百里挑一的会津精锐相提并论。 这种“自己是矮穷挫,身边跟着个高富帅”的情境,很难不让人心生难堪、害臊之情。 新选组里的不少人在目睹会津军的壮盛军威后,下意识地缩紧双肩、埋低脑袋,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 相对的,新选组的拉胯军容使会津将士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尽管松平容保此前已三令五申:新选组是地位与我们相当的盟友,切勿不可轻慢,但在此时此刻,依然有为数不少的会津将士朝正跟他们并肩同行的盟友投去轻蔑、鄙薄的视线。 更有甚者直接压低嗓子,窃窃私语道: “搞什么啊?我们殷殷期待的援军,就这副德性吗?” “这样的军队,能顶什么用啊?” “连统一的装备都没有……这种杂牌军凭什么跟咱们会津军平起平坐?” “他们真的能完成‘镇抚京畿’的重任吗?” “为什么橘大人要骑牛啊?堂堂的京畿镇抚使,连匹马都骑不起吗?” “不过,那头牛长得还挺壮实的,好像比藩主大人的爱马还要高上一些。” “喂,快看呐,有女人,他们竟然还有2个女兵。” “真的耶,哇,那俩女人长得真不错啊。” “对呀,尤其是背着薙刀的那一个,我还是头次看见这么美的女人。” “带女人上战场……我越发觉得这个新选组很不靠谱啊……” …… 虽然他们已极力地压低嗓音,但因为两军是比肩行进,相隔得很近,所以新选组里的不少人都听见了他们的议论声。 一时之间,总司、佐那子、木下舞、土方岁三……从长官到队士,逐一地侧过脑袋,回以怫郁、愤懑的视线。 尤其是总司——她的一对柳眉紧缩,似有无数怨念寄宿于内。 就连普通人都能听见会津将士的嘲讽,遑论是拥有天赋“风的感知者 1”的青登呢? 然而,青登的面色却一直如常,腰杆挺得笔直,看上去稳如泰山,仿佛毫不在意会津军士的亵慢。 这个时候,松平容保蹙紧眉头,转头向后,怒斥道: “肃静!” 霎时,原本叽叽喳喳的会津军列重归鸦默雀静的森严状态。 随后,松平容保将视线移向青登,郑重地致歉道: “橘大人,抱歉了,是我驭下无方。” 青登平静一笑: “无妨,我的新选组还很弱小——此乃事实,没有回避、遮掩的必要。” 松平容保闻言,怔了一怔,像是听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回答似的。 “肥后大人,当心了,前面的路很崎岖。” 青登的提醒使松平容保回过神来,他当即控稳掌中的缰绳,小心翼翼地驱使坐骑。 在遭受松平容保的严厉警告后,会津军的将士们都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嫌弃新选组。 场面归于平静。 两军行进了约莫半个多时辰后,总算是开进京都的地界,抵达东海道的最后一站——京都的三条大桥。 …… …… 京都,三条大桥—— 三条大桥是横跨加鸭川的桥梁之一。 桥的西端是一个里程碑,表明距离江户日本桥约500公里。 这座桥最初是在室町时代建造的,当时它只是一座粗糙的木制桥梁。 天正十七年,在丰臣秀吉的命令下,人们以石梁重建了一座更大的桥身。 新桥长63间,建在埋在8米深的角石上。 桥下的加鸭川缓缓流淌,对岸的繁华城市的背后,东山三十六峰在阳光下透出青绿色。 当青登和松平容保领衔两军登桥时,“兵戈铁马,顺着桥身大步行进”的这副光景,好不壮观。 幕府新建的战斗部队来了——此则消息如风一般传遍整个京都。 京都的士民们像闻着腥味的猫一样,上赶着跑来围观。 仅须臾,军列所过之处的两侧街边,站满了踮高脚尖、伸长脖颈的围观群众。 京都人朝新选组的将士们投去好奇的视线。 而后者亦用饶有兴趣的眼神打量前者。 包括青登、试卫馆群英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首次见到那么多活着的、并非生存于书本上或他人的言传之中的京都人。 两波人就这么互相观瞧。 不得不说,仅从外表上来看,京都人就和江户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光是穿衣风格就很不一样。 谈到江户人的性格,大概可以提到几个关键字:浮世、虚华、及时行乐。 由于频繁的天灾和火灾,江户人的性格里大多有“人生无常,把握当下”的特征。 因此,江户人格外钟意花里胡哨的衣裳,怎么sao包怎么来,很有暴发户的风范。 反观京都人……青登举目望去,发现他们也很喜欢穿鲜艳的服饰。 红的、黄的、橙的……怎么鲜艳怎么来。 但是,京都人在纹饰及色泽的选用上非常讲究,透出别样的时尚感、婉约感。 至于其他的细节处:腰带的绑法、发髻的插放位置等多处地方,亦是独树一帜。 兴许是因为看习惯了佐那子、木下舞的“江户风”,所以青登对“京都风”无感。 虽感不喜,但他也愿意承认:“京都风”确有与“江户风”迥乎不同的魅力点。 然而……京都人的心态显然并不像青登这样包容。 如果说,青登等人在打量京都人时所投射出去的情感,是对于异域风情的纯粹好奇的话。 那么,京都士民们朝新选组投射来的情感,就是毫不掩饰的鄙夷了。 并非心理上的反感。 而是有如上位生物对待下等生物时的那种生理性的厌恶。 某位花季少女一边轻掩朱唇,一边对身旁的友人娇笑道: “快看呐,他们的穿着好土啊。” “就是啊,为什么要把腰带绑成那样?难看死了。” 一名老人忿忿不平地跺脚道: “哼!怎么又有东夷过来了!有完没完了!王城的土地都被玷污了啊!” 他身旁的另一位老人接话道: “唉……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