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 大盐党的残党!【4600】 (第2/2页)
正当青登无言以对的这一会儿,木下舞接着道: “他刚才说:希望你去他的茶屋里坐一坐,他今天新进了一批好茶,味道可香了。” “阿舞,麻烦告诉他:感谢您的好意,可我们正在赶路,就不去喝茶了。” 说罢,青登轻磕马腹,继续前行。 然而,走没多远,就又有一人拦住了他。 “这位爷儿!” 这次出现的人倒是说着普通话,不过其口音依然掺杂着强烈的大坂味道。 “要不要来玩线绳抽奖?最高大奖是足足的10两金哦!10两金哦!” 他一边以浮夸的口吻这般说道,一边伸出10根手指。 线绳抽奖――又称“宝引”。从一堆绳子里挑出一根来拽,如果拽到特殊的绳子,便是中了奖,可以领取奖品。起初为孩童的游戏,后来奖品逐渐变得豪华,大人们都开始狂热起来,所以宽政改革时曾一度被禁止。 “不必了,多谢。” “这位爷儿!再考虑考虑吧!这么丰厚的奖品可不多见啊!” “谢谢,真的不必了。” 就这么来回拉扯了好一会儿,青登才总算是摆脱了此人的纠缠。 未等他喘一口气,其马前就又出现了一道崭新的身影。 “这位爷儿!瞧你们的这副模样,你们是打外地来的旅人吧?” 这一回出现的家伙,乃是身穿滑稽服饰的年轻人。 看样子,他似乎是一位街头艺人。 未等青登回应,他就自顾自地继续道: “既然是异乡人,来了大坂可不能不看我宇次郎的得意表演啊!” 说罢,他撩起衣服的下摆,撅起屁股,*眼朝天。 青登见状,不禁直抽嘴角。 如此姿势……他已经认出对方所要表演的艺能。 很显然,这是日本的传统艺能――曲屁。 简单来说,就是伴随着三味线和小曲放屁的杂技,非常低俗,可是却很受民众的欢迎。 眨眼间……真的是眨眼之间,青登的身周忽然出现海量的看客。 他们围得里三圈外三圈,兴冲冲坐等这位自称宇次郎的街头艺人放屁。 只见做完准备动作的宇次郎不紧不慢地从怀里摸出一支简陋的笛子。 接着,他就这么一边吹笛,一边用力放屁。 为了憋出屁来,他拼命使劲儿,以致气血上涌,面庞胀得通红。 噗!噗!噗!噗!噗!噗! 屁声悠扬…… 神奇的是,他的屁声竟与笛声形成诡异的配合…… 现场的看客们哈哈大笑,看得很是开心。 完全欣赏不来这种艺能的青登,则是一脸懵逼地看着努力放屁的宇次郎,以及周围的非常捧场的大坂市民。 约莫1分钟后,表演结束了。 “谢谢你们!感谢诸位的捧场!” 宇次郎站起身来,穿好衣服,向现场的看客们致以谢意,接着十分优雅地向青登行了一礼。 然后,他没有向青登讨要赏钱,就这么扬长而去了。 至于那些看客,也自然地散去了。 青登怔怔的望着这位曲屁艺人逐渐远去的背影――他好像就只是单纯的想要在旅人面前抒发一下自己的表演欲而已…… 这位艺人前脚刚走,后脚就又有新的“意外情况”缠上青登。 5位手提菜篮子的大妈莫名其妙地凑上前来,十分熟络向他搭话: “哎呀,这位爷儿!你长得好高啊!” “快看!这马的毛发亮晶晶的!养得真好!” “哎哟!这是您的媳妇儿吗?” “好漂亮的媳妇儿呀!皮肤嫩得可以掐出水儿来!” “吼吼吼吼,要是我的儿媳妇也能这么水灵就好了!” “咦?这边这位戴眼镜的大爷也很俊耶!” …… 叽里呱啦,响成一片。 她们仅凭5人之数,硬生生地产出“500只鸭子齐声鸣叫”的气势。 青登等人没应一句话,可她们却已经自顾自地说了几十句话。 因为她们是一块儿开腔,谁也不顾谁,嗓门又大,所以青登都没听清她们在说些什么,只听见一堆噪音。 青登敢用自己的灵魂来作担保――自己绝对不认识这5位大妈,连见都没见过。 明明是陌路人,可是对方却得心应手地凑过来搭话,而且聊得还很嗨,完全没有半点生涩的感觉。 明明青登等人都没在理她们,可她们却还能毫无阻碍地把聊天进行下去…… 不知情的人见了,怕是会以为青登和她们是熟人。 相比起青登的懵逼,桐生老板和木下舞此时倒是很淡定。 看样子,他们对于“根本不认识的大坂大妈突然凑过来搭话”的这等状况,似乎已是见怪不怪。 桐生老板矜持一笑,换上熟练的大坂腔: “感谢夸奖,想不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被您这样的美人夸上一句‘俊’,真是三生有幸啊。” “呀啊――!大爷,您可真会说话!您吃不吃烤鱿鱼?我刚好给我丈夫买了两根烤鱿鱼,来!分你一根!快吃,热乎着呢!” …… 桐生老板以三言两语打发走了这群大妈。 大妈们虽走了,但青登仍沉浸在震惊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这就是大坂人吗……? ――大坂人拉近距离感的方式好奇怪啊……! 此时此刻,青登再度感悟到:有的时候,“地域黑”还真的就是原始版的大数据! 从他进入大坂市区至现在,拢共不过半个小时。 在这无比短暂的时间内,他就已经感受到了无比强烈的文化冲击! 遍观日本各地,大坂算是最易遭受“地域黑”的地区之一了。 早在很久以前,青登就从各式各样的渠道里听闻过大众对大坂人的刻板印象。 比如大坂人对于他们的方言有着非常强烈的自豪感,认定大坂话才是当之无愧的日本普通话。 即使会说关东话,也会倔强地使用大坂方言――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坂方言的“感染力”太强,所以他们改正不过来。 类似于此的刻板印象,还有“大坂人格外热情,热情得令人无所适从”、“大坂人喜欢表演段子”、“大妈特别喜欢唠嗑”……等等等等。 青登今天也算是开了眼了――原来大众对大坂人的这些刻板印象全都是真的! 身为“儒家文化圈”的一员,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很推崇含蓄、文雅的交流方式。 此前只在江户和京都生活过的青登,早就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含蓄、委婉的相处方式。 因此,面对大坂人的这种格外“热情”的交流态度,以及他们那诡异的拉近距离感的方式,他自然是感到极不适应。 正当青登仍在懵圈的这个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喊声吸走了他的注意力―― “快看!是‘大盐党’的残党!快走快走!” ******* ******* 求月票!求推荐票! “大坂篇”结束后就是“结婚篇”。“结婚篇”结束后,本书的时间线就可以推进到1864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