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遭受拐卖的法兰西少女【4800】 (第1/3页)
爱丽丝德奥尔良――非常典型的法国名字。 而且还是法国贵族的名字。 据青登所知,名字里带“德”的法国人,基本都是贵族。 法语里的“德”,近似于英语的“from”,意思是“来自何处”。 为了和普通平民区分开来,彰显自己的显赫身份,贵族们以封地名作为姓氏,再加上“德”的前缀。 “德”的前面是人名,后面是封地名,“XX德YY”即“来自YY的XX”。 就以“爱丽丝德奥尔良”这一名字为例,其含义便是“来自奥尔良的爱丽丝”。 青登并不认识叫“爱丽丝”的贵族小姐。 ――叫“艾洛蒂昂古莱姆”的女孩,我倒是认识一个。 怎可惜,青登实在是不了解法国的人文历史。 因此,他并不了清楚“奥尔良”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方。 在欧洲,封地的面积大小、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贵族等级的高低。 说来惭愧,谈起“奥尔良”,青登只想到肯X基的新奥尔良烤鸡腿堡。 想起这个汉堡,他顿时感到强烈的馋意,口中生津,险些流出口水。 封建年代的料理再怎么美味,也没法跟现代的美食相提并论。 别的不说,光是佐料的质量,便是天差地别了。 异乡人眼巴巴地看着青登和木下舞,一脸希冀地等待回复。 青登摇了摇头,答道: “抱歉,我们并未见过这样的少女。” 即使是对欧洲不甚了解的青登,也知道“爱丽丝”并非什么稀罕的名字。 其大众程度,近似于中国的“X婷”、“X娟”。 自打《爱丽丝梦游仙境》风靡全欧洲后,“爱丽丝”就成为了西方世界最普遍和受欢迎的女孩名之一。 甚至还使文艺工作者们普遍形成了“金发的女孩就该叫作‘爱丽丝’”的固有印象。 青登前脚刚说完,后脚木下舞就好奇地追问道: “这位少女就没有什么更明显的外形特征吗?” 不得不说,异乡人给出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少了――发色、瞳色和年龄,没了。 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的法国人……这跟找一个黑色头发、黑色眼珠的中国人是没有区别的。 金发蓝眼的法国人海了去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很显著的、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外形特征。 “啊!我有她的照片!” 说着,异乡人忙不迭地伸手探怀,摸出一张古旧的、巴掌般大的老照片。 “请看!” 青登小心翼翼地伸手接过。 这张相片实在是太陈旧了。 陈旧得仿佛轻吹一口气,就能使其破碎。 他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将其弄坏了。 因此,他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来轻轻夹住相片的一角,谨防对其造成什么不可逆的伤害。 木下舞探过头来,与青登一同定睛观览。 只见相片上映着一大一小的两道身影。 大一些的身影直挺挺地站立着,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像极了军人。 至于那道小一些的身影,则是并拢双膝,端坐在椅子上,整衣危坐。 异乡人贴心地伸手指向相片上的这道娇小身影。 “她就是爱丽丝。” 他的这番提醒明显是多余的――这位小个子若不是爱丽丝的话,难道那个大高个才是爱丽丝吗? 时下的照相机还很落后。 不仅体积巨大、cao作复杂,而且影映出来的相片的清晰度,实在是乏善可陈。 要么曝光严重,要么对焦不准……毛病多多。 不夸张的说,即使是使用当前最先进的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极了鬼片,真正意义上的“把人拍得跟鬼一样”。 相片的清晰度本就不高。 在此基础上,这张照片又实在是有些年头了,某些地方严重泛黄、褪色。 而且很不凑巧的是,恰好就是爱丽丝的脸蛋的那一部分,有着不轻的损伤。 如此,就更难看清其面容了。 青登已经眯细双眼,很努力地观察了,却也只能勉强辨认其身形。 除此之外,就只能看见黑漆漆的一团。 总而言之,这张相片所起到的作用,不能说是聊胜于无吧,只能说是百无一用。 青登一边将照片交还回去,一边苦笑道: “足下,你的照片实在是太模糊了,根本看不清啊。” 对方似乎是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并未展露出失望的表情。 他默默地收起相片,然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唉,爱丽丝的相片就只有这一张了……要是这张相片能再清晰些就好了……” 青登不以为然地轻挑了下眉――说实话,即使这张相片非常清晰,他也不觉得他们能够靠这张老照片,来认出长大后的爱丽丝。 小孩子是长得很快的,几乎可以说是一年一变。 从照片中的身形来看,在拍摄这张相片的时候,爱丽丝大概只在6岁上下。 根据异乡人方才所述的内容,爱丽丝今年已经15岁了。 6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