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章 潜伏在京都的女忍者们!【豹更6K】 (第1/3页)
若有若无的清幽香气,萦绕在青登的鼻前。 出于角度的缘故,她那白皙似雪、细腻如缎的后脖颈,清晰分明地跃入青登的视界。 不得不说,她这“从下往上看”的视线,实在是太具杀伤力了。 看上去楚楚可怜的,像极了惹人怜爱的小动物,大大激发保护欲。 换作是未经人事、经验匮乏的清纯少男,在收到紫阳的这股诱人视线后,怕是要神魂颠倒,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显而易见的,青登与“清纯少男”一词是完全沾不上边的。 在娶得三位绝色娇妻后,他在“美色”上的阈值已提得极高。 仅仅一个眼神,可没法动摇其心神。 只见他神情如常,淡淡一笑: “请见谅,我最近实在是抽不开身啊。” “既要治理秦津,又要统领新选组,还要管着百里之外的八王子千人同心,忙得恨不得将猫的爪子也借来使用。” “莫说是只园了,我现在连京都都很少来了。” 说罢,他举高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他话音刚落,紫阳就半眯着双目,嘴角弯成“w”的猫嘴形状。 “没关系,能够偶尔看见您这位大英雄,奴家就已心满意足了~~” 说着,她再度捧起酒瓶,为青登满上一杯。 在倒酒的同时,她眨巴了几下美目,眸中泛出温柔的秋波。 青登见状,暗暗咋舌,心中暗道: ――“京都第一艺伎”的功力愈发深厚了啊…… 这已经不是紫阳第一次在宴席上陪侍青登了。 尽管已经有了相应的经验,但在又一次亲身接触对方后,青登再度深刻地体悟到:能够在艺伎这一行业称霸的女子,果真不是凡类啊! 在青登所认识的各色女子当中,能在相貌上与紫阳一拼高下的,也就只有天璋院笃姬和“江户第一美人”佐那子。 相比起佐那子的优雅、阿舞的温婉、总司的活泼、天璋院的古灵精怪,紫阳是另一种类型的女子。 虽然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一位女性,显得很不礼貌,但……除了“sao”以外,青登实在是想不出别的替代词了! 紫阳的“sao”,并不是满身风尘味的那种“sao”。 而是……充满魅惑、分外妖娆、使男人如痴似醉的“sao”。 虽说艺伎和游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职业,但它们的本质却是殊途同归的――都是靠“讨男人的欢心”来吃饭。 出于不能卖身的缘故,艺伎们若欲吸引男人,就得另辟蹊径,下足苦功。 语言、表情、小动作……从头到脚、由里至外,她们将自己的全身上下都化为吸引男人的武器。 说男人爱听的话。 露出男人爱看的神情。 以暧昧之举反复撩拨男人的心弦。 如此,才能让男人们记住她、宠爱她,才能使自身的名气和业绩唰唰上涨。 不夸张的说,每一位稍有名气的艺伎,都是勾引……啊、不,吸引男人的大师! 而问鼎只园之巅的紫阳,则更是其中的翘楚了。 如何让男人迅速迷上自己――对于这一问题,找遍整个京都怕是也没法找到比紫阳更有发言权的女人了。 她的魅惑技能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久而久之,“吸引男人”几近成为其本能。 即使是想要纠正,怕是也纠正不过来了。 因此,紫阳方才做出的那些看似是在诱惑青登的行为,应该都是习惯使然,并非刻意为之。 同时,也正因“吸引男人”已成为她的本能,所以很难用具体的词句去形容紫阳的魅力。 虽然天璋院也总给人一种sao气感,但她的“sao”是流于表面的“sao”。 究其缘故,只不过是因为她长了张媚态十足的妩媚脸。 只要稍稍接触其人,就能很快发现其本质乃喜欢恶作剧、钟意于捉弄人的小恶魔。 青登以前曾戏称天璋院为“魅魔”――现在看来,该称号要易主了。 唯有脸蛋很媚、内在却是个顽童的天璋院,简直弱爆了啊! 相较而言,紫阳才是真正的“魅魔”! 与生俱来的闭月羞花之容,外加上刻苦锻炼出来的魅惑技能,使她成为魅魔本魔,俨如“行走的雌性荷尔蒙”,使万千男性为之臣服。 当然,紫阳的裙下俘虏虽多如牛毛,但其中并不包括青登。 一方面是因为青登乃忠贞不二、不近女色的纯爱战士。 紫阳的魅力固然使人沉浸,可青登还是觉得自己家中的那3位娇妻更让他感到迷恋。 至于另一方面……他一直在暗中提防紫阳。 为了对抗幕府及佐幕势力,长州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事实上,艺伎和游女所掌握的能量,远超常人的想象――她们是市井里最常接触到上流社会的人,没有之一! 在艺妓区和游廓,总能瞧见达官贵人们的身影。 甭管是腰缠万贯的豪商,还是位高权重的高官,在美人面前总会露出破绽。 施展“美人计”,色诱他人,套取情报……这种招数并不新鲜。 女忍者们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虽说这世间确实存在专司于战斗、潜入的女忍者――阿舞就属此类――但并不能否认女忍者的初始职能,就是靠“美人计”来收集情报。 早在战国时代,武田信玄就曾大量培养、起用女忍者。 他从战争遗孤中挑选出貌美女子,悉心培养之后,命她们伪装成四处布道的巫女――神职身份便于周游各国,而且不易引人注意――一边在各地巡回演舞、卖身,一边收集情报。 因为四处游荡,又伪装成巫女,所以她们也被称为“步行巫女”。 时至今日,以卖身为主业、以布道为副业的“步行巫女”仍广泛存在,但她们已不是训练有素的女忍者。 自“八月十八日政变”至今,长州往京都派遣了不计其数的密探。虽下了大力气,但其过程并不顺利。 秦津、会津和萨摩相互联合,严格把控入京的各个关口。 一旦遇见长州籍的人就直接拿下,送牢审问,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