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6章 秒杀!青登对敌军的绝对碾压!【4300】 (第1/2页)
这人一边大喊,一边气势汹汹地拔出腰间刀,刀尖遥指新选组大营。 总司睁大双目,满脸的不敢置信。 约莫5秒后,她才总算是回过神来,口中呢喃: “一骑讨……?!” 一骑讨――简单来说,就是武将阵前单挑。 在古代中国,“武将单挑定胜败”基本只存在于演义小说,现实中没人这么干。 可在古代日本,这是正儿八经的经典战法。 一骑讨发于平安时代,兴于镰仓幕府时代。 日本的平安时代就跟中国的西周时期一样,十分讲究礼制,连打仗都要讲究各种各样的礼法。 比如:在开战之前,双方将领要互报家门,我家祖宗是谁谁谁、我叫什么名字云云。 对繁琐礼节的看重,再加上武士文化开始兴起,使得“一骑讨”战法开始兴起并流行。 直白来讲――“一骑讨”是武士们为夸耀门庭及自身武功,而生造出来的变扭产物。 若不威风凛凛地跑到两军阵前跟人单挑,世人怎知我是家世显赫、胆气过人、身手超群的名门之后? 于是乎,为了将装逼贯彻到极致,这些闲得蛋疼的武士硬是给一骑讨设计了许多复杂规矩。 开打前必须要自报家门、必须是一对一、不能耍阴谋诡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具体的比试内容,既有拔刀互砍,也有掏出弓箭来比试骑射。 一骑讨的本质是装逼、表演。 若是坏了规矩,那大家以后还怎么一起愉快地装逼了? 因此,交战双方都默契地吹捧一骑讨、遵守一骑讨的规则,你好我好大家好……然后,元朝大军来了。 是时,有不少日军将领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傻傻地跑到两军阵前,欲与元军将领单挑。 如此行为,都把元军将士看乐了――这群家伙干嘛要上赶着送人头? 傻子才跟他们单挑!直接一波箭雨覆盖,把日军将领射成筛子。 时至如今,仍有“元军爆射日军将领”的古画留存下来。 总的来说,元朝的东征算是变相提高了日本的战争水平。 从镰仓时代以后,一骑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等到了战国时代,已经没人再傻乎乎地搞什么单挑了。 至于什么“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的一骑讨”,纯属后人瞎编出来的产物,日本战国时代多的是这种胡诌的故事。 如今已是19世纪中叶,竟还能瞧见有人玩这种行为艺术……不得不说,这确实是相当震撼,有一种“穿越镰仓时代”的美。 连青登都不禁愣了一愣。 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 这事儿虽然离谱,可发生在长州人身上,倒也正常。 近年来,为了对抗西夷、彰显出与西夷势不两立的立场,尊攘派之间逐渐兴起一种“复古风”。 简单来说,就是主张“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谁敢动祖宗章程,谁就得掉脑袋!”。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有许多尊攘志士很热衷于阅读古书、学习古代的学问、模仿古人的行为。 总之就是coaplay古人,把自己搞得越像古人越好。 如此,“19世纪的一骑讨”什么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凭着鹰隼般的犀利目力,青登敏锐发现:当这个自称“山本策之”的家伙策马出阵后,长州大营立时发生不小的sao动。 有不少身披甲胄的将领奔到营口,气急败坏地看着已然奔至阵前的山本策之,口中叫嚷着什么。 青登一边注视这副场面,一边作思考状。 少顷,他面露了然之色。 他大概猜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多半是这家伙强烈要求与新选组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一骑讨,可上级不允,于是他不顾命令,强行策马出阵,非要扮演一把镰仓时代的武将不可。 这给了青登一个很好的提示――对面的长州军比他预想中的还要不团结,有许多不听号令、我行我素的家伙。 “橘君,我去一趟吧?” 总司扭头看向青登,右手抚上腰间的定鬼神。 青登轻轻地摇了摇头: “不急,先列阵再说。” …… …… 呜――呜――呜――呜――呜――呜―― 继长州军大营之后,新选组大营同样传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角。 不消片刻,营内的3300名将士踏着地面,“轰隆隆”地开出大营,列阵于野。 青登采用十分经典的阵型―― 六番队、八番队的2000火枪手部署在最中间。 一番队的300步兵居左翼。 七番队、十番队的800骑兵居右翼。 十一番队的200炮兵则布置在后方。 炮兵再往后,就是青登等将领所在的本阵了。 只要青登一声令下,2000火枪手就能立即向前进,其左右两翼有步、骑兵的策应,后方还有炮兵护行――实乃可攻可守的“万金油”阵型。 此时此刻,本阵内,一张张马扎摆放整齐。 青登昂首挺胸地端坐在主座上。 总司、井上源三郎等各级将领,依照身份地位的大小高低依序就座。 从场面来看,无疑是青登一方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除了新选组的3300名将士之外,还有足足二万藩军!总兵力将近是对面的长州军的8倍! 只不过,这二万藩军都摆在后方,充当背景板。 反正没指望这些家伙能帮上什么忙,既然是吉祥物,将他们放哪儿不是放啊? 于是乎,青登干脆将绝大部分藩兵都部署在伏见战场,把他们搁到自己眼皮底子下,方便看管。 对面的长州军同样摆好了军阵。 就在两阵的正中央,那个山本策之毫无退却之意,抬头挺胸,一脸傲然。 就在方才,发生一件趣事:长州军阵中有一人飞马而出,来到山本策之身旁,对他说了些什么。 青登猜测是在劝对方别胡闹了,赶紧回到阵中。 怎奈何,山本策之的意志很坚决,毫不为其所动,铁了心的要一骑讨。 眼见劝说无果,那人摇着脑袋离开,任由山本策之继续胡闹。 眼见迟迟无人上前来接战,山本策之昂着下巴,语气嚣张地朗声喝道: “怎么?堂堂新选组,竟无有胆男儿吗?!” 藤堂平助咂了下嘴,面露不悦之色: “橘先生,在下的伤已不打紧!请让在下出阵吧!” “池田屋事件”不过是上月的事情,藤堂平助额上的伤尚未痊愈,仍包着厚厚的麻布。 藤堂平助话音刚落,一旁的松原忠司就忙不迭地接过话头: “主公,在下愿往!在下能以性命担保,定当斩下那贼寇的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