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5100】 (第2/3页)
试点部队。 一上来就搞伤筋动骨的全面改革,那肯定不现实。 因此,只能慢慢来。 先从一两支部队开始改革,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即钝刀子割rou、温水煮青蛙。 虽然肯定还是会有人跳出来嚷嚷,但动静势必小上不少,完全能够凭借青登和德川家茂的威信弹压下去。 八王子千人同心乃半兵半农的民兵武装。 因为世代务农,外加上民风使然,所以他们不像旗本、御家人那样腐化严重,是真正的良家子部队,既具忠心又有一定的战力,选它作为试点部队,再合适不过。 “讲武军”亦然。 “讲武军”是讲武所新军的简称。 早在许久以前,讲武所就在幕府的命令下组建并培养以枪炮为主要兵器的新军。 遗憾的是,出于经费短缺、旗本八万骑的恶意攻击等种种缘故,“讲武军”的发展相当曲折,经历了好几次缩编。 截至目前为止,其总兵力在500人左右,而且并不算是一支真正的西式军队。 若用简单易懂的话来介绍……它是一支“拿着先进枪炮的古代军队”,还有很广阔的改革空间。 综上所述,以这两支部队作为军事改制的首要对象,乃最合宜的选择。 虽然不能确保这样的做法一定卓有成效,但再不济,等将来真的打内战了,麾下多出两支擅使枪炮的西式军队,也能增添不少胜算。 青登目前正研读的这封信,其主要内容就是德川家茂告诉他:不日就向八王子千人同心和“讲武军”倾斜资源,争取在三个月内取得成效。 待念完信,青登默默地合上信纸,仰面朝天,“呼”地长出一口气,口中呢喃: “‘陆军总裁’果然不是这么好当的啊……” 自打升官以后,青登常常有如下感觉:手中权力未见扩张,肩上的担子倒是加重了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房门外倏地响起侍者的声音: “主公,京都取缔役东城新太郎来了!” 青登愣了一下,随后迅速道: “嗯,快让他进来。” “是!” 京都夏之阵结束后,那些为躲避战乱而四处逃难的百姓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京都。 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却有不少歹人趁机霸占道路,专门抢劫这些返城百姓的钱财。 面对如此恶劣的行径,身为京畿镇抚使的青登自然不能无动于衷。 自打东城新太郎就任京都取缔役后,京都的治安就主要交由他来负责维护。 虽然明知对方是大盐党的卧底,但青登不仅没有告发他,还一如既往地重用他——当然,某些涉及重要机密的任务,是不会让他参与的。 青登火速派遣东城新太郎,命他在最短时间内扫清盗匪,并且派出新见锦、原田左之助以及他们麾下的五番队、十番队前去协助。 东城新太郎不愧是值得倚重的干吏。 经过大半个月的高强度的剿匪,这些路匪死的死、逃的逃,京都周边的道路重归和平。 眼见路匪已清,青登今日就让东城新太郎过来做详细的工作汇报。 青登一边默默等待,一边坐正身子,稍稍整理衣装。 不消片刻,他听见由远及近的沉重足音。 哗——房门拉开,东城新太郎的胖硕身影映入青登眼帘。 “殿下,好久不见了。” 东城新太郎微微欠身,面挂若隐若现的微笑。 “不必拘礼,放轻松。” 青登说着摆了摆手。 冷不丁的,其目光不由自主地往下倾斜,直勾勾地看向东城新太郎的右腹,眸中闪烁出复杂的情绪。 他的这份异样只是暂时的。 青登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眼神与表情,不动声色。 东城新太郎的工作汇报,并无特别之处。 就只是言简意赅地陈述战果,宰了多少匪徒、砍了多少颗脑袋云云。 青登安静听完后,朝对方投去赞赏的眼神。 “东城君,辛苦你了。” 东城新太郎赶忙道: “不敢当。” 这个时候,他大概是想起了什么要紧事情,面色微变,一副欲言又止、难以启齿的模样。 他这微妙的表情变化,尽入青登眼中。 “东城君,怎么了?若有什么想说的,但说无妨。” 青登这一番话,打消对方最后一丝顾虑。 “……殿下,我有一事要向您汇报。” 他换上肃穆的神情,一字一顿地说: “据我发现,有不少京都士民很同情长州。” 青登闻言,不禁面露错愕之色: “同情长州?京都的士民吗?” 东城新太郎用力点头,把话接了下去: “因为安政五国条约,造成国内物品不足,物价飞腾,民众的生活遭受严重影响,所以一直有不少京都士民对积极攘夷的长州藩寄予同情。” “最近,京都市井间开始流行‘长州赑屃’。” 青登插话进来: “‘赑屃’?这是什么?” 东城新太郎解答道: “‘赑屃’是方言,即同情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民众聊天时,总以委婉的语句来表达对长州的同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