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 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5100】 (第3/3页)
青登听罢,顿时面露了然之色。 江户幕府严禁民众公然批判政治。 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遑论幕府下达何种命令,底层百姓也有许多种办法予以应对。 最典型的例子,就如东城新太郎方才所说的,以各种“黑话”、“暗语”来讨论、针砭时政。 “除了‘长州赑屃’之外,京都市井间还开始流行一种圆形的红豆糯米团,叫做‘长州萩饼’。” “‘长州萩饼’实为长州萩城下町的特产。” “最近有不少京都店家开始贩卖这种萩饼。” “在卖这饼时,店家会特地将三块圆形的萩饼排成‘品’字形状,上面横放一双筷子,看起来就像毛利家的家纹‘一文字三星’。” “此饼的价格统一定为36文钱,象征长州藩石高36万石之意。” “买的时候要说‘負けてくれ’。” “卖家便会答道‘負けん’。” “这是很典型的双关语。” “‘負ける’既可以解作减价,也可以解作失败的意思。” “即是说‘长州是不会失败的’。” “这些人就这么透过萩饼和双关语,表达对长州藩精神上的支持。” “除了萩饼之外,来自长州的‘长州胜’也开始流行,成为京都目前最热门的舞蹈之一。” “顾名思义,这是一首歌颂长州胜利的舞曲。” “据悉,此舞是从赤石一间酒家开始的,” “主人乘醉穿了小儿的衣服跳起‘长州胜’来,妻子好不容易制止了他,小孩却突然暴毙了。” “邻家主人过来问个究竟,酒家主人说因为妻子制止他跳舞,小孩才会死的,不跳的话便会惹祸。” “于是邻家主人回到家跳起同样的舞来。一传十,十传百,‘长州胜’很快便传遍京城。” “就连舞蹈必备的长州产缩木棉也在一夕之间成为抢手货。” 说到这儿,东城停了停,踌躇了一会儿后才把话接了下去: “还有一事,我认为还是一并向您汇报比较好。” “我军在京都夏之阵一役取得完胜后,有一位名叫山本文之助的长州藩士在跟着大部队西撤时,因自觉逃跑无望,故在尼崎自杀,遗体就地掩埋。” “不知怎的,前阵子突然传出‘山本文之助的墓地有医治疑难杂症的灵效’的消息,于是周边百姓争相前去参拜。” “当地领主禁之不绝,故命手下将遗体改葬别处。” “手下掘墓时,突然间全身僵硬发热而死,把领主吓到了,从此不敢再打墓地的主意。” “这个神迹更加坚定民众的信仰,前往当地参拜者络绎不绝。” “当地民众特地给这墓地取名‘残念冢’,表示同情和可怜之意。” 东城新太郎说完了,安静站立,等候青登的回应。 “……” 青登虽然一言不发、表情镇定,但他心中早就骂开了。 ——啧……这叫什么事儿啊……! ——难不成这些家伙全都罹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越是虐待他们,他们越是觉得爽快?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非常经典的心理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被害者在面临极端威胁时,会对加害者产生情感认同,并形成融洽的关系。 “长州征伐”在即,青登抽调了以山崎烝为首的大批精锐忍者,前去西国打探情报。 出于此故,青登部署在京都的谍报网变单薄不少,他最近没怎么收到跟京都有关的情报。 若不是东城新太郎今日向他做出这一系列汇报,他还真不知道最近的京都竟有这样的变化。 说实话,青登真心觉得这些同情长州的京都士民,要么是有心使坏,要么是不幸罹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竟对加害者产生了情感认同。 假使是别的地方的人也就罢了,你们这些京都人为何要去同情长州? 池田屋一役,长州的激进派人士打算火烧京都,趁乱劫走天皇。 若不是青登等人粉碎了他们的阴谋,那一夜真不知要死多少人。 京都夏之阵一役,长州动员上万军势,兵锋直指京都。 若不是青登率兵死死将长州军挡在京都郊外,这一战真不知会让京都遭受何等严重的伤害。 显而易见,长州从未在乎过京都士民的死活。 他们为达目的,不惜屡次让无辜民众陷于水火之中。 长州都坏到这个份儿上了,竟还有这么多京都人同情长州、尊敬长州。 这、这…… 青登一时语塞,想骂人都不知道该去骂谁。 冷不丁的,东城新太郎开口问道: “殿下,是否要取缔这些声援长州的行为?” 青登摆了摆手: “不必了,我还没有小气到这种程度。” “这些事件的背后肯定有人在推波助澜。” “我们只能‘疏’,不能‘堵’。” “否则,就正中对方下怀了。” “届时,‘心胸狭窄’、‘打压民众’等骂名就扣到我们头上了。” 青登说着眯起双目,眼神不善,表情凝重,作沉思状。 ******* ******* 求月票!求推荐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