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刘盈:坏了,我成弥勒佛了 (第2/2页)
夏日,虽说已经是草长莺飞,但渭水平川的早晚还是颇有凉意的。 尤其是河谷山口,早晚时分的凉风尚有些许寒冷。 太阳距离西山尚有一竿之高,出门劳作经营的百姓已经纷纷返家,但在长安城南的驰道边上,刘盈久久站立,任由干燥的夏风吹拂衣衫,两丈之外的凉棚下,张不疑小口喝茶,同样满脸焦躁。 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快一个时辰了。 两日之后就是刘盈的加冠大典,因此张良这个刘盈的老师,自然不能缺席。 “喂,你没记错时间吧?” “没有,我爹说了,今天肯定能到!” 刘盈转过头,继续向南眺望。 不一会儿功夫,在太阳还没有彻底落下之前,远处一行车队驶来。 “老师,你可算回来了……”刘盈忙不迭迎上去。 “接到信的时候,我和你师娘已经订好了出海的大船……”张良摇了摇头:“不是说年底才办的吗?怎么提前了?” “嗯,我爹把我生日记错了……”刘盈满脸鄙视:“要是老师,就必然不会记错张不疑的生辰!” 张良愣了一下,满脸尬笑沉默不语。 ………………………… 长安城,太庙。 今天是刘盈举办加冠大礼的地方,因此国中功候诸王,朝中文武百官齐聚于此。 太庙外,黄钟大吕之声不绝于耳,两队各六十四人,分文武两班的伶人翩跹起舞,踏地而歌。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 这是一首《诗经·小雅·天保》,表达的是作为周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及臣子的召穆公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 虽然刘盈现在并不是君主,但作为储君,尤其是即将完成加冠大礼,正式获得全部政治地位的成年人,这首《天保》并不算是僭越。 嗯,主要是这是汉朝,不是唐朝,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玄武门之变’,因此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还算和谐…… 当然了,刘据那个倒霉蛋除外…… 黄钟大吕声中,刘盈面朝书写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双膝跪倒,神色恭谨。 老态龙钟,战战巍巍的萧何被两个健壮的内侍搀扶着走过来,满是皱纹的大手接过一顶象征着‘文华’的布冠给刘盈戴在头上。 接着,谒者念诵着骈四俪六的华丽文章,表述萧何这个老臣对刘盈的美好祝福。 然后,布冠除下,张良捧着一顶象征‘武功’,由刘邦亲手制定形制的竹皮冠走来,笑容满面的戴在刘盈头上。 “好了,从此往后就算是个成人了……” “但我永远是老师的学生……” 刘盈和张良小声滴咕两句,脸上再度回复之前的庄严肃穆。 最后,则是老态龙钟,但腿脚强健的刘太公走来,他穿着和刘邦类似的冕服,手中则捧着一顶除了冕旒稍稍有所差异,但形制一如通天冠的帽子,双手有些发颤的戴在刘盈头上。 这并不是激动,主要是这老头年岁越大,变得越发社恐起来,不太适应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 当然了,去新丰城看人斗鸡走狗不算。 毕竟在那里,人们注意的焦点不是他这个须发皆白的老男人…… 三冠礼成之后,表示着刘盈正式成年,刘邦笑容满面的走来,亲手给刘盈配上一口造型古朴的长剑。 刹那间,太庙之中响起一片惊呼之声。 今天虽然观天台的那帮家伙预报阴有小雨,但太庙之中却光线良好,因此大家都清楚的看清楚了剑鞘之上的铭文。 湛卢! 相传此为仁道之剑,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 昔日刘邦就是配着这把长剑,还定三秦,最终定鼎天下,建立了这个空前强盛的大汉帝国! 如今,这把剑到了刘盈手中…… 莫非? 惊呼声中,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了一个把他们吓了一跳的想法! 不、不可能! 以戚鳃为首的那些功候贵胃,无不在心中大喊,双眼一眨不眨的盯着刘邦,满心期盼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赏赐。 但下一秒钟,他们开始绝望了。 刘邦笑呵呵的说道: “太子今已加冠,朕决意不日举行禅让之礼,将皇位传与太子,众卿以为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