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 刘炎:那你能帮帮我吗? (第2/2页)
他个头很高,因此无法判断他的真实年龄。 张良暗暗思忖,想来这个少年就是刘炎口中‘迷路’的李广了。 李广也看向张良,拱手而拜:“还请留候看在我家叔父的面子上,饶恕我之前的不敬!” “你家叔父?”张良好奇问道:“你家叔父是谁?说来听听,本侯倒是要看看他的面子究竟值不值钱!” 李广毕恭毕敬回答道:“家叔乃故陇西郡守,护羌中郎将戚侯李必!” “原来是他啊……”张良再度看向李广,上下打量:“不错,将门虎子,将来必是大汉栋梁!” 嗯,李必是前秦的武骑士。 那是传承自春秋时期对于骑兵而言最为荣耀的头衔,选拔标准为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 强如秦国,能得到这种称号的也不过区区数百。 因为项羽劫掠关中,故此李必和另一个武骑士骆甲一起投奔了汉军,为刘邦组建了能和楚军骑兵对抗的郎中骑兵,此后更是屡立战功,于是受封戚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张良看了看威武健壮的李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笑笑,转身向宫外走去。 目送张良离开,刘炎看着有些心虚的李广,小大人一般的长叹一声。 “广,你是不是又迷路了?” “才没有,我就是等的有点急,找地方出恭去了……” “然后,就迷路了?听到我的声音才找到了路?” “没有,真的没有!” “父皇说了,解释就是掩饰!因此,我记下了,以后我若是派你领兵打仗,一定要给你多找几个向导!” …………………………………… 长安城。 通向城外的驰道上。 阿雅坐在刘盈侧对面,呆呆看着窗外,满脸艳羡和惊叹。 匈奴的龙城这些年人口屡破新高,尤其是很多在北方挖矿的工人,更是将家搬到了龙城居住,因此龙城如今有人口十多万。 但是和长安城一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这时,她的渐渐凝固在远处,皱眉问道:“那是何物?” 刘乐凑过去看了一眼,解释道:“塔吊。” “塔吊?”阿雅彻底蒙圈,问道:“干嘛用的?” 刘乐也懵了。 她并不是不知道塔吊是什么,而是一时忘了该如何向阿雅解释。 因此,她将目光投向刘盈。 刘盈笑吟吟说道:“那是盖高楼的工具。铁架子上面装有滑轮,方便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高处。嗯,全凭人力硬拽,大力出奇迹……” “盖高楼?”阿雅挠挠头:“莫非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长安城拆迁?那里想必就是官坊了?” 官坊,就是‘公务员’小区的民间称呼。 刘盈点点头:“正是。如今再有月余,那边的一号楼应该就能封顶了。” 阿雅瞪大眼睛:“这么快?” 刘盈反问:“这还快?” 零昏……刘邦不屑的撇撇嘴,对刘盈这种装X行为表示鄙视。 但阿雅不能。 她看向刘盈问道:“陛下可否为臣详解?臣那里盖房子,哪怕只是一层楼,也要盖上好几个月,如今这官坊是五层楼,为何如此迅捷?” “因为结构以及施工方式不同。”刘盈笑着说道:“结构的不同点我说了你也不明白。就说一说施工的不同吧。” “民间盖房,大多没有什么规划,因此会存在停工等材料,甚至是返工的问题。” “但我这里不同,盖楼之前,从规划到具体施工,全部有相关专业的人和机构负责推演、执行,故此可以多线程施工,各部门彼此交叉进场,谁也不妨碍谁,然后齐头并进,基本上三到五天就能盖一层楼房!” 阿雅不明觉厉的点点头。 刘盈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工地出神。 这里的楼马上就要盖好了,而样板间他也早早就让人做了出来。 因此,只要这里的楼在封顶之后没有倒塌,重要的是能持续个三两个月的不发生任何形变。 那么长安城的拆迁重建就没有问题了。 毕竟真正的盛世,百姓不会盲从任何权威,而是会有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在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时,更是会反复权衡利弊。 比如拆迁。 官府虽然反复说过,拆了他们的家后会赔他们一套房子,而且是在原地盖,重要的是在新房没有入住之前,由官府帮他们解决住房的问题。 这听上去很美好。 但一说到给他们盖的房子是十几米高的楼房,即便是那些再服从权威的老秦人也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因此,需要眼见为实。 毕竟有一件事大家都知道,官吏们不会自己坑自己! 若是楼房不好,当官的怎么会住进去呢? 于是,所有人都在等着封顶大吉的那一天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