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 刘邦:我退休了,别烦我,找他去! (第2/2页)
的拖拉机。 体型庞大,速度不快,马力也差,但胜在烧的是煤炭而不是柴油,毕竟安蛮都护府的原油尚未运抵大汉,蒸汽动力必然会是未来十年间的第一选择。 这主要是刘盈的小心思。 韭菜要一茬一茬的割! 等到蒸汽拖拉机普及之后,再大力推广内燃机驱动的拖拉机,然后每十年左右升级换代一次,最终推出可配合卫星进行自动驾驶的满配版拖拉机…… 这就是他为后世子孙留下的生财之道。 朕,或许不是个好人,但却一定是个好父亲……刘盈摇晃着身体,沉浸在自我感动之中。 片刻后,他和刘邦都已经到达指定位置。 百十名工师匆匆而来,将最新款适配这种暴力机器的犁铧连接在拖拉机上。 刘盈看向迎过来的治粟内史张苍,笑吟吟说道:“这就是朕所说,让天下没有难耕之田的机器。最新款的犁铧翻耕深度可达一米五,有效降低土壤板结问题!” 张苍笑眯眯说道:“有如此神器,则我辽东之地的那些国营农场有救了!” 刘邦从旁边凑过来问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张苍解释道: “辽东、辽西两郡上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当农场规模过大之后,仅凭借畜力无法深翻土地,只能是浅浅翻耕一下,抓紧时间进行播种。” “更加重要的是,那里的土地大为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 “如果遇上下雨天或者大水漫灌,就容易堵塞土壤孔隙,造成土壤表皮的结块,等水分散失的差不多了,就会出现干裂现象。” “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差强人意,和最初朝廷构想中的大粮仓相差甚远!” “因此,若有这种不知疲倦,且力量庞大的机器使用重型犁铧三五年对土壤进行一次深耕,则可有效增产两到三成!” 刘邦点点头:“不错不错,民以食为天!大汉的粮食总不能全靠从海外运来吧?自给自足方是王道!” “太上皇所言极是。”曹参在一旁说道:“如今关中人满为患,每日耗费粮食巨万,故此臣觉得有些国策也许到了做出更改的时候!” 刘邦好奇问道:“什么国策?” 曹参偷偷看了看刘盈,试探着说道:“鼓励生育。” 那是汉初就颁布的一项国策,对于生孩子的家庭进行减免税收,并且在新生儿成丁,也就是长到一米六之前免除应该缴纳的人头税。 为此,老百姓那是嗷嗷生。 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五个孩子打底,甚至还有这近三十年时间生下过十几个孩子的英雄母亲! 毕竟不收钱就等于发钱,国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重要的是汉初地广人稀,而且实行的是二十等军功爵制度下的授田政策,因此家里的孩子越多,将来占有的土地也越多! 而在广袤农村,更是奉行丛林法则。 一个家里有三四个男孩的家庭或许会被同村人欺负,但一个家里有七八个男孩子的家庭,却没有人敢欺负! 无他,大汉奉行大复仇主义。 谁现在欺负人家,等到十年之后,人家那七八个孩子长大,分分钟杀的仇人家鸡犬不留! 而且,十里八乡的百姓提起这件事,还会大声称赞,说杀得好…… 比如东汉年间的赵娥,其父以及三个兄弟被恶霸杀死,而后赵娥手刃恶霸,等到她投案自首之时,县令并没有判她死罪,而是夸赞其为‘孝女’、‘烈女’,为此不惜辞官归去也绝不肯判刑赵娥…… 因此在汉朝,多生孩子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但问题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的大幅度进步,工业化的开启又为因此而大量滋生人口提供了数不尽的工作岗位。 所以,时代在发展,汉初为了鼓励生育而出台的政策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毕竟从国家角度出发,每年会损失上亿税赋。 这对于中央集权的王朝来说,是一件特殊时期可以忍受,但大多数时候无法忍受的事情! 曹参说完,沉默不语。 他之前也向刘盈隐晦提过一次,但刘盈只是将奏疏留中不发,没有说可以,也没有不行,故此他选择在这种场合下试探一下刘邦的口风,以此来向刘盈试压…… 刘邦偷偷打量一下刘盈,发现他木着一张脸沉默不语。 于是,他背着手边向远处边说:“朕乃太上皇,你知道什么是太上皇吗?这些事情你跟朕说不着……” 注一:此为宋代诗人李新的《祭先农》,当然了,在书中大汉,这是《今上诗集》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篇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